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價值轉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現代性的價值規范
現代性的價值規范與傳統社會發生了斷裂,逐漸形成它的核心價值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理性化和自由。
(一)理性化韋伯在探究現代性理性化概念時,將理性化視為現代性的觀念與精神方面的特征,圍繞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文化、社會、個人行為方式幾個層面。經濟的理性化。表現為資本主義社會中合理經濟行為,如市場交換只取決于對利益的有目的的追求;文化的理性化表現為宗教世界觀的瓦解,世俗文化的產生。人們不再相信社會生活之外還存有某種神秘力量,世界原本的宗教圖景失去了神圣的光環。“那些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已從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它們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驗領域,或者走入個人之間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愛之中。”這也就是意味著現代社會的價值之源從傳統社會的宗教轉向他者,宗教的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已不再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起著主導性影響;社會的理性化表現為行政的制度化——科層制度,即建構一整套可靠的法律體系和按章行事的行政管理制度,運作合理,管理完善,遵循形式化、普遍主義的精神;最后個人的理性化行動可以歸結為四種情況——目的合乎理性,即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情況和其他人的舉止的期待,并利用這一期待來實現自己合乎理性所爭取和考慮的作為成果的目的。價值合乎理性,即行為乃是依據某種特定舉止的無條件的固有價值的純粹信仰。情感合乎理性,指行為由現時的情緒所左右。習慣行為約定俗成,即社會行為也由約定俗成的習慣所制約、所決定,行動者的個性系統結構,來源于他后天的實踐和習得,他所置身的文化系統,內化為行動者本人個性系統結構的一部分,在人的行動取向中發揮作用。現代性理性無處不在,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
(二)自由構筑現代性基本價值的,還有自由這一重要維度。從根本上說,自由的精神實質是以人為本,也就是說,在人和社會兩極中,個人是本原和根本的存在,個人的本原來自于他不可剝奪的自由、生命、財產等權利,這里的人是個體、具體的人,而非詞語上的抽象的共相。黑格爾特別就現代性的自由特質做出了闡釋——自由就是意志的自由,包含著心靈自身的本質,同時還包含著道德倫理、法律與國家等方面的合乎理性的制度化現實,他把道德倫理、法律與國家等方面的合乎理性的制度化現實都看成自由的存在。把自由看成是現代世界的原則,“一般說來,現代世界是以主體性的自由為其原則的,這就是說,存在于精神整體中的一切本質的方面,都在發展過程中達到它們的權利的。”黑格爾強調自由必須是一種現實,自由只有在人所生活的制度、習俗中,在社會生活中才能真正得到實現,所以自由不僅僅作為一種道德上的應當的東西。因此,現代性中的自由意味著人們生活的共同體與社會是否真正理性,是否為人們的自由權利的實現提供了條件。
二、現代社會的期待與約束
現代性意味著理性化和自由的實現,然而現代性本質上又深藏著矛盾沖突,結果即是現代社會原本應當帶來理性的增長和個人自由的提高的合理化的過程,卻導致一種與預期的理想相反的結果。合理化過程只體現為形式合理而非實質合理,文化合理化導致了意義的喪失,社會合理化則帶來自由的窒息。這就是現代性批判的基調。
在現代性批判的背景下,現代性的價值模式再次受到沖擊,尤其是理性的啟蒙和批判導致宗教和形而上學世界觀的解體,知識、道德和審美領域分別趨于分化乃至獨立,確立了各自不同的價值體系,價值多元的趨勢進入紛爭狀態。價值與意義的分裂使得追求生活世界的價值與意義問題變得困難。現代社會中,將社會系統整合起來的觀念,難以達成一致,沒有一種共享的價值標準。當人們共享相同的價值標準時,他們趨向于依照他們所期望于其他人行動的方式來行動。而且,這些共享的價值是習得的而不是遺傳而來的,這一點并沒使它們在人類動機中顯得不重要,相反,這些共享的價值成為人格本身的一部分,它們把社會連接到一起,被社會所期望的東西成為個人所需要的東西,這對任何一個社會的穩定性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當共享的價值標準沒有建立起來,而又要要求社會系統保持一種巨大而錯綜復雜的平衡,就需要某種結構性的穩定規范:社會規律性來維持社會均衡,米爾斯認為,第一個方式是社會化,當一個人出生時,他只具備生物個體的存在,在他的成長中,慢慢獲得社會屬性,成為社會人。他所處的位置決定了社會對他的期望和要求,而他的行動也都帶有某種社會的動機和影響。第二個方式是社會控制,即指當人們沒有做到社會期望他們去做的事情,則采取其他手段讓他們循規蹈矩。
當社會均衡存在,與之匹配的社會化和控制手段都齊全,卻沒有一種共享的價值標準時,人們會感覺到意義和自由的喪失,所謂意義的喪失,是指人們根據自身的需要,在各個需求中設定了自己的合理性行為的源頭,可以是對物質的欲望、對權力欲望、對知識的欲望、對世界控制的欲望,也可以是其他特殊的需求,這就造成價值的多元化狀態和價值的分裂狀態,例如所有一切科學技術給我們提供的回答都只從如下角度來做:我們從技術上控制生活,我們的生活是通過計算可以控制的,“只要人們想要知道,他任何時候都能夠知道;從原則上說,再也沒有什么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至于這樣做是否有終極意義,不是科學所要涉足的問題。科學不斷的發展自身的技術能力,才是它自身價值所在,于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們感覺到意義的缺失,價值的空位。
現代性另一個嚴重的后果是自由的喪失,當同一的價值模式缺位,社會控制必須通過更為嚴格、精確、迅速、持久、有預計性、檔案制管理、專業化服從等等一系列現代科層化的管理模式來實現,這種符合功效原則的社會控制手段會引起行動的理性,它漠視價值因素,行動目的越來越非人性化。造成的結果是——社會控制合理性越高,對個人的自由意志和尊嚴越構成威脅,人成為官僚制體系中的一個齒輪,在一張巨大羅網中,人們被規定了角色,循規蹈矩,人性被壓制,人們感覺到壓抑困頓。由于他們無法共享到支配者的價值系統,于是他們不相信秩序的合法性,就像一艘航船,船工奴隸們不需要清楚船的行駛方向,船長是唯一能看見前方的人,這樣的共同價值和強加紀律之間還需要更多的整合。因此,在社會控制之上,必須存有共同價值的系統,社會系統才能完成規范性結構。
三、社會控制與共同價值系統的整合
現代性中的不安與焦慮來源于人們主流價值信仰的喪失,當人沒有獲得新的價值,又對任何種類的政治關注都不熱心的狀態時,則個人處于完全私人性當中,社會學認為,完全的私人化是社會不安的來源。因此,建構共同價值系統至關重要,例如在一個以自由著稱的社會,任何一個制度秩序都被構想為自主的,它的自由來自于同其他制度的協同。經濟中的自由放任政策,婚姻市場的自由選擇,身份領域靠自我奮斗起家的人越來越受到推崇,每一個制度秩序中,獨立的、彼此競爭的人們自由進取,占據支配地位的社會資源。這是自由主義社會被統一起來的共同價值系統。
現代性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確證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自由和理性的自我確證和自我理解將是現代性中不斷完善的課題,哈貝馬斯為此作出規范基礎的劃定,即把個體理性為核心的主體性哲學、意識哲學,通過批判轉化為他的交往理論,讓各主體在生活世界通過溝通,達到相互理解、知識共享、彼此信任,取得認同的目標,并在公共領域中達成的具有公共性的共識,來實現真正的自由民主的共享價值和有效的社會控制。盡管這樣一種理想化色彩的現代性規范,屬于一種“應為”的哲學,但人類、社會、文化需要這一類應為的哲學,才有希望寄托之所在。顯然,理性和自由在仍然為現代社會的基本理念做出制度的安排,因此對這些概念的深入認識也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作者:嚴婷單位:貴州大學科技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