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痿痹的源流與歷史文獻復習范文

痿痹的源流與歷史文獻復習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痿痹的源流與歷史文獻復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痿痹的源流與歷史文獻復習

《聊城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摘要】痿痹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類的風濕病三級痹病。歷史上對于痿痹的相關論述較少,且不系統,通過對痿痹有關歷代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認識痿痹,更好地應用于臨床。痿痹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對風濕病的豐富和發展,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風濕病(痹病);痿痹;類風濕關節炎晚期;特殊痹;三級痹病;源流;規范化;虛邪瘀

痿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痿痹是痿病(或痿證)和痹病(或痹證)的合稱,因兩者有相似之處,古代文獻多把痿和痹放在一起,列有“痿痹門”,合而論之。狹義痿痹,是指痹病日久,關節疼痛與肌肉萎縮、肢體失用并見的嚴重痹病[1]。本文所論痿痹為狹義痿痹,是從癥狀特征角度命名的痹病,為特殊痹之一[2],是風濕病的三級痹病[3-4]。痿痹在臨床上并不少見,為了正確認識痿痹,以便臨床正確運用,本文對痿痹的源流及歷史文獻進行復習和整理。

1痿痹的病名

痿痹病名首見于《黃帝內經》,在《素問•氣交變大論》中曰:“暴攣痿痹,足不任身。”《神農本草經》載有“寒濕痿痹”等。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載有“膚痛痿痹”。隋•巢遠方《諸病源候論》列有“虛勞風痿痹不隨候”。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也論有痿痹。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曰:“陰痿下濕者,痿痹也。”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載有“虛勞痿痹”。《素問玄機原病式》《脾胃論》提及痿痹。《婦人大全良方》《證治準繩》論有“筋痿痹”。明清之后,眾多醫家多論有痿痹,如《推師求意》《普濟方》《醫經秘旨》《奇效良方》《醫學綱目》《解圍元藪》《瀕湖脈學》《本草綱目》《證治準繩》《景岳全書》《醫宗必讀》《養生導引法》《醫門法律》《證治匯補》《醫述》《雜病廣要》《本草害利》等都論及痿痹。

2痿痹的病因病機

痿痹的發生常因正氣虧虛,邪氣侵襲。隨著病情發展,而見關節腫痛,肌肉萎縮,甚則癱軟于床。

2.1外邪侵襲

風寒等邪侵襲,經絡筋脈阻滯,肌肉關節失養,而致痿痹;或久處濕地,或涉水淋雨,外感濕邪,漸積不去,郁而生熱,浸淫筋絡,以致關節腫痛,日久筋脈緩遲不用,成為痿痹。《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因于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千金翼方》云:“陰痿下濕者,痿痹也。”明•盛寅《醫經秘旨》曰:“熱則生風,痿痹不隨而有風象。”沈之問《解圍元藪》曰:“手腳游腫作痛,四肢不收,古稱骨痿,即因痹也,由風冷賊邪中傷髓液。”李梴《醫學入門》曰:“痹屬風寒濕三氣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氣血虛則不入,此所以痹久亦能成痿。”吳崑《醫方考》曰:“濕氣著于肌肉,則營衛之氣不榮,令人痹而不仁,即為肉痿,肉痿即肉痹耳。”涂申《百代醫宗》曰:“風寒濕合而為痹,脈浮而緩,筋骨痿弱,肢體麻痹不仁。”清•喻昌《醫門法律》曰:“至于筋緩不收,痿痹不仁,因其風熱勝濕,為燥日久,乃燥病之甚者也。”林佩琴《類證治裁》曰:“腎虛風襲,則下體痿弱,骨節疼痛,尺中浮大而數。”

2.2正氣虧虛

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脾胃虛弱,氣血虧虛,無以濡養筋脈、關節、肌肉,日久導致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并見,發為痿痹;或因房勞、久病導致肝腎虧虛,復感外邪,而發為痹病;肝腎虧虛,筋骨失于濡養,日久傷筋損骨,筋傷則筋縱不能自收持,骨傷則骨痿不能起于床,發為本病。《素問•痿論》曰:“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又曰:“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曰:“尺脈虛小,足脛寒,痿痹腳疼。”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曰:“若腎水虧損,不能滋養筋骨,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金•李杲《東垣試效方》曰:“膏粱之人,久服陽藥,醉以入房,損其真陰,則腎氣熱,腎氣熱則腰脊痛而不能舉,久則髓減骨枯,骨枯發為骨痿。”明•方轂等《醫林繩墨》曰:“若腎傷而不治,氣虛而不補,致令精竭水枯,腰腳沉重而成骨痿者,此也。”《解圍元藪》曰:“手腳游腫作痛,四肢不收,古稱骨痿,即因痹也,……脾土不固,五臟無本,以致血氣虧乏。”李中梓《醫宗必讀》曰:“汗出日久,虛風痿痹。”清•李用粹《證治匯補》曰:“痹久成痿,虛之所在,邪必湊之。”

2.3氣滯痰瘀

七情郁結,或體弱氣虛,出現臟腑、經絡氣機不暢,血行瘀滯導致肢體關節失于濡養,病久出現關節脹痛、刺痛,肢體痿軟無力,而致痿痹;或飲食不節,或邪氣所傷,痰濁內生,阻滯筋骨關節,日久肢體痿軟,筋肉無力,而致痿痹。《諸病源候論》曰:“夫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病在于陰,其人若筋骨痿枯,身體疼痛,此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致,憂慮所為。”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曰:“夫風寒濕三氣合為痹病也,在于陰則其人筋骨痿枯,身體急痛,此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致。”《解圍元藪》曰:“若癱在左則死血凝滯,在右則痰涎淤䐜,或曰偏枯,或曰痿痹。”明•戴思恭《推師求意》曰:“留著之邪與流行榮衛真氣相擊搏,則作痛痹;若不干其流行出入之道,則不痛,但痿痹耳。”金•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曰:“二陰郁結,則痿痹而神無所用。”《證治匯補》曰:“面色如土,四肢痿痹,屈伸不利者,風濕挾痰也。”綜上所述,痿痹病因有外邪侵襲、正氣虧虛、氣滯痰瘀等,但概括起來不外“虛邪瘀”三個方面[5]。本病病位在肢體肌肉、關節、筋骨,與肝、脾、腎等臟腑關系密切。基本病因病機為邪郁絡阻,肌肉筋骨關節失養,萎廢失用。病性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血虧虛、肝腎虧虛為主;標實以濕熱浸淫、寒邪阻滯、氣滯痰瘀為多見。臨床多見虛實夾雜之證候。

3痿痹的主要表現

“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素問•痿論》)“足痿下重。”(《素問•至真要大論》)“暴攣痿痹,足不任身。”(《素問•氣交變大論》)“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筋痿拘緩。”(《神農本草經》)“膚痛痿痹。”“頸項肩背痛,臂痿痹不仁。”(《針灸甲乙經》)“筋骨痿枯,身體疼痛,此為痿痹之病。”“診其脈,尺中虛小者,是脛寒痿痹也。”(《諸病源候論》)“風痿痹氣,體不便,熱煩滿,少氣消渴。”“肩痛痿痹不仁。”“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足痿痹不能行。”“痿痹坐不能起。”“尺脈虛小,足脛寒,痿痹腳疼。”(《備急千金要方》)“陰痿下濕者,痿痹也。”“大風痿痹。”(《千金翼方》)“尺脈牢小者,足脛寒痿痹。”(《太平圣惠方》《普濟方》)“筋骨痿枯,身體急痛,此為痿痹之病。”“虛勞痿痹,四肢不收,不能俯仰,兩肩中疼痛,身重筋急,體如刀刺,身不能自任。”“虛勞痿痹不遂,筋脈急痛。”“虛勞痿痹,肢節疼痛或偏枯,或腰痛,攣急。”“虛勞痿痹,肢節疼痛。”“虛勞痿痹少氣,筋攣,關節疼痛,難以屈伸,不能行。”“虛勞痿痹,手足厥冷,精氣虛乏,骨節疼痛,頭眩,吐逆,腰脊強直。”“虛勞痿痹,百節沉重,四肢不舉,食飲漸少,羸瘦乏力。”“虛勞痿痹,四肢攣急,肌體枯瘦。”“虛勞痿痹,四肢不舉,頭目昏重,不能飲食,身體乏力,疼痛。”“虛勞痿痹,腰腳不遂,頭昏目暗,心煩健忘,身體沉重。”“虛勞痿痹,腰腳不遂,骨節酸疼,筋脈拘急。”(《太平圣惠方》)“腰腳疼痛,痿痹不仁,骨髓中冷,久立不得,羸瘦。”“腰腳痿痹不仁,骨髓痠痛,不能久立,漸覺消瘦。”(《圣濟總錄》《普濟方》)“下重腳痿。”“足痿不收履。”(《針灸資生經》)“偏風痿痹。”(《脾胃論》《普濟方》《醫學綱目》《證治準繩》《雜病廣要》)“脾病體重節痛,為痛痹,為寒痹,為諸濕痹,為痿軟失力。”(《脾胃論》)“腰脊痛而不能舉,久則髓減骨枯,骨枯發為骨痿。”(《東垣試效方》)“喘滿痿痹。”(《普濟方》)“痿痹不隨而有風象。”(《醫經秘旨》)“脈浮而緩,筋骨痿弱,肢體麻痹不仁。”(《奇效良方》《百代醫宗》)“手足痿痹,不能任身。”(《奇效良方》)“上下酸疼,或左或右,注于身之半邊。如酸、如痛、如麻、如木、如困、如癡、倦怠廢弛,或虛腫,或作攣拳,或骨髓抽掣,或遍身游變,或振抖若驚,或痿敗。……或曰偏枯,或曰痿痹。”“手腳游腫作痛,四肢不收,古稱骨痿,即因痹也。”(《解圍元藪》)“四肢痿痹,屈伸不便者,風濕痰也。”(《醫學綱目》《雜病廣要》)“風濕痿痹。”(《本草綱目》)“腰腳沉重而成骨痿。”(《醫林繩墨》)“痹而不仁,即為肉痿。肉痿即肉痹。”(《醫方考》)“下焦濕熱痿痹。”(《景岳全書》)“汗出日久,虛風痿痹。”“腰肢痿弱,腳膝酸軟,脈或大或細,按之無力,痛亦攸攸隱隱而不甚。”(《醫宗必讀》)“腰背及下肢痿痹。”(《養生導引法》)“筋緩不收,痿痹不仁。”(《醫門法律》)“面色如土,四肢痿痹,屈伸不利”(《證治匯補》《醫述》)“足攣不能伸,骨痿不能起。”(《癥因脈治》)“腰重疼痛,腰間發熱,痿軟無力,脈弦數者。”“髓減骨枯,恐成骨痿。”(《醫學心悟》)“下體痿弱,骨節疼痛,尺中浮大而數。”“虛熱筋痿,顫掉作痛。”(《類證治裁》)“痿痹不仁。”(《雜病廣要》)“濕熱痿痹。”(《本草害利》)歷代文獻描述了痿痹的臨床表現,綜合文獻所述,痿痹的主要癥狀有:全身多關節腫痛伴肢體筋骨肌肉軟弱無力,活動不利,甚至肌肉萎縮,弛縱癱瘓。根據其證候特點,西醫學的類風濕關節炎晚期、強直性脊柱炎晚期、多發性肌炎、多發性神經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重疊綜合征等出現痿痹表現者,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4歷代醫家對痿痹的論述。

《內經》論有痿痹,在《素問•痿論》中所論痿病中也有痿痹內容。《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太陰在泉,客勝則足痿下重。”《諸病源候論》列有“虛勞風痿痹不隨候”,提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致,憂慮所為”,及其脈“尺中虛小”。《太平圣惠方》承《諸病源候論》列有“治虛勞痿痹不遂諸方”,曰:“夫風寒濕三氣合為痹病也,在于陰則其人筋骨痿枯,身體急痛,此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致。”明•朱橚《普濟方》論曰:“入肺則喘滿痿痹。”盛寅《醫經秘旨》曰:“熱則生風,痿痹不隨而有風象,醫以風治之,恐不免致痿也。”《解圍元藪》列有“半肢風”“軟癱風”,其部分癥狀與痿痹相似。《醫學入門》曰:“凡味酸傷筋則緩,味咸傷骨則痿。”李時珍《瀕湖脈學》論有痿痹脈象,曰:“緩脈營衰衛有余,或風或濕或脾虛;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醫方考》列有“痿痹門”,認為“肉痿即肉痹”。王肯堂《證治準繩》承《婦人大全良方》曰:“若腎水虧損,不能滋養筋骨,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醫門法律》承《素問玄機原病式》曰:“二陰郁結,則痿痹而神無所用。”《證治匯補》詳論曰:“痹久成痿:虛之所在,邪必湊之,邪入皮膚血脈,輕者易治,留連筋骨,久而不痛不仁者難治。”清•程國彭《醫學心悟》對本病辨證曰:“若腰重疼痛,腰間發熱,痿軟無力,脈弦數者,濕熱也,恐成痿癥。”“若脈細數無力,便結溺赤,虛火時炎,此腎氣熱,髓減骨枯,恐成骨痿,斯為陰虛。”秦之楨《癥因脈治》描述腎痹有骨痿的表現。《類證治裁》則論有“故治鶴膝而急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周學海《讀醫隨筆》曰:“夫濕熱者,發為痿躄。……大筋短,則屈伸不能;小筋弛長,則操縱無力,而合病為痿矣。”

5痿痹相關問題

5.1痿痹與痿病(痿證)

兩者都可見肢體痿軟無力,運動不利,甚至癱瘓。痿痹不僅見肌肉萎縮、肢體失用,而且有關節疼痛的表現。而痿病沒有關節腫痛癥狀,以肢體筋脈弛緩,肌萎無力為主要表現。兩者不同點首先在于痛與不痛,如金•張從正《儒門事親》曰:“不仁或痛者為痹,弱而不用者為痿。”

5.2痿痹與麻痹(麻木)

兩者皆可見肢體痿軟、麻木。如《證治匯補》曰:“閉塞不通謂之痹,或痛癢麻痹,或手足緩弱,與痿相類。”痿痹是以關節疼痛與肌肉萎縮、肢體失用并見的嚴重痹病,可伴見肢體麻木;而麻痹(麻木)則以肢體麻木為主要表現,可見肌肉萎縮,而無肢體失用。但麻痹(麻木)嚴重可發展為痿痹。

6痿痹的治療

6.1痿痹的治療原則

扶正為主兼祛邪為本病治療總則。本病初起,以標實為主,治以祛邪為主,佐以扶正;病久則以本虛為主,治以扶正為主,輔以祛邪。臨床中,應辨清虛實,標本兼治。濕熱浸淫者,清利濕熱;寒邪入侵者,溫陽通絡;肝腎虧虛者,滋養肝腎;氣血虧虛者,益氣補血;氣滯痰瘀者,祛瘀化瘀。

6.2歷代醫家對痿痹的論治

《內經》提出治療本病的原則和方法,如《素問•痿論》云:“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提出了著名的“治痿獨取陽明”之法,即指采用補益脾胃的方法治療本病。《神農本草經》載有牛膝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南星主“筋痿拘緩”等。《針灸甲乙經》針灸治療本病曰:“膚痛痿痹,外丘主之。”“頸項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諸病源候論》用導引法治療本病,曰:“左右手夾據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竅。”《備急千金要方》曰:“若患風痿痹氣,體不便,熱煩滿,少氣消渴”,用棘刺丸加葳蕤、天冬、菟絲子治療。針灸治療本病:“天井主肩痛痿痹不仁。”“髀關主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地倉、大泉主足痿痹不能行;光明主痿痹坐不能起。”《千金翼方》用烏雄雞血、魁蛤、五母麻、類鼻、蜀格、理石以及八風十二痹散治療痿痹;“槐,八月斷大枝,使生嫩葉,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唐•王燾《外臺秘要》用深師韭子丸加葳蕤、天門冬、菟絲子治“風痿痹”。《太平圣惠方》載有“虛勞痿痹”方劑11首,如用抽風獨活散“治虛勞痿痹不遂,筋脈急痛”;桑寄生散“治虛勞痿痹,肢節疼痛或偏枯,或腰痛,攣急”;羌活散“治虛勞痿痹,肢節疼痛”;茯苓丸“治虛勞痿痹,手足厥冷,精氣虛乏,骨節疼痛,頭眩,吐逆,腰脊強直”;補腎丸“治虛勞痿痹,百節沉重,四肢不舉,食飲漸少,羸瘦乏力”;石斛丸“治虛勞痿痹,四肢攣急,肌體枯瘦”;牛膝丸“治虛勞痿痹,四肢不舉,頭目昏重,不能飲食,身體乏力,疼痛”;羌活丸“治虛勞痿痹,腰腳不遂,頭昏目暗,心煩健忘,身體沉重”;萆薢丸“治虛勞痿痹,腰腳不遂,骨節酸疼,筋脈拘急”等。宋•王執中《針灸資生經》針灸治療本病曰:“合谷治痿臂。”“承山療下重腳痿。”復溜治“足痿不收履”。《婦人大全良方》曰:“腎水虧損,……或肝脾血虛,而筋痿痹,用六味丸。”《證治準繩》從之。《脾胃論》用安胃湯治“偏風痿痹”。《普濟方》《醫學綱目》《證治準繩》《雜病廣要》從之。《東垣試效方》曰:“……久則髓減骨枯,骨枯發為骨痿,宜六味地黃圓、溫腎圓、封髓丹之類,以補陰之不足也。”

明•徐彥純《玉機微義》認為本病“因虛而感,既著體不去,須制對證藥日夜飲之。雖留連不愈,能守病禁,不令入臟,庶可扶持也。如錢仲陽取茯苓其大逾斗者,以法啖之,閱月乃盡,由此雖偏廢,而氣骨堅悍如無疾者,壽八十二而終,惜乎其方無傳。”強調本病需長期堅持治療,雖偏廢,也可延年益壽。《普濟方》承《圣濟總錄》用羌活湯“治腰腳疼痛,痿痹不仁,骨髓中冷,久立不得,羸瘦”“下焦風虛,腰腳痿痹不仁,骨髓痠痛,不能久立,漸覺消瘦”。佚名《丹溪摘玄》用虎潛丸治療本病。《解圍元藪》認為半肢風治療“以救苦回生丹、二八濟陽丹,兼以大補元陽,養血調氣壯本,則愈”。軟癱風“以神仙換骨丹,搜風順氣丸,二八濟陽丹等選治”。《本草綱目》用五加皮治“風濕痿痹”;白菊花酒治痿痹。《醫林繩墨》對于腎虛骨痿者,“所治之法,然當補腎為先,清痰理氣次之,行血清熱又次之”。張介賓《景岳全書》用雞血治療痿痹;“蒼術與黃檗同煎,最逐下焦濕熱痿痹”。《醫宗必讀》曰:“安胃湯治汗出日久,虛風痿痹。”對于“腰肢痿弱,腳膝酸軟”“分寒熱二候:脈細而軟,力怯短氣,小便清利,腎丸氣、茴香丸、鹿茸、羊腎之類;脈大而軟,小便黃,虛火炎,六味丸、封髓丸”。胡文煥《養生導引法》用導引法治療“腰背及下肢痿痹”。《醫學心悟》曰:“若腰重疼痛,腰間發熱,痿軟無力,脈弦數者,濕熱也,恐成痿癥,前方(蒼白二陳湯)加黃柏主之。”“若脈細數無力,便結溺赤,虛火時炎,此腎氣熱,髓減骨枯,恐成骨痿,斯為陰虛,須補先天之水,則用六味丸,合補陰丸之類,不可誤用熱藥,以灼其陰,治者審之。”《類證治裁》曰:“下體痿弱,骨節疼痛,尺中浮大而數,安腎湯。”“虛熱筋痿,顫掉作痛,鹿茸四斤丸。”

清•鄒存金《外治壽世方》曰:“二妙湯熏洗法,治一切風濕癱瘓,筋骨疼痛,無不神效。”《驗方新編》從之。凌奐《本草害利》用制附子治療“濕熱痿痹”。近代趙金鐸曰:“痹證久延,關節畸形,肌肉枯削,肢體痿廢不用,與痿癥極為相似”,選用《金匱》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之薯蕷丸調理,多獲良效。薛盟對于胸腰椎骨質增生癥或伴有下肢肌肉萎縮,常因風寒濕邪乘腎督之虛而入侵骨髓,或由壓縮性骨折后遺癥而引起長期痹痛,俯仰活動不利,兩腿粗細不對稱,步履痿弱無力,形體消瘦,筋骨將痿廢不用,自擬四物振督湯治療;“下肢痿弱,加服健步虎潛丸”。張鏡人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皮肌炎的痿痹表現:肺熱傷津證,法擬清熱潤燥,養肺生津,仿清燥救肺湯加減;脾虛濕熱證,治宗治痿獨取陽明之意,法擬健脾益胃,清熱利濕,仿參苓白術散、加味二妙散加減;肝腎陰虛證,肢體痿軟乏力者,法擬補肝益腎,滋陰清熱,仿虎潛丸加減。李濟仁認為“痹痿合病重調肝腎”,用其經驗方生肌養榮湯;病在上肢,疼痛或麻木不仁,抬舉無力,肢涼者,用陽和復脈湯;若上肢熱脹疼痛者,方選四妙通脈湯;病在腰背下肢,腰背僵急,俯仰受限,步履艱辛,甚者下肢無力、肌萎,足不任地者,治以溫經散寒,祛濕舒筋,方用獨活散加減;如患肢拘攣不伸加赤芍;痛甚加制乳沒、土鱉蟲。《中國壯藥學》曰:“八角楓,通絡祛風,散寒鎮痛,用于風濕疼痛,麻木癱瘓。”

7痿痹的轉歸預后

痿痹為慢性難治性痹病,預后不佳,但在積極控制疾病的同時,加上合理的功能康復鍛煉,病情可得到控制而好轉。初期以邪實為主者,經過積極正確治療,預后較好;久病以正虛為主者,預后較差。

8結語

痿痹病位在肢體肌肉、筋骨、關節,可涉及肝、脾、腎等臟腑。基本病因病機為邪郁絡阻,肌肉筋骨關節萎廢失用。病性為本虛標實。扶正為主兼祛邪,為本病的主要治療原則。臨床中,應辨清虛實,標本兼治。濕熱浸淫者,清利濕熱;寒邪入侵者,溫陽通絡;肝腎虧虛者,滋養肝腎;氣血虧虛者,益氣補血;氣滯痰瘀者,祛瘀化瘀。痿痹為慢性難治性疾病,需長期堅持積極治療,配合科學合理的功能康復鍛煉,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乃可恢復生活自理。另外,根據規范化研究,把風濕病(痹病)作為一級病名[6],那么痿痹就是二級病名(特殊痹)下面的三級病名。痿痹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對風濕病的豐富和發展,值得進一步研究。

9參考文獻

[1]婁玉鈐.中醫風濕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04-308.

[2]婁玉鈐,李滿意.特殊痹的源流及臨床意義[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11):49-57.

[3]婁玉鈐.風濕病命名與分類的規范化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9):840-844.

[4]婁玉鈐,李滿意.風濕病的二級病名及其相互關系探討[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12):53-57,64.

[5]婁玉鈐,婁高峰,婁多峰,等.基于“虛邪瘀”理論的風濕病學科體系建立及相關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2,1(1):10-15.

[6]婁玉鈐,李滿意.“風濕病”的病名源流[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1):37-41.

作者:李滿意;婁玉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拍偷拍 欧美日韩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亚洲视频 欧美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999 | 激情婷婷综合 | 伊人网在线视频观看 | 小视频app网站 | 羞羞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五月天色婷婷在线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国产伦视频 | 99欧美| 国产看片网站 |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 深爱激动网婷婷狠狠五月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一区二区视屏 | 伊人五月婷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 亚洲男人的天堂2019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羞羞视频入口 | 欧美精品久久久亚洲 | 丁香激情综合色伊人久久 | 一区二区久久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曰本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乱码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 | 婷婷综合影院 | 99热只有精品一区二区 | 一级毛片片 | 久久精品大片 | 久热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羞羞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