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婦女權益保障的理論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理論建設》2017年第4期
摘要:中國共產黨婦女權益保障思想源自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建構起的婦女權益保障理論與實踐經驗總結。本文在分析我國現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律體系的基礎上,論述當前中國共產黨在保障婦女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中國共產黨保障婦女權益的思想體系。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婦女權益保障;司法保障;措施
中國共產黨婦女權益保障思想立足于中國社會逐漸發展起來的男女平等思想、公民權益保障思想,同時借鑒了西方人權保障思想、女性權益保障思想,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實踐觀及我國婦女發展實踐歷程建構起的思想體系。伴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飛速發展,法制化進程不斷深化,婦女地位不斷提升,圍繞婦女權益地位的保證體系愈益法制化,婦女權益保障在立法、執法、司法等程序上不斷完善。現如今,中國共產黨在婦女權益的保障上正在從法律平等文本化轉化為法律平等實質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婦女權益被侵犯的現象仍時有發生,中國共產黨對婦女權益的保障工作仍有待進一步加強。加強對婦女權益的保障是社會公平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必須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并從法律保障、措施保障出發,切實保障婦女權益。
一、馬克思恩格斯婦女解放思想的價值
任何理論的最終形成都是經過多次的實踐檢驗的,因為社會在飛速發展中,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因此,理論是需要實踐中驗證的,而不是思想家們空想的。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實踐中被不斷檢驗因而不斷完善,這對中國的婦女解放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婦女解放的思想的正式系統的確立并不是標志著婦女解放思想會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理論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的理論在中國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漸漸趨于完善。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中國化的過程就在于不斷地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德國的女權主義盛行、婦女運動高漲的時期,德國的蔡特金和倍倍爾為了揭穿資產階級的虛偽的假面具,以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為指導,在德國開展馬克思的婦女解放運動,指出了私有制以及資本主義制度是男女不平等根本原因。在他們的正確引導下,德國的廣大無產階級婦女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為實現自身的解放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在我國也取得很大發展,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與思想、鄧小平理論相結合的結果。理論總是要體系化與系統化的,只有這樣才能用于指導實踐。中國婦女地位理論已經形成體系,并且符合中國國情。理論的進步為我國婦女完全解放提供了準確的指導,推動了中國婦女解放步伐。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是關于如何實現婦女完全解放的理論,它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為婦女解放運動發揮指導作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恩格斯的婦女解放理論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找到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那就是封建社會遺存下來的“三綱五常”等倫理封建思想,只有打破這些思想禁錮,我國婦女才能實現解放。婦女地位的改變,有助于發揮她們社會主力軍作用,我國婦女在國家建設際建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現實意義
理論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才能具有活力并發揮其指導實踐的作用,才能實現它的最大的價值。在馬克思理論中國化的過程中,不僅在理論上對于指導我國婦女實現解放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在有關婦女具體政策制定上上,也具有實現的指導意義。從前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知道,勞動是婦女實現自身解放的最根本的途徑。在社會生活中,要實現婦女的徹底的解放,首先就要保證婦女擁有與男子相同的勞動權利。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政府調整就業結構,保證婦女的平等工作的機會。而在家庭生活中,解決婦女家務勞動負擔過重的問題卻成為解放婦女的必要手段。因為社會生產有兩種方式,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而男性在體力方面優于女性,在占有生產資料占有方面處于優勢地位,這種不平等,是性別差異產生的根源。要調節兩種生產方式,實現兩種生產方式的平衡,才能真正實現婦女解放。
二、司法保障是《婦女法》實施的關鍵
增強《婦女法》的可操作性是法律界和婦女界的工作目的,要進一步明確執行主體,制定具體的保障婦女六大法定權益的法律措施。
(一)重視設定規范和權利實施的統一
做好立法工作,提高《婦女法》的可訴性,使法律中的相關法規條文為起訴提供重要依據。在當前的《婦女法》中有三大類規范,即平等規范、特殊保護規范、禁止規范,其中有諸多不可訴的內容,甚至《婚姻法》中保護婦女權益的內容也有一部分不可訴,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
(二)變權益保障的泛責任主體為相對責任主體
《婦女法》第3條規定中指出,全社會(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基層單位等)應該共同承擔起保障婦女權益的責任。《婦女法》第5條規定應該將婦聯、工會、共青團也看作是保障婦女權益的責任主體。由此可見,法律規定的保障婦女權益的主體屬于一種泛責任主體,看似體現了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是極易在實際的責任分配時出現問題,導致責任主體不明,各機構之間互相推諉的現象出現。因此相關法律應該明確婦女權益保障的各個主體,使得婦女權益的申訴有直接主體負責。
(三)改權益保障的行政主導為司法主導
根據《婦女法》第4條的規定可知,相關機構或部門必須做好相應的婦女權益保障工作,做到積極協調,落到實處。第48條規定可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對受到權益侵害的婦女實施救濟,向有關主管部門起訴、根據法律依法起訴和向婦女組織投訴。由以上內容可知,法律雖然規定了當婦女受到權益侵害時的投訴主體,但是主體并不明確,對有關部門的規定并不清晰,使得執行行政救濟的部門權責不明。行政權和司法權這兩種權力的目標和運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行政權力的保障彈性較大,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明顯;司法權力則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因此具有相應的剛性。由此可知,司法救濟是無法被行政方法代替的,司法救濟是確保權益得到保障的重要舉措,若被行政方式取代,則可能導致權力實現上的障礙甚至導致權利虛設。
(四)建立平等權利救濟專門機制
在婦女權益保障方面,我國已經制定了專門法,但是缺乏專門的獨立體系的處理機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國家或地區設立了平等機構委員會來處理婦女權益的相關投訴。在這一機構的帶領下,成立了專門的律師或委托律師而建立起來的多種形式的婦女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機構,一些公安部門建立了專門的預防和制止家暴的機構,獲得了良好的成效。基于此,我國應該積極建立相關的獨立保障婦女權益的機構,進一步保障婦女權益,提高其社會地位,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和制度的優越性。
三、婦女權益綜合保障的舉措
(一)重視男女平等的宣傳
向公眾灌輸男女平等意識是進一步提升女性社會地位、促進婦女權益保障的重要舉措。基于此,全社會應該重視借助電視、網絡等社會公眾媒體向大眾宣傳男女平等思想,幫助大眾樹立男女平等觀念,促進尊重女性的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除此之外,還可以向女性開展有針對性的維權法制教育,使他們形成對婦女保障權益的認識,提升婦女的自我權益維護意識。引導婦女在權益受到侵害時,主動且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對自身權益進行保護,實現自我權益的維護。
(二)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對婦女權益保障組織,是保障婦女權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一組織保障體系強調由中國共產黨為領導,各級人民政府、婦聯、相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等組織與單位聯合參與,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在這一組織保障體系中,婦聯是不可或缺的,婦聯組織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婦聯要發揮主導作用,就要完善其機構功能,比如:設立宣傳機構,大力宣傳保護婦女權益的重要性;設立法律服務中心,為婦女提供法律服務;建立網站、設立咨詢電話,盡最大可能為婦女提供法律及其他方面提供幫助。此外,應加強對相關組織中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切實增強他們的婦女權益保障的維護意識,切實落實相關法律法規。
(三)提高婦女的綜合素質
提高婦女的綜合素質的目的在于提高婦女對自身的權益保障的法律意識,增強婦女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強化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身維權能力。首先應該重視對婦女的文化教育,通過教育途徑有針對性地對婦女的開展相應的培訓,通過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提升婦女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提高她們的地位,增強她們的維權意識與能力。此外,婦女自身也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知識,調整自身心態,積極地迎接各種挑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力求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更多貢獻,真正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從自身實際出發,順應社會發展要求,切實保障自身權益。保障婦女權益的最直接措施是提高婦女社會地位,要從司法保障出發不斷健全和完善婦女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并積極貫徹落實。保障婦女權益、實現男女平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婦女自身也應該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積極尋求自我權益的實現,提高其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保障婦女權益,提升婦女地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中國共產黨不斷尋求有效的切合實際的措施,以更好地維護婦女權益。
作者:朱妍婷 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