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語言實驗室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語言實驗室為外語語言訓練和交際訓練提供了專業教學平臺,從模擬語言實驗室發展為數字網絡化實驗室,在外語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回顧高校語言實驗室建設歷程,然后從軟硬件環境、教學功能以及管理維護三個方面介紹實驗室建設現狀,最后對其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展望,為我校和其他高校后續信息化項目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網絡化;語言實驗室;教學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一大批外語人才和翻譯人才需要參與進來,高水平高層次外語人才的培養成為時代現實要求。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機構理應承擔起這份責任,而語言實驗室是外語教學的重要實踐平臺。因此,語言實驗室的建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外語人才培養的質量。了解語言實驗室發展現狀,把握語言實驗室發展方向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語言實驗室發展歷程
語言實驗室最初是用于語言聲音的實驗分析,時代變遷,后來主要用于外語教學。語言實驗室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優化教與學過程并提供優質互動的教學資源的環境系統[1]。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國內部分高校建立模擬語言實驗室以提高學生外語聽說能力。教師端配備主控臺、錄音機、耳機話筒組、功放、音響等,學生端配備控制臺、按鍵、耳機話筒組等,教師可以授課、放音、監聽學生語言練習,學生除了聽課、聽音之外,還可和教師對話。90年代,學生端也配備了錄音機,學生自主進行錄音、跟讀訓練,教師端增加了分組討論功能,將學生分為多組進行對話練習。同一時期,部分實驗室教師端增加了計算機、展示臺、放像機、VCD、幻燈機、投影機等設備,學生端增加了小液晶屏或顯示器,教師通過計算機控制設備、選擇線路,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2]。整體上來看,模擬實驗室以錄音機為中心,錄音機使用頻繁,機械故障較多;教師端和學生端通過模擬線(多股電纜)連接,信號在傳播過程中易受干擾,學生端接收到的信號失真大,噪聲高;線路繁雜,給管理人員維護和維修設備帶來困難;一般采取教師播放、學生收聽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性不強。
二、高校語言實驗室建設現狀
進入21世紀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語言實驗室逐步從模擬時代過渡到數字化、網絡化時代。數字網絡化語言學習系統是在標準網絡傳輸協議基礎上,以流媒體文件的形式通過標準網絡協議實現教師機和學生機之間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文件的傳輸。它的音質優良、圖像清晰穩定,支持多種音視頻媒體格式。具有分班教學、分組討論、動態監聽輔導、變速播放、翻譯點評、同聲傳譯、考試及考試分析等功能,滿足了多樣化的教學需求。通過網絡交換機和校園網無縫連接,實現資源共享。
(一)軟硬件環境數字化語言實驗室包括軟硬件和純軟件兩種類型。在軟硬件型數字網絡化語言實驗室,教師端配備主控臺、計算機、耳機話筒組、DVD、展示臺、投影機、屏幕、功放、音響,學生端配備計算機、耳機話筒組、按鍵,另外包括多媒體控制器、語音交換機、網絡交換機、服務器等硬件設備。以寧大易方EH500型語言學習系統為例,語音網卡、交換機、學生端全套集成電路保證了語音實時傳輸(對話延時為1.5ms)、無斷裂,32組同時對話,聲音延遲少于5ms。系統高保真16位,22KHz以上采樣頻率,WAV、MP3無壓縮原音再現,音質優良。語音網卡使用DMA方式讀取內存數據,不需要主機CPU參與,在2、3人分組討論時,能實時對50對以上學生聲音進行線性疊加后再播放。語音交換機和計算機的實際數據交換速度達到1000Mbps,具有很好擴展性。多媒體控制器接收來自于教師計算機、展示臺、DVD、筆記本和其它(自定義)設備的多路A/V信號和VGA信號,將視頻轉換為VGA信號,兩路VGA信號或A/V信號輸出,且輸出獨立控制、音視頻自由組合,教師可在教師機軟件界面控制媒體資源的廣播和預覽。視頻集線器使用標準五類雙絞線,采用差分方式傳輸視頻信號,圖像清晰度高、穩定性好。學生端集成了VGA驅動顯示系統,采用計算機顯示器作為學生終端的顯示系統。軟硬件型數字網絡化語言學習系統的優點是穩定性和可靠性好。但建設成本高,硬件維護和升級難度大,一旦廠家倒閉,配件將得不到維修更換。而純軟件型數字網絡化語言學習系統克服了這些缺點,不需要多媒體控制器、語音交換機和視頻集線器,成本降低;只需在教師機和學生機安裝相應軟件,軟件便于維護和更新,操作也簡便。另外,多個教室共享一臺服務器,教師和學生在局域網范圍內訪問服務器上大量教學資料。服務器和計算機軟件具有很強的擴展性,服務器上安裝自主學習和考試系統、商務英語、翻譯等軟件,教師和學生通過瀏覽器或客戶端軟件進行本地操作和服務器訪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戰能力。教師機和學生機通過網絡交換機和校園網連接,實現在線訪問、遠程教學、課堂點播等功能。
(二)教學功能兩種類型的數字網絡化語言學習系統所能實現的功能類似,包括以下幾項:(1)基本功能:教師上課講解的同時可將課件、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廣播給全體學生、小組或單個學生,學生可隨時提問;(2)分班教學:教師將全體學生分成不同的班,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不同內容的教學,互不影響;(3)分組討論:教師任意組合多個多人小組進行小組討論,提高學生聽說應變能力;(4)動態監聽輔導:選擇多人循環或者全班自動循環監聽,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學生聽說水平和學習效果;(5)變速播放:教師端和學生端可變速播放節目,語速±50%可調,達到變速明顯、語調不變、預感自然的效果;(6)翻譯點評:口譯訓練中,教師播放一段聲音的同時,學生各自口譯這段節目,系統實時錄下每位學生口譯內容,錄音文件以學生座位號命名,被保存到教師機語言學習系統軟件安裝目錄下,結束后教師可將某一學生的原聲、翻譯聲或混聲廣播給全體學生,并進行講解和點評;筆譯訓練中,教師可隨時查看每個學生的翻譯文本,也可將某一學生的范文廣播給全體學生,并進行實時批注講解;(7)同聲傳譯:教師任意指定1~4位學生,學生根據聽到的語音同步口譯,可自由收聽原聲或翻譯聲音或混聲;(8)資料管理:教師可分類添加、刪除、制作節目單,方便上課時直接調用;(9)考試:包括標準考試、自主考試、普通口語考試、專業四八級考試、寫作考試等模式;(10)考試分析系統:集成了試卷制作和管理、考試、閱卷、考試信息管理等模塊。
(三)管理和維護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實行科學管理,才能共同維護和充分利用資源,發揮實驗室設備優勢,提高實驗室運行效益。按照上級管理規定和學校要求,實驗室制定了《語言實驗室工作人員崗位職責》、《語言實驗室使用制度》等制度,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實驗室管理人員做好設備的登記、保護、維修,根據實際需求更新、升級實驗室軟硬件設備;要及時更新專業知識,關注實驗室發展動態,創新實驗室建設思路。
三、語言實驗室未來發展方向
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云教室建設提供技術支持;WiFi覆蓋校園,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加入無線網絡訪問資源,教學模式發生變化;數據挖掘技術、傳感技術迅速發展。因此,語言實驗室面臨進一步發展和變革,向著資源集中化、訪問移動化、教學科學化、環境智能化方向發展。(1)依托云教室建設,將上課所需課件、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存儲在云端(遠程服務器),用“云端”取代單臺計算機有限的存儲空間,降低建設成本、簡化管理維護;(2)采用WiFi技術部署實驗室網絡,無需布線,每間教室安裝1~3個無線AP,[3]成本低、便于管理和維護;教師和學生通過平板、手機等手持智能終端在任何WiFi覆蓋區域參與課堂教學,學習的參與性和交互性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訪問“云端”資源,全校、全省乃至全國學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和優質師資;(3)構建數據挖掘模型,根據系統采集到的大量數據分析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效果,為教師教學提供可以量化和預見性的參考;[4](4)通過傳感技術實現溫度、濕度、光線、方位、重力、輻射、壓力等的監測和控制,教學環境更加智能和舒適。
四、結語
目前,數字網絡化語言實驗室的發展符合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要求,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存在重建設、輕利用的問題。因此,要加強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融合發展,真正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高大,劉凡.信息技術與語言實驗室的發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5):1-5.
[2]逯海斌,郭培超.議國內語言實驗室的發展歷程[J].實驗室科學,2015,18(3):4-7.
[3]郭迎.WiFi技術助推外語語音室向智慧語言實驗室轉型[J].山西科技,2016,31(3):79-81.
[4]王燕.智慧校園建設總體架構模型及典型應用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33(2):88-92
作者:郝妮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