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巖畫藝術在現代設計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巖畫藝術作為一種最原始的藝術造型形態,承擔著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精神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向往。巖畫藝術作為人類最原始的思維活動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在此后的藝術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以巴丹吉林沙漠巖畫資源為例,通過對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的造型藝術的研究,淺析符號化的視覺形象和原始設計思維方式在現代設計領域的啟示,從而深層次的挖掘巖畫藝術獨特的美學觀念。
關鍵詞: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現代設計;啟示
1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的造型藝術
位于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右旗境內的巴丹吉林沙漠巖畫是我國重要的巖畫資源寶庫。由于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集中分布于曼德拉山、布敦蘇海、蘇海賽等五十二處巖畫群,它記載了從舊石器時期開始的古代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活動。在不同時期巴丹吉林沙漠巖畫有著不一樣的內容和藝術特點。在新石器到青銅器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獵為主,巖畫圖案以北山羊、豹、鷹等動物為主,形成了其特有的狩獵文化。這個時期的造型藝術則主要是以寫實為主,主要記載動物的軀體形象。狩獵者通過對動物的精準把握,通過記憶中對動物的形象的理解,刻畫在巖石之上。青銅時期之后,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的圖案表現手法和刻畫由原來以動物形象為主開始慢慢融入人的形象,進而形成以人為主要形象的巖畫藝術。由于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的圖案也漸漸開始出現祭祀、放牧、天體、佛教、圖騰、武器等圖案。這個時期的巖畫藝術不僅具有記錄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社會功能的作用,同時更具有一種“象征”的含義。
2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對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首先就要溯本追源,對原始的文化進行挖掘,否則對于文化的傳承就會有所差馳。在現代設計中,一種新的美學觀念的形成很多都是基于對原始藝術和某一時期藝術思潮的探索而形成的。受原始藝術的影響,西班牙著名的藝術家畢加索、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梵•高和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先后在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巴丹吉林沙漠巖畫所描繪的題材通過簡樸、粗獷、凝練的表現手法,傳達了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等重要信息,其獨特符號化視覺元素和原始思維方式在現代設計中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2.1符號化的視覺元素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形式語言,在文字還沒有產生之前的較大時期內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巖畫藝術這種視覺形象語言中,符號無疑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它把一種可通過視聽知覺所感知的對象,與某種事物相聯結,使得一定的對象代表一定的事物,從而被一個人類集體所認同[1]。如果從肯定藝術的本質是傳達的一種形式這一前提出發的,那么符號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定形或不定形模寫的簡化[2]。創造者將客觀事物通過自身的理解刻畫在巖石之上,不僅體現了原始居民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向往,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作為一種符號化的視覺語言形式在現代設計領域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對現代設計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啟示。在字體設計中,文字作為重要的視覺傳達要素,在整個的現代設計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文字產生以前,文字的雛形主要以圖形的形式出現的,而以圖形為主的巖畫藝術無疑對文字的發展起了奠定基礎的作用。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中圖形符號所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對當時社會形態的一種圖像化的表現方式,是人們交流的唯一的表達方式。許慎所描述的古者厄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3]也是這個道理吧。在文字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巖畫的圖形符號的影子。正所謂書畫同源,在現代設計中文字的再設計對于信息的傳達有著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們將文字抽象化,意象化使其進行圖案設計來傳達所要表達的信息。這種傳達方式在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中最為常見,而這種的信息表達才會讓人更容易去理解接受。在當代產品設計中,設計即存在國際的大同性,同時又存在地域的差異性。在產品設計越來越強調地域性和民族性下,將具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的圖形符號運用到現代產品設計中,才會使得產品有異于其他設計,體現出所特有的游牧民族的文化底蘊。巖畫是傳承千年的文化和元素,它本身便是最美的靈感[4]。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作為一種符號化的語言形式,從一開始的生殖崇拜到宗教信仰崇拜,都具有其美好的圖形含義和象征寓意。在產品設計中,通過對美的法則的運用,結合巖畫裝飾手法重新設計和運用這些圖形符號。在現代的產品設計就會形成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設計風格。在海報設計中,這種符號化的視覺元素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點線面作為圖形的重要構成形式,在海報設計有著重要的地位。線的運用是巴丹吉林沙漠巖畫最大的一個特點。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平面化的表達形式更多的注重形體而不在于裝飾,體現出其獨特的原始藝術之美。線條的使用上雖具稚拙之氣,但也不乏流暢之意,使種線條更具有一種最原始,最真實的感受。這些線條雖然從現在的角度看有些先天不足,甚至生硬笨拙,但它集中概括著事物的本質特征。這種粗拙的表達方式,無意間傳達出先民的一種生澀,稚拙的情感體驗[5]。古代先人們通過采用線條的藝術表達方式將物體進行形象化處理達到以像取意。趙孟頫即說:“吾所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6]。在現代設計中簡潔化的設計越來越被人們所追捧,設計更加追求一種原始簡單之美。對巖畫元素的再運用和發掘進行設計可以拓寬現代海報設計的設計領域,使海報設計風格更偏向與一種傳統的,地域的,民族性較強的設計風格。
2.2巖畫的原始思維方式對現代設計的啟示
對于思維的再發掘和再創造就要基于其原始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很多人都質疑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現當代人的思維方式是否早已和原始的思維方式大相徑庭?至于這個問題,我們雖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然而在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中的圖像的設計表現手法上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出,原始居民作畫的思維方式并未脫離世俗化,很多的母題都是對現實生活的記錄和對生活向往的題材。由此可知,盡管時隔千年甚至萬年,原始居民的思維和我們現在的思維存在的某種相似的關聯。蓋山林在研究北方巖畫的原始思維中提到“從北方草原巖畫看,獵人的思想方式,有表象思維,表象類化思維,情感思維和幻想思維等”[7]。這四個思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遞進性的關系。表象思維,顧名思義是一種直接的表現思維,即人們對于一種事物的外在形象表達。表象思維是人類最低級的思維活動,是人們最原始的思維方式。表象類化思維是原始思維上形成的另一種思維,這種思維就是將所要刻畫的形象通過一定的抽象表現手法進行創作,是人類思維活動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表現。而情感思維和幻想思維這兩個思維活動更是一種人類高層次的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在刻畫事物形象時融合了作者的情感需求,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在現代設計中,這四種的思維方式也不斷的重復提出。在平面設計中我們所提出的印象設計就是在對客觀事物進行形象化處理,這種處理往往結合了作者的情緒和感受。這種思維的變化就是表象思維到情感思維或者幻想思維的推進。在現代設計中禪意的設計理念就是追求一種最原始的美,舍棄一切的裝飾能力,追求最簡單而又最初的狀態。對巴丹吉林沙漠巖畫進行深入挖掘,將原始思維方式與現代的設計思維相結合創作出新的形象表現能力并提出創新型的設計理念。象征性思維也是巖畫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象征性思維是創作者通過對事物的客觀再現結合人們對它所賦予的精神和內涵進行的一種抽象或具象的表現方式。
在巴丹吉林沙漠巖畫中,隨著原始人們活動的不斷變化,這種象征性思維的巖畫題材越來越多,這時期的圖形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的思維活動所產生的精神成果。它所具有的這種功能,是因為它代表著人所固有的一種象征能力,也即借助于一個圖像視覺符號表現現實的能力,以及能將這種符號理解成對現實表現的能力,也就是在某一物與某一他物之間建立其意指關系的能力[8]。這種思維模式在原始居民在具有了表達情感之后就一直存在了,這種思維方式更具有一種最原始的,混沌的天然屬性。作為這種思維外化的造形物,也同樣在它的每一個具體的物象之外,存在著一個超越它自身的普遍意義的實體。這就使得原始巖畫中的象征表現為一種原生自然性[9]。巴丹吉林沙漠巖畫所涉及的內容代表著當時人類最原始的設計審美需求,包含著人們所能想到的任何事物,并將其進行平面化的處理。這時候的思維是象征性的、開放的,無羈絆的思維方式。在現代設計中,設計師們更應該需要一種天馬星空的想像,一種原始的思維模式。巴丹吉林沙漠巖畫是我國重要的巖畫資源寶庫,作為一種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巖畫藝術,其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通過對巴丹吉林沙漠巖畫的符號化視覺語言和原始的思維方式的淺析,闡述了其在當代設計的啟示和影響。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對現代設計的影響涉及到設計的各個領域,為現代設計提供著寶貴的原始素材,在現代設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在歷經時代的沖刷中不但不減它的魅力,而且必將會在新的時期綻放瑰麗的篇章。
參考文獻:
[1]胡昂.設計學視野下對圖符藝術的符號學分析[D].四川大學.2005年02期.
[2]蓋山林.巴丹吉林沙漠巖畫[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P128.
[3]許慎.說文解字.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963.第三頁
[4]王鵬.巖畫圖案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4年03期.P111.
[5]朱志榮,張嵐.中國巖畫的線性特征.藝術學界.2009.01.P98.
[6]馮軍勝.中國巖畫造型的線條藝術.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11.第6期.P93.
[7]蓋山林.北方草原巖畫與原始思維[J].文藝理論研究.1992年01期.P74.
[8]王毓紅.巖畫本質的哲學反思[J].文史論苑.2013.3第二期.P63
[9]熊真.中國巖畫的審美特征與原始思維[D].華中師范大學.2009.06.P18.
作者:馮國威 單位:蘭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