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水墨人物畫意境的表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名人傳記》2016年第3期
摘要:現代水墨人物畫的筆墨不拘泥于傳統,形象不被自然物象束縛,形式變化多樣,具有較強的寫意性,有利于意境的表現。能否表現出完美的意境,是一幅水墨人物畫成敗的關鍵。首先,創作前對作品整體意境的構思、醞釀很重要,意在筆先是水墨畫創作的顯著特點;其次,要清晰、準確地表現出作品預設的意境,需要合適、有效的方法;最后,作品的風格與意境有著緊密的聯系。筆墨是現代水墨人物畫的載體,熟練地駕馭筆墨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是準確表現意境的基礎;處理好畫面中的環境營造和氣氛渲染等內容,是表現意境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現代水墨人物畫;意境;預設;表現方法;風格
山水畫更能體現出意境,但是人物畫同樣需要具有意境,才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氣氛、一種難以言表的微妙的意蘊和境界。意境,指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的統一,是形與神、情與理的統一。畫面意境引人入勝,能將觀者帶入亦真亦幻的時空,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進入忘我的境界,浮想聯翩,獲得心靈的震撼。欣賞蔣兆和的《流民圖》,仿佛加入畫中逃難的苦難同胞的行列;欣賞周思聰、盧沉的《礦工圖》組畫,仿佛進入陰森恐怖的世界。水墨畫通過筆墨表現畫面,但是欣賞水墨畫作品時,首先抓住觀者情感的是畫面的意境,而非筆墨和技巧。意境是觀者對作品產生的一種綜合、整體的感受,或者來自某個特別感染人的局部。如,蔣兆和的歷史人物畫作品《杜甫》,畫面采用白描畫法,不著背景,人物衣紋簡略,面部刻畫簡潔、精微。杜甫舉頭遠眺,出神地注視著遠方,目光深邃、嘴唇緊抿、思緒萬千,憂郁、無奈卻曠達、積極,營造出一種憂愁、悲涼的意境。當然,這是觀者欣賞成品時的審美感受。要取得這樣的效果,創作者在創作正稿之前首先需要設計畫面意境。
一、預先設計作品的意境
預先設計作品的意境,就是在創作前確定作品的主題思想,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目標。畫家在繪畫構思階段就需要根據畫面意境設定一個筆墨基調,后面的所有筆墨都應該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基調,明快響亮或沉重陰郁、歡快熱烈或蒼涼悲壯、溫柔細膩或粗獷雄渾、有一定情節或瞬間片段的擷取。這樣作品以一個筆墨基調為主導,使畫面更有整體感,并且意境所指明確,從而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感染觀者,這就是意境營造。如,《礦工圖》組畫和《人民和總理》都表現沉重的主題,意境卻大有不同。《礦工圖》組畫表現日本侵占我國東北期間對礦工的殘酷壓榨、迫害,畫面主要以瘦硬冰冷的線條、枯澀的焦墨和昏暗的淡墨構成,營造出悲慘恐怖、沉悶壓抑、暗無天日的意境。《人民和總理》這幅畫與前者相比,線條更為豐潤變化,也用淡墨營造煙塵和霧氣清冷的意境,但潤而不灰;用濃墨而不是苦澀的焦墨,氣氛沉痛、悲傷。畫家知道了每一幅畫的意境區別,在創作之前就應該有明確的意境營造方向。優秀作品的意境形成是一個不斷完善、越來越清晰的過程。首先要有一個大的框架和構思,接著是收集資料和繪制草圖,最后才是創作正稿和反復修改。周思聰和盧沉的《礦工圖》組畫的立意可以追溯到1966年,后來由于無法深入而被擱置。1956年,丸木夫婦的《原爆圖》來華展出,給他們很多靈感和啟發。1974年,周思聰創作了礦工題材的《井下告捷》,1980年,周思聰和盧沉開始重新創作《礦工圖》,到遼源煤礦寫生,并創作了許多習作。最終,作品、手稿和文獻有53件之多。周思聰繪畫創作的悲劇主題和具有一定表現性的形式感,甚至可以追溯到她青年時代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畫家珂勒惠支的影響。作品《礦工圖》組畫展出之后,有人認為太壓抑,周思聰說:“這就對了,我要表現的就是這種感覺。”可見一幅感人的優秀作品的形成,在創作之前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對畫面意境的把握是關鍵環節。不論是寫實還是寫意的繪畫,創作者都會有一個明確的創作意圖,先設定一種意境,一般會畫出小稿或打過腹稿,然后筆墨能否準確地將意境表現出來是一幅水墨畫成敗的關鍵。
二、表現意境的方法
筆墨造型的意境準確指筆墨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作品應該呈現的氣氛和境界,從而引發觀者對美的聯想與想象,獲得審美享受。要準確地表現出預先設定的意境,取得預期效果,必須熟練駕馭筆墨,準確塑造人物形象。如,筆者的《祖孫》這幅畫,在人物面部刻畫上,臉的輪廓,鼻子的結構、空間,顴骨,顳骨,口輪匝肌等地方,有的表現為線,有的概括為面,有的強化,有的弱化或忽略,有的實一點,有的虛一點,這些都要求用有限的筆墨表現或暗示。無取舍地順著輪廓勾一圈線必然顯得呆板,讓人看了索然無味。臉部的本質是起伏的面,需要用筆墨表現為外輪廓的線和內結構的線與面,這個線不能簡單化,要有暗示性變化、對比、和諧。粗細、曲直、潤燥、輕重、澀滑等,分別暗示骨點或伏點、陡坡或緩坡、受光或背光、強調或弱化、老人或小孩。當然,這些因素并不是同時表現,但在創作時必然會有意或無意地部分顯現,這考驗畫者的功力和素養。有了這些具體的從形狀到神態的“實”的刻畫,才能進一步營造更抽象的意境,即所謂以實寫虛。筆墨作為水墨畫的主要載體,是抽象的意境產生的物質基礎,選用不同的筆墨形態會產生不同的意境。水墨畫中不用或少用色彩會顯得很單純,筆的形態和墨色的千變萬化又會很豐富,以枯筆或潤筆為主、以闊筆或細筆為主、以繁筆或簡筆為主,再輔以多少、濃淡、干濕等不同的墨色,就能產生不同的意境。如,劉國輝的《三秦父老》這幅畫取材于黃土高原上陜北農民的形象,除了一個小孩外,有十個老人,全畫(包括臉部)以枯筆、散鋒為主,呈現出厚重和滄桑感;《博克手》則用水墨淋漓的闊筆,表現蒙古摔跤手粗獷豪爽、勇猛彪悍的氣質。準確、精妙的筆墨產生悠遠的意境,使作品具有獨特的美感。現代水墨人物畫也可以在主體或背景上,用筆墨渲染出一種環境氣氛表現意境。要準確營造出預先設定的意境,還要合理渲染氣氛,這雖然也是筆墨的運用,但是與塑造人物造型有較大區別。要讓環境和氣氛產生一種意境,需要暗示。繪畫表現或再現是一種暗示,以線造型的寫意筆墨觀就是運用暗示產生意境。用一個平面和一些因素暗示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乃至一個世界。寫意是高度的暗示,因為不是直接描繪真實的形、體、色彩、質感、量感。將人物的眼神、表情、思想這些抽象的東西用有形的筆墨表現出來更需要高度的暗示。水墨畫由于容量有限,只提供有效的信息,觀者在欣賞時會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視覺經驗進行再創造,進而補全畫面。因此,優秀的水墨畫能傳遞出弦外之音、畫外之意。由于筆力、筆意、筆勢的內在有機聯系,視知覺在完形的過程中,讓形象更為生動、活潑,這也是意境產生的過程。
三、風格與意境
作品的風格對營造意境起到極大的作用,往往作品給觀者的第一印象就會將他們帶入創作者精心營造的意境。意境與風格都很玄妙,難以量化,每一幅精心創作的作品的意境都應該是獨特和唯一的,但是意境作為作品的一種調子和傾向,一種概括,只是作品的內容之一。意境的種類遠比作品的數量要少得多,因此,不同的作品產生接近甚至相同的意境是常有的。同樣,創作者的風格在一定時期內是比較一致的,因此,同一位作者在一定時期內的許多作品的風格與意境都會有一致性。如,黃土畫派畫家劉文西的作品以表現樸實、健康、滄桑、陽光的陜北農民形象為主。因為他的思想是深入人民、表現人民、接地氣的,他的風格就是樸實無華、親切自然的。他的代表作《祖孫四代》以沉穩堅實、厚重雄渾的線條和簡潔明快的色彩表現祖祖輩輩在黃土地上勞作的農民形象,贊美他們對勞動和生活的熱愛。這種通俗易懂的繪畫語言所表現出的美真實、感人、意境悠遠,同時,畫面的風格與意境是一致的。陜西的另一位畫家郭全忠,同樣是常常表現陜北人民勤勞、善良、勇敢的精神風貌,與劉文西的作品的意境具有相似點,都表現出陜北的蒼涼渾厚、陜北人民的淳樸自然,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畫面風格。如,他的作品《選村官》,風格潑辣、豪放,是對現代潑墨人物畫的新發展。他以狂放的草書用筆入畫,亂頭粗服不加修飾,但是線條的質量很高,筆觸分明,有骨有肉,有干濕、濃淡、粗細、重輕等豐富的變化。筆墨無拘無束,人物造型很寫意,像是無心地隨手涂抹,其實很注意形式感,作品樸實卻生趣盎然。乍一看形不準,還有些丑,畫面很亂,但是越看越有味道,人物的神態、動態被把握得很準確,陜北農民的形象被刻畫得非常傳神。該作品中人物眾多,有19人,但是并不雜亂,黑、白、灰的大墨塊將人物聯系成一個整體,很有氣勢。深厚、樸拙的表現風格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人物表情各異,生動傳神,將陜北農民憨厚老實、勤勞樸實的形象表現得很到位。可見作品的風格與意境有緊密的聯系,有許多相似點,也有很多不同,但是都需要借助筆墨的變化得以呈現。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現代水墨人物畫的筆墨在不斷創新、突破,但是其精神內核與傳統仍然有許多共通之處,因此,要在研究和繼承傳統中創新筆墨。
結語
現代水墨人物畫的筆墨形態雖然豐富多樣,但是經過反復構思,最終要呈現出怎樣的意境效果,創作者在創作前已經心中有數。筆墨作為水墨畫的基本構成元素,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蘊含著先賢的思想與智慧,不但要造出水墨畫之形,還要表現出高遠的意境。用筆墨表現意境,這與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個人氣質息息相關,如周思聰的筆墨森郁濃麗、枯澀勁秀,方增先的筆墨生辣粗獷、雄強勁挺,劉國輝的筆墨水暈墨章、溫雅瀟灑。這些表現創作者才情的筆墨,既與創作者的性格、修養有關,又是創作者審美理想的體現。中國古代人物畫大都不畫背景,用一種暗示性的寫意方法,現代水墨人物畫則多用非完形的筆墨渲染出特定的意境。時代不同,人們表現意境的方法也有較大差異。每一幅現代水墨人物畫的意境都有或大或小的差異,創作者必須準確設定和把握作品的意境,才能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曹玉林.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2]裔萼.二十世紀中國人物畫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3]石丹.石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趙永強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