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類詞匯英譯翻譯策略及成因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翻譯》2017年第4期
摘要:現在,國內對于茶類詞匯的英譯翻譯在細節上產生很多問題,這也導致我國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英語中茶類詞匯翻譯問題,從而可以完善我國在茶類詞匯英譯方面的效果,使詞匯可以更加生動的表現內容,促進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更好的傳播。
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的傳播日益深入,茶文化的傳播可以作為一項契機,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茶類文化的傳播中,要結合合適的翻譯方式,才能使我國深邃的茶文化得到更好的表達。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其歷史非常悠久,但是現代茶類詞匯在翻譯環節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導致我國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需要繼續深入研究。所以,本文對茶類詞匯翻譯策略進行研究意義重大,應該通過對當前茶類術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促進我國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1茶類詞匯翻譯的問題
1.1相似茶名的翻譯問題
我國的文化和歷史非常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對事物命名的環節中,會結合事物的主要特征,從而聯系起來,事物可以實現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寄托,而且人們在對各類事物記憶中也比較簡單。在茶葉的命名環節中,茶葉的名稱與很多具體的物象名稱相同,導致外籍人士在對茶葉理解中會產生誤解,導致翻譯的準確性降低。福建地區著名的水仙茶,水仙是在祝桃洞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由于當地“祝”字的發音與“水”非常相似,所以人們會誤解成水仙茶,為了使人們更好的記憶茶的名稱,所以水仙茶這個名稱一直流傳下來。再如功夫茶,由于這種茶的泡制工藝比較復雜,但是在進行英文翻譯中,沒有對應的詞匯對“功夫”這個詞匯進行解釋,導致在茶名的翻譯中只能翻譯出字面意思。而且還有一類茶名字叫工夫茶,這時由于發音相同,外籍人士在理解上就會產生偏差。其中,工夫茶主要指的是在制作中耗費很多時間,制作工藝比較完善的茶,其是一類紅茶,功夫茶則是在泡茶的環節中比較復雜,其是茶藝的一類名稱。但是在翻譯中,二者都采用拼音的形式,導致翻譯中不能準確,很多國外的茶文化研究者對這兩種茶理解中,他們會先通過字面意思了解,導致理解上的偏差,導致茶文化不能被外國人正確的理解。
1.2茶文化中術語翻譯標準不統一
在茶文化的翻譯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在對這些術語進行理解中,沒有標準可以制定,在對茶文化翻譯中,產生的困難比較多。一般情況下,我國在對茶和相關的術語進行翻譯中,一般是針對其特征進行命名,但是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工夫茶并不是一類茶,在命名的環節中不能建立統一的標準。茶葉在制作中,怎樣才能算是制作精準的茶,在這方面也不能形成相關的標準。洞庭碧螺春茶葉命名的環節中,這類茶葉在命名中是要對茶葉的主要特征進行描述,并且盡量詳細的描述茶葉的特征,使飲茶者產生聯想,洞庭是茶葉的產地,“碧”字形象的將茶葉的顏色描述出來,“螺”生動的體現了茶葉的主要形狀,“春”字指的是茶葉一般在春季采集,通過對茶葉各類特征的描述,可以將茶葉命名。但是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卻產生一定的問題,需要翻譯人員用簡練的語言將茶葉的三個主要特征概括出來,這個茶名已經有很多個版本,都是不同的描述,但是在這個茶名命名環節中卻不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導致國外茶文化愛好者在研究中無從下手,不能對茶葉的特征進行很好的理解。
1.3茶文化涉及典故的翻譯問題
由于我國的茶文化歷史非常悠久,所以茶文化中涉及到很多歷史典故。在進行茶類詞匯翻譯過程中,很多都介紹了相關的典故,這就需要翻譯人員具備扎實的歷史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茶文化,在對典故準確翻譯的基礎上,才能提升翻譯的準確性。例如,在對鐵觀音翻譯的環節中,在對其歷史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對歷史典故進行翻譯,所以,在鐵觀音這一茶名翻譯中,要求翻譯人員對歷史有深入的了解,了解鐵觀音名稱的來源,并且可以進行詳細的解釋。鐵觀音的命名是在清朝乾隆時期,當地在安溪地區有一個著名的茶農,他非常信奉佛教,每天清晨,他都會其一杯茶來供奉觀音,后來有一天他發現了一支茶樹泛著微弱的光,隨后他將這支茶樹精心的培養,研究出了烏龍茶。在對這段歷史典故進行分析中,可以發現觀音二字確實是為了紀念這個茶農的行為的,但是鐵字并不是對觀音的形容,而是對茶葉的特征形容,因為鐵觀音的茶葉顏色是深綠色,其顏色如同鐵一般。這種茶葉的顏色與其他茶葉相比,顏色比較深,給人以厚重的感覺。所以,翻譯人員在翻譯的環節中,不能僅僅理解字面意思,還應該對相關的歷史典故非常清楚,才能將茶名更好的翻譯出來,使外國茶文化愛好者深刻的理解茶葉命名的背景。
2茶類詞匯翻譯的策略
2.1針對茶類詞匯的特征進行靈活翻譯
由于我國茶葉和茶藝的名稱比較復雜,而且還牽扯很多的歷史典故,所以,在對茶類詞匯進行翻譯的環節中,應該在堅持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對茶葉詞匯進行靈活處理。在翻譯中,首先可以采用直譯的方式,然后可以考慮意譯和音譯的方式,在翻譯中,應該選擇何種翻譯方式,應該結合上下文做出決定,從而使翻譯準確和流暢。對于一些比較常見的茶葉名稱,由于外國茶文化愛好者已經對其非常了解,可以直接采用音譯的方式。但是對于一些具有歷史典故,并且外國茶文化愛好者比較陌生的茶葉詞匯,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采用形象的意譯,并且可以采用注釋的方式,使他們更加了解,防止因為理解片面導致人們對茶文化理解出現偏差。
2.2提升翻譯人員的茶文化和認知能力
我國茶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進行各類茶詞匯翻譯中,要結合相關的歷史文化,所以,翻譯人員應該了解茶文化的歷史,從而在茶類詞匯的翻譯中才能更加準確。在對茶文化進行評價的環節中,翻譯人員要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只有翻譯人員對茶文化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后,在對茶文化的定義和具體的文化翻譯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從而可以選擇更加合適的翻譯方式,提升翻譯的效果。我國很多茶類詞匯不能只通過字面意思進行翻譯,所以,在進行茶類詞匯翻譯中,應該結合相關的背景知識,對詞匯進行多個角度的分析,從而提升翻譯的準確性。
2.3站在讀者的立場對茶類詞匯進行翻譯
在進行茶類文化翻譯中,應該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到哪些方面讀者會產生誤解,在對一些生疏的茶文化作品進行翻譯中,應該采用合理的注釋,使讀者對文章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在翻譯中,應該結合讀者的生活環境,將文化概念解釋清楚。原著中的內容盡量按照讀者的思維方式去翻譯,確保讀者在思維定式的情況下也能讀懂茶文化相關的文章,使他們更好的理解茶文化的含義。由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比較大,所以,在進行茶類詞匯翻譯的環節中,要將原文中的意思解釋清楚,對文化觀念進行聯系,從而使讀者對異國的文化更好的接受,形成完善的思路。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寓意,所以,在英語詞匯中不能對應,導致茶文化交流比較困難,導致翻譯中出現不準確的情況。所以,翻譯人員在對茶類術語翻譯中,不僅僅按照字面意思,而是采用注釋說明的方式,從而起到補充的效果。
2.4對茶類詞匯中相關的術語和占有名詞進行統一翻譯
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宣傳的環節中,不僅僅茶類詞匯的翻譯缺乏標準,在其他領域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在于傳統文化中很多詞匯不好解釋,在英語詞匯中沒有可以對應的詞匯,翻譯人員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翻譯,導致翻譯的版本非常多。翻譯人員在翻譯中,應該結合權威的版本,從而確定標準。在對茶類專有名詞翻譯中,工作量非常大,僅僅依靠個人能力很難翻譯出較好的作品,所以,翻譯人員要多與茶文化研究人員進行交流。
3結語
茶類詞匯在翻譯的環節中非常重要,其對茶文化的傳播起到促進作用,使世界各個國家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國的茶文化。現在,我國在茶類詞匯的翻譯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茶文化的傳播不暢,我國應該完善詞匯翻譯的精確性,翻譯人員要更多的了解茶文化,了解各類歷史典故。
參考文獻
[1]張艷華.茶類相關英語詞匯音譯翻譯過程中的策略和成因研究[J].福建茶葉,2017(1):401-402.
[2]彭學,彭歡.茶類詞匯英譯翻譯策略及成因[J].福建茶葉,2016(10):253-254.
[3]郝玲玲.茶類詞匯英譯翻譯策略及成因[J].福建茶葉,2016(6):49-50.
作者:鄧芳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