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爪牙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爪牙”一詞最初是指野禽猛獸的尖爪利齒,在古代具有表示“勇士”“武臣”的意義,有贊美意味,屬于感情色彩鮮明的褒義詞。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爪牙”詞義的感情色彩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先是出現了表示“親信”“黨羽”意義的中性詞義,而后發展到現代已然完全貶義化,專指那些為反動勢力賣命的黨羽與“走狗”了。本文主要在分析“爪牙”一詞初始詞義與用法的基礎上,探討其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并進一步研究造成變化的原因,以期對詞義感情色彩的演變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更準確地使用現代漢語詞匯。
[關鍵詞]爪牙;感情色彩;詞義變化;漢語詞匯
“爪牙”一詞原意是指野禽猛獸的尖爪利齒,因為禽獸之兇猛主要是借助于其爪和牙,因而“爪牙”具有了勇猛的語義成分,常常用來指“勇士”“武臣”“輔佐君主之人”,這時它是一個明顯的褒義詞。后來,在詞義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爪牙”的褒義色彩減弱,出現了“親信”“黨羽”的意義,中性詞特點出現。到了現代社會,“爪牙”已經變成了純貶義詞,喻指“壞人的黨羽”“為反動勢力賣命的走狗”。本文旨在探討評述并總結“爪牙”詞義感情色彩的發展變化。文章回顧了“爪牙”一詞的初始詞義與用法,詳細分析了其感情色彩的變化過程,最終探討出造成變化的原因。有利于相關學者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現代漢語詞義的感情色彩演變,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現代漢語詞匯研究。
一、文獻綜述
德國語言學家赫爾曼•保羅最早說明了詞語“感情色彩的變化”的問題,從而引起了中外學者對于詳細詞語詞義感情色彩變化問題的研究探索。詞語感情色彩的變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間會出現不同感情色彩的交叉融合時期。本文以現行的有代表性的古代漢語教材作為藍本,與現代漢語詞典進行對照,特別選取了“爪牙”一詞進行深入研究,具體分析了其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過程,并進一步探究了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關于“爪牙”一詞,國內學者大多數都是以其初始義作為研究起點,從古籍中選取例證歸納其不同意義,從而總結出整體的詞義演變過程。隨后,一些學者在對“爪牙”一詞詞義演變過程的研究中,注意到其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進而開始分析探索其詞義的演變與感情色彩變化的關系。筆者基于對詞義感情色彩的研究探討,認為應深入詞義內部,對其構成結構做分析式的描寫并尋找色彩義所依附的具體形式,同時考慮到語言使用者對詞義表達內容所持的情感態度立場,多方面探討了“爪牙”一詞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以期對詞義感情色彩的演變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避免詞語運用中的失誤,更好、更準確地使用現代漢語詞匯。
二、“爪牙”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一)“爪牙”一詞的初始義和用法“爪牙”是中國古代漢語中一個早期雙音節復合詞。“爪”即“尖爪”,“牙”即“利齒”。因而它的本義是指野禽猛獸的尖爪利齒,如:(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荀子•勸學》)(2)“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韓非子•二柄》)(3)“虎兕所以能執熊羆,服獸者,爪牙利而攫便也。”(漢•桓寬《鹽鐵論•險固》)正因為爪和牙常被用作鳥獸的攻擊和防守的器官,禽獸之兇猛主要借助于其尖利的爪牙,是以“爪牙”具有了勇猛的語義成分,常常用來指“勇士”“武臣”“輔佐君主之人”,如:(4)“祈父!予王之爪牙。”(《詩•小雅•祈父》)(5)“略其武夫,以為己腹心,股肱,爪牙。”(《左傳•成十二年》(6)“公兄左羽林軍大將軍平盧副持節懷亮,以方虎之才,膺爪牙之任。”(唐•顏真卿•《右武衛將軍臧公神道碑銘》)由此可見,“爪牙”是由近義詞聯合形式組成的復音詞,其詞義演變為比喻引申方式逐漸形成的。鳥獸之爪牙尖利無比,可用來防身及攻擊對方,從這個特點出發比喻引申為能征善戰之勇士、武將。這兩個意義是有緊密聯系的,其特點是由獸及人,并均具有攻擊與防衛的特質。因此,“爪牙”的初始詞義有贊美意味,屬于感情色彩鮮明的褒義詞。
(二)“爪牙”詞義感情色彩的演變過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爪牙”詞義的感情色彩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其褒義色彩減弱,先是出現了表示“親信”“黨羽”意義的中性詞義,如:(7)“初師伯專斷朝事,不與沈慶之參懷,謂令史日:沈公,爪牙者耳,安得預政事。”(《南史•顏師伯傳》)(8)“以耿夔、任尚等為爪牙,鄧疊、郭璜為心腹。”(《后漢書•竇憲傳》)(9)“今心腹喪羊孚,爪牙失索元。”(《世說新語•傷逝》)此時的“親信”“黨羽”由“爪牙”的初始詞義進一步比喻引申而來,其特點也是由獸及人。但不同的是,這組詞義不限于武將,也可以是文臣以及能供驅使的人。它們之間聯系的特點是由得心應手、運用支配咸宜這一特質引申而來的。爪牙受鳥獸的支配與親信、黨羽、助手受其君主、同黨支配具有同等的性質。因而可以明顯看到,“爪牙”一詞的中性詞義色彩突出。隨后,“爪牙”的詞義又經歷了進一步的發展演變,呈現出貶義色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爪和牙是猛禽、猛獸的武器,比喻壞人的黨羽。”如:(10)“其人至官,未及視事,即以攫金為事,稍良者或恣睢掠拾,其巧黠者則廣布爪牙,四張囊橐,與胥吏表里為奸。”(清•屈大均•《廣東新語•事語》)(11)張德壽說道:“秦大哥你說得真容易,將他宰了?沒有那么便宜他的。綠林道的人死在他手里的,不知道有多少啦,這小子就是老勝英的爪牙,他比老勝英厲害十分。”(民國•張杰鑫•《三俠劍》)(12)郭全海尋思“滿洲國”這么一個大密探,藏在這兒一年多,沒有發覺,一定有爪牙。(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在“爪牙”發展成為“親信”“黨羽”的代稱后,由于歷史上大多王朝的黑暗腐敗,它們的臣屬更是如狼似虎般地殘害黎民百姓,充當封建王朝的幫兇,人民痛恨這些“爪牙”及其兇狠惡毒的行為,自然會給它涂上一層貶義的色彩。“爪牙”的貶義色彩自產生便表現出強烈的排他性,自清之后又取得壟斷地位,徹底變成了一個純粹的貶義詞,喻指“壞人的黨羽”“為反動勢力賣命的走狗”。
(三)“爪牙”詞義感情色彩變化的原因分析1.舊詞新用的需要周祖謨《漢語詞匯講話》指出:“詞在語言里運用久了,意義往往會發生變化。因為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社會生活不斷地有改變,人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認識也不斷地有發展,舊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的時候,詞義也就有了新的變化。”這就是漢語詞匯的創新,也被稱為“舊詞新用”。“爪牙”就是這樣一種“舊詞新用”。“爪牙”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非舊時“勇士”“武將”或者“親信”“黨羽”之意,而是人們重新理解的“壞人的黨羽”的新義。人具有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當一些新事物新觀點出現時,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加以關注。“爪牙”的新義出現,就會使得其使用頻率大大增加,提高人們對它的熟知度。2.社會發展的結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生活的空間距離日益縮小,信息交流逐漸加快,再加上各種交流媒介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各種社會現象的批判意識得以加強。隨著封建王朝的日益敗落,人民的反抗意識不斷增強,他們痛恨那些封建王朝的臣屬黨羽,批判他們壓迫、殘害百姓的兇惡行徑。這種感情色彩被賦予到日常使用的詞匯中,便使得“爪牙”一詞具有了暗含諷刺意義的貶義色彩。直至現在,對于一些為反社會的反動勢力賣命的“走狗”,人們也稱之為“爪牙”。“爪牙”一詞從一個贊美之詞變成一個諷刺之詞,隨之而來改變的不僅是詞義,更重要的是其感情色彩。在詞義上,從“勇士”“武將”發展為“親信”“黨羽”最后到現在的“壞人的黨羽”“為反動勢力賣命的走狗”。在感情色彩上,從褒義詞演變成中性詞再到貶義詞。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僅是詞匯本身的因素,更是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為現代漢語詞匯的使用者,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漢語詞匯,促進現代漢語詞匯研究的進步與發展。
作者:張雨 單位:青島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