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全面分析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推動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戰略定位,統籌規劃引領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二是整合創新,搭建有效載體推動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三是突出重點,打造“四大”核心文化時尚旅游產業鏈加快促進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
[關鍵詞]旅游;文化;時尚;融合發展
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并強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面對這樣的重大發展機遇,哈爾濱市作為有文化底蘊的大城市和眾多的旅游資源,必須認清新形勢、拿出新思路、制定新戰略,才能借勢哈爾濱市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文化品牌影響力促進哈爾濱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哈爾濱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把壯大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體育、旅游、金融、健康、養老、信息等深度融合作為增強哈爾濱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以黨的精神為引領,按照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的具體部署,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問題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一、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優勢分析
(一)哈爾濱市作為國家級時尚旅游城市,旅游產業已形成較完整的發展格局近幾年來,哈爾濱市旅游經濟發展迅速,接待國內外游客大幅增加,由2012年的5076.4萬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7712.8萬人次,年均增長8.7%;旅游總收入由2012年的554.3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177.5億元,年均增長16.3%(其中,國內旅游收入由2012年的547.1增長到2017年的1168.4億元,年均增長16.4%)旅游業已經成為哈爾濱的國民經濟新增長點和優勢產業。同時,旅游配套產業逐步完善,截止2017年年底,哈爾濱市擁有A級旅游景區77家、S級滑雪場12家;星級賓館65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22家,三星級37家,二星級4家。旅行社344家,其中,出境組團旅行社86家,入境接待旅行社258家。可以看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哈爾濱市旅游資源正逐步全方位開放,突出了城市旅游的核心價值、正在展現哈爾濱時尚魅力都市、宜居生態意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深刻印象、體現出哈爾濱市旅游最寶貴、最突出的優勢、最重的氣質,正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有目共睹,哈爾濱市堅持走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道路,著力打造了歷史、文化、建筑、藝術、時尚、冰雪、生態、美食等八大哈爾濱旅游線路,通過舉辦中俄文化交流周、油畫藝術展、時裝周等一系列時尚節慶活動,營造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濃厚氛圍,更加凸顯哈爾濱更加清晰有序的旅游文化時尚產品的同時也為今后城市的品牌營銷奠定了基礎。旅游文化時尚產業項目建設全面提速。
(二)哈爾濱市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豐厚是發展旅游的重要基礎哈爾濱是金清文化的發源地。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在哈爾濱的阿城建立金王朝,史稱“金上京會寧府”,歷4帝38年,后遷都北京,開創了北京作為歷代都城的歷史,因此也給哈爾濱留下金源文化、京旗文化、黑土文化的深刻烙印。同時關東風情、紅色文化也是城市的特色。異域文化與原住民的黑土文化、金源文化、京旗文化、闖關東移民的中原文化相互融合,造就了哈爾濱成為一個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多種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多種文化相互包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使哈爾濱成為開放、包容、文明的城市,同時賦予了它時尚、浪漫的城市特色。遺留的諸多歷史文化資源,如歐陸風情的異國建筑、歷史革命遺跡、工業園區等都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
(三)哈爾濱市作為國際音樂之城,城市與音樂如影隨形的吸引力是發展旅游的寶貴資源哈爾濱是一座充滿歌聲和音樂的城市,哈爾濱的音樂積淀要追溯到一百年前,這里曾誕生過全國第一所音樂學校、第一支交響樂團,多個與音樂有關的“第一”都寫進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哈爾濱教堂林立,普通市民也深受宗教音樂的影響。新中國誕生以后,前蘇聯的音樂、電影、戲劇、芭蕾舞和交誼舞被引入哈爾濱,成為哈爾濱市民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1961年,哈爾濱舉辦了第一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成為與“羊城音樂花會”、“上海之春”音樂會齊名的音樂盛會。哈爾濱名家輩出、群星璀璨,被譽為“東方的維也納”。當年,歌唱家鄭緒嵐的一首《太陽島上》讓多少國內外游客對哈爾濱心馳神往。2010年,中國哈爾濱被聯合國授予“音樂之都”(MusicCity—Harbi,China)稱號,以此為契機,哈爾濱“音樂之城”建設向專業化、國際化目標邁進,響亮的音符傳向海內外的同時,也為旅游業的發展營造了精神氛圍。
二、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旅游資源缺乏有效整合,產品體系急需升級眾所周知,冰雪旅游,文化旅游,避暑旅游是哈爾濱的核心旅游產品,擁有豐富的大美生態、歐陸風情、歷史文化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但遺憾的是,這些寶貴的資源缺存在著檔次低、分布散,規模小等特點,整體旅游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區縣旅游資源開發不夠,無法聯動發展,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地方文化特色不突出。對于哈爾濱而言,一些知名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景區多集中于中心城區,都市旅游本應成為哈爾濱的旅游特色,但一直未成為哈爾濱的核心旅游產品,與游客對核心旅游產品不斷升級的需要不相適應,尚未形成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體系,特別是針對于“商、養、學、閑、情、奇”等新業態旅游產品開發相對滯后,鄉村旅游,開展研學旅行,發展老年特色旅游,創新文化旅游產品,擴大哈爾濱文化影響力等任務十分緊迫。
(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不足,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弱哈爾濱旅游經濟仍然延續著“門票經濟”的發展模式,旅游業與農業、文化、時尚等產業的融合不足,“旅游+”產業融合的大產業格局尚未形成,具體而言,哈爾濱的旅游企業規模較小,分布分散,缺乏龍頭旅游企業帶動,旅游產業的規模效應沒有落地;大項目支撐不足,拉動效益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哈爾濱市冰雪旅游、冰雪體育、冰雪文化等方面強項,但冰雪裝備,包括頭盔、服裝、手套、滑板、手杖等關聯產業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研究開發的遠遠不夠。同時,旅游文化商品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品種少、形式單一,可替代性強,產業鏈短。
(三)缺乏旅游文化時尚產品供給,旅游服務設施有待提高目前,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品總供給與總需求還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缺少能夠全面帶動旅游文化時尚產業深度融合的載體,沒有能夠代表哈爾濱形象的、能夠把旅游文化時尚融于一體,帶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載體;在旅游商品供給方面,發達國家購物支出已超過游客全部消費的60%,一般國家也達到30%,而哈爾濱市卻只有20%左右,差距十分明顯;城市公共服務體系配套功能還不夠完善,有的環節還非常薄弱,特別是景區的道路、住宿等方面建設較為滯后,五常鳳凰山稱得上險比華山、秀比黃山,但游客吃沒有像樣的餐館,住是多人合住的農村大土炕,旅游黃金時段乘車難、住宿難等問題仍是常態。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就會直接影響哈爾濱旅游的健康發展。(四)區域旅游環境保護不足,區際旅游合作急需加強哈爾濱河流、濕地、湖泊等自然資源眾多,民俗村、歷史遺址遺跡、文博展館等文化資源底蘊深厚,開發資源與保護資源不同步,生態環境,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機制不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足等等問題依然存在。哈爾濱已與俄羅斯、蒙古、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形成旅游合作、但入境旅游依然是哈爾濱旅游市場的短板,東北亞區域合作圈的深度合作還有很多提升空間。
三、推動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戰略定位,統籌規劃引領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1.創新理念,確立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全域旅游的產業目的強調的是通過文化創意來融通旅游與傳統產業,促進資源從傳統產業向信息產業、服務產業的轉移,提升傳統產業、服務產業的文化含量和產業價值,最終完成地域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地方經濟的良性發展。黑龍江旅游業“十三五”規劃提出,要依托哈爾濱中心城市地位,將其建成全省旅游集散中心。以太陽島、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萬達文化旅游城、哈爾濱大劇院、等為核心,發揮冰雪、生態、歷史、建筑、音樂等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商務會展、都市休閑、音樂藝術、避暑度假、旅游集散等功能產品,強化交通網絡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游集聚和輻射能力,形成全省文化旅游核心區。全面落實黑龍江省加快發展旅游業的精神,必須把發展旅游業提升到哈爾濱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搶抓“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機遇,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哈爾濱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促進中俄旅游合作的有力契機,打造“國際時尚旅游城市”為核心,整合哈爾濱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時尚文化、工業科技等資源、開發都市時尚、冰雪旅游、生態避暑、文化旅游四大核心旅游產品,以重大旅游項目建設、旅游產業轉型提升、旅游平臺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國際合作、大區域協同發展,將哈爾濱建設成為引領時尚潮流的國際時尚旅游城市,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把旅游業發展成為推動哈爾濱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帶動產業。2.強化政府政策扶持。充分發展政府的智庫作用,以國際化的視野,在充分借鑒沿海和周邊先進城市旅游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應加快建立健全文化、體育、宣傳等部門與旅游部門協作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通過建立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政府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強對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工作的組織領導盡快出臺《哈爾濱市政府推進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緊緊圍繞哈爾濱建設“國際時尚旅游城市”、“東北亞區域旅游中心”和“國際知名的特色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目標,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擴大哈爾濱“中國最早國際化城市”的認知和影響力,鞏固哈爾濱“國際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建立大宣傳體系等一系列融合發展機制布局,主導東北亞區域旅游合作,在旅游線路合作,客源互送、跨國旅游政策合作、跨國旅游產品開發、旅游項目開發等多方面不斷拓展,突出做好旅游文化時尚產業重點區域、重點景區、重點項目規劃,加快建成具備世界影響力的時尚旅游名城、生態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
(二)整合創新,搭建有效載體推動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1.創新人才管理激勵機制。加大人力資源創新開發力度,發揮人才創造性,推動時尚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組合創新,催生新的旅游文化時尚業態,從而提升傳統旅游文化時尚產業深度融合品質,打造旅游文化時尚產業深度融合新載體。積極改進人才引進和管理使用制度,改變“有用人才引不進,拔尖人才留不住”的局面,政府部門應采取各種辦法,重點引進文旅產業、文化創意、文學藝術領軍人物和文旅經營管理人才,實施“人才強旅”戰略,優化旅游人才隊伍,結合旅游市場需求,建立職業管理體系,重視管理人才的培養,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形成強大的哈爾濱旅游人才庫和人才配置網絡,實現哈爾濱旅游人才隊伍整體的提升。2.促進文化、旅游和時尚產業互動發展加快培育哈爾濱文化旅游時尚品牌。文化、旅游和時尚是構成文化旅游時尚產業的重要內容,文化旅游時尚互動是實現三個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和主要內容。近年來,國內“印象”系列演出項目、陜西黃帝陵的傳統祭祀文化旅游項目,陜西、甘肅等絲路沿線省市聯合推進的“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等項目的成功案例為哈爾濱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參考。建議由政府部門主導,市場化運作,進一步加強哈爾濱特色文化與生態旅游、休閑旅游充分融合,每年召開旅游發展大會,并屆時舉辦旅游商品設計大賽,面向社會廣泛征集符合哈爾濱特點的文化旅游商品、紀念品,以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和音樂之城為依托,整合哈爾濱服裝節、音樂節、啤酒節、電影節等節慶資源,注意發揮現代商貿的聚集效應,帶動旅游業、文化產業與現代商貿的優勢互補打造哈爾濱時尚旅游品牌。3.構建推動深度融合的支撐體系與平臺。利用“互聯網+旅游”平臺,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城市休閑、時尚旅游結合,激發細化市場需求。提高旅游行業效率和游客用戶體驗,促進旅游要素的齊備并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成立哈爾濱旅游數據中心,制定實施《哈爾濱市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研究建設哈爾濱旅游商品線上交易平臺,建設旅游電商平臺,促進旅游業從旅游信息獲取、線路咨詢、攻略設計、電子訂單、商務結算、購物交易等方面旅游服務整體的提升,建設科技商品平臺,推進智能產品軟件服務等;建設影視娛樂平臺,開發哈爾濱文化、傳媒、音樂、舞蹈、演藝、建筑、電影等影視娛樂內容。搭建哈爾濱市旅游金融平臺,拓展投融資路徑、完善金融相關政策;創新旅游業金融商業模式,提升旅游消費支付服務,鼓勵大型旅游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打造具有哈爾濱特色的旅游銀行,謀劃旅游金融業務模塊。突出“智慧旅游”主題,將哈爾濱市打造成為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智慧旅游城市。
(三)突出重點,打造“四大”核心文化時尚旅游產業鏈力加快促進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1.打造文化藝術產業鏈。充分發揮哈爾濱哈爾濱旅游風尚文化優勢,凸顯哈爾濱作為國際時尚旅游城市的特色風貌,依托旅游形象大使、旅游Cosplay等節慶活動,實施時裝產業培養計劃,引導意大利、法國等國際時裝品牌入駐哈爾濱,構建時裝設計、時裝展示,時裝銷售,時裝制造產業鏈,培育形成哈爾濱時尚品牌的支撐產業。2.打造休閑農業產業鏈。哈爾濱最大的優勢是農業、生態和多元文化,為此,應發展休閑農業、開發景觀農業、農事體驗等旅游產品,將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閑觀光、參與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滿足城鄉居民走進自然,認識農業,體驗農趣、陶冶情操、休閑娛樂的需要。3.打造哈爾濱裝備制造產業鏈。培育中國領先的冰雪裝備制造業,建設中國旅游裝備制造業基地,依托哈爾濱精密及重型機械工業優勢,發展冰雪旅游裝備、游艇、低空旅游裝備,主題公園游樂設施,大型觀光電梯,生態索道等科技密集型設備研發制造;依托松花江濱江游、生態觀光和濕地游,積極推進旅游業與船舶制造業融合,壯大培育游艇裝備制造業,提高高檔郵輪、旅游觀光船艇、摩托艇制造能力,通過哈爾濱市政府的扶持和國內引入,培育哈爾濱船舶制造企業,形成旅游船舶裝備制造產業鏈;依托哈爾濱地區低空旅游發展基礎,加快發展低空經濟,積極開發直升機、小飛機、動力傘、滑翔機、熱氣球等相關項目、場地、設施等建設、依托哈爾濱飛機制造及重型機械工業的基礎,形成低空旅游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的產業鏈。4.打造度假地產產業鏈。依托哈爾濱“時尚之都”,“避暑之都”、“文化之都”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做大“中央大街”、“伏爾加莊園小鎮”、“風情民俗”等旅游熱點項目,借勢哈爾濱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的重大發展機遇,突出中俄風情旅游產品,以國際標準提升哈爾濱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時尚旅游氛圍。著力推進住宿接待產業的突破,建設一批養老基地,避暑基地和休閑農莊示范項目,發展避暑度假和養生旅游產品,創新開發商業、文化、娛樂、療養、會展等度假地產經濟產業體系。充分挖掘哈爾濱地域元素和符號,將其盡快融入其他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產業要素配套中,形成若干特色主題酒店、分時度假酒店和配套項目,延伸度假旅游產業鏈。
[參考文獻]
[1]曹鳳剛,徐樹紅,姜松濱,胡曉天,刁菲.加快哈爾濱市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究[J].決策咨詢,2015(6).
[2]陰祖峰.推進供給側改革打造國際文化時尚旅游目的地[N].哈爾濱日報,2016-07-25.
作者:趙暉 單位: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