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無我領導藝術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齊魯藝苑》2018年第1期
摘要:一個校長在學校領導活動中,要提高領導效能,在決策時要講究“斷”的藝術,執行決策過程中要講究“度”、“控”的藝術,在分析結果反饋運用時要講究“調”的藝術等。校長在所有領導活動中,在處理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時,在處理領導者和整個領導系統關系時,都要追求“無我”的境界。那么筆者在實際工作中作為一個校長怎樣體現“無我”呢?
關鍵詞:學校管理“無我”
1“有班子”而“無我”
在工作中,領導班子是一個單位的核心。在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情況,做出決斷階段,班子的每個成員都要當好謀士,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應做的調查工作,充分發表意見。也就是說在決策前期要充分體現“有我”,而這個“有我”并非是以“我”為中心,或一定要把“我”的意愿強加給領導班子中的其它成員,而是把自己的觀點、看法在班子內部徹底地陳述清楚。使領導班子能充分吸收眾人意見,形成正確的決策。而決策一旦拍定,我們就要嚴格執行,此時,心中只有班子,只有決策而“無我”,即使決策和“我”的意愿不相吻合,也不能和班子的意見相違背,或說一些有損班子形象的話,做一些有損班子的形象的事。在處理和班子內其他成員的關系時,也要做到“無我”。筆者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有些老師在工作中,和班子中的其他成員有摩擦,來找筆者訴說。這時怎么做呢?也許當時站在他一邊,貶斥另一班子成員,能獲得他對筆者的一時好感,而這于班子是不利的,于班子開展工作是不利的。此時必須跳出自我,如果那位老師的意見不對,就要維護另一班子成員的威信,幫助班子成員做好這位老師的工作。如果那位老師說得有道理,那就要幫另一班子成員做些解釋,然后找機會和另一班子成員交換意見。“有班子”而“無我”有利于班子的團結,加強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在處理“班子”和“我”的關系時,只有做到“有班子”而“無我”,才能使自己在班子內有一席之地,班子的其他成員才會尊重你。
2“有他”而“無我”
這里所說的“他”指班子的其他成員,在處理和“他”的關系時,要“有他”而“無我”。首先,在決策拍定時,要有他無我。在重大問題上我們要多提“案”,少提或不提“錘”。作為學校的校長,在學校的重大問題上,即使是自己工作范圍內的決斷也要征求班子其他出成員,爭取他們的支持。但并不是說自己沒有主見,聽之任之。“有生于無”,要使自己的正確傾向性意見變成“他”能采納的意見,這就要講藝術。當然,這里絕對不要耍手腕。要挾,強迫都違反了“無我”的初衷。其次,在取得成績的時候要“有他無我”。在成績面前,總結時要實事求是,而不能好大喜功。要有淡泊名利的思想和氣度,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就好,至于成績記在誰的頭上不要計較。自己干出了成績,不要擔心班子的其他成員和群眾不知道,即使不知道,校長有了業績和威信,也有一種欣慰感。相反,自己干出了成績到處吹,反過來被他人所不戴,這反而不是真正的“有我”。
3“有民”而“無我”
有民而無我,就是工作中處處為教師著想,教師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古人早就說過“當官不為民請命,不如回家種紅薯”。古人尚且知道這個道理,而我們卻有一些領導者無視群眾利益,有些人為了維持所謂的威信,卻做出了有損自己形象的事。在這一點上,云南省某縣蔡縣長為我們作出了榜樣。有一次,縣里召開基層支部書記大會,會上,有一位同志耷拉著腦袋打磕睡,蔡縣長當即在會場上狠狠地訓了他一頓。會后一位老同志告訴蔡縣長,這位打磕睡的同志不僅不應批評,還應表揚。因為他昨晚拉了一個晚上的肚子,大家勸他今天休息,可他說開會重要,硬撐著來了。聽了這話,蔡縣長馬上趕到這位同志的宿舍,向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表示第二天,要在會場上當場檢討自己的錯誤,這位同志很感動,但不同意第二天的會場上讓縣長作檢討,說這會影響縣長的威信。可蔡縣長心中只有群眾,不惜損害自己的威信。第二天當著那么多基層支書的面,向那位同志表示歉意,并朝他鞠了三個躬。這樣做不僅沒有影響縣長的威信,相反,贏得了全場的掌聲。是啊,在錯誤面前不逃避,不恥向群眾檢討,這樣尊重群眾的縣長到哪兒去找啊?群眾敬佩都來不及,怎會降低威信呢?
蔡縣長“無我”而“有民”的做法,深深贏得老百姓的愛戴和尊敬,這不正是他所追求“無我”領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嗎?這一事例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更尊敬老師,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只有這樣,才能深得民心,才能真正在老師們的心中樹立起威信。此外,在工作中還要追求“有全局而無我”,“有環境而無我”等領導藝術,從“無我”中體現“有我”,使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逐步成熟起來,在教師群體中實實在在地樹起自己的威信。但在做工作的時候,不能光想著要如何樹起自己的威信。相反,一切以集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為重,從不考慮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在教師心里塑起“我”的豐碑。
作者:黃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