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秦派開篇之作二胡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曲學》2016年第0期
[摘要]迷糊調這首曲目1958年出自魯日融老師之手,主要風格為秦派曲風。了解迷糊調的背景,分析迷糊調的演奏技巧及弓法和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逐段分析并知道以什么為素材,并深入分析知名演奏家閔慧芬、于紅梅、嚴潔敏的不同演奏風格和技巧。簡析秦派曲風及今后的發展路程。魯日融老師的帶有風土人情的創作令人驚嘆。
[關鍵詞]迷糊調;秦派;演奏技巧及弓法素材;閔慧芬;于紅梅;嚴潔敏
一、簡析曲子大概結構
業師魯日融先生,開創了秦派二胡曲風,《迷糊調》為先例?!懊院庇纸凶鳌懊紤簟被蛘摺扒印?,是陜西關中地區廣為流行的一種民間說唱音樂,它既有民歌的因素,又有說唱和戲曲的特點,表現為具有故事情節和敘事性表演。曲子中分為三大段,第一段為小快板,曲調輕快、明朗有活力。(以剪剪花為素材)第二段為慢板,帶有敘述性,旋律悠揚婉轉,具有抒情性。(以慢西京為素材)第三段,壓縮的第一段,再現,最后曲終。以下分析最具代表性的選段,分析技巧弓法和指法、寫作手法等。
二、分析曲例弓法、指法及演奏技巧
第一句運用了滑音、連音、重音,凸顯了本曲的主題和風格,陜北地區的豪邁和濃濃的民風,5、#4運用了回劃,詼諧巧妙,第五小節加強了語氣,層層遞進,運用疊音,同時漸強。出弓時要快、準、狠,重音強調,手腕靈活運動,弓段適當加大。第二句第二小節,使用上滑以及下滑,也可以說是回劃,本曲的滑音都在三度下滑音型里,比如fa-mi-re,si-la-sol,演奏時用三指由do下滑到偏低的si,再回到降si,然后再下滑到la,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在一瞬間做出來的,所以演奏時要掌握好分寸,尺度距離不宜過大,過大的指距會使音不準,手指盡量放松才能達到曲子委婉動聽的效果。魯日融老先生很巧妙地分配了滑音的位置,所以我們在演奏中不要隨意多加滑音,以免讓人產生膩煩之感。
三、樂曲的風格與特點
樂曲經過呈示、對比、展開和再現,并且吸取了戲曲板胡的揉滑、回滑、壓揉和近似吟唱的韻律技巧,將原本很簡潔的曲子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技藝,從而達到全曲的對比統一,風格濃郁,技法新穎,構成一首獨具西秦風韻的二胡獨奏曲目,成為“秦派二胡”的開篇之作。
四、分析三位著名演奏家的演奏技巧和風格
閔慧芬大師,在樂曲的開頭剛勁有力,收尾干凈;于紅梅老師在開頭比較柔,不像閔慧芬大師那么有力;而嚴潔敏老師則在5的尾音拖得比較長,收尾不利落。閔老師在本段第一小節,6161使用了分弓的手法,加強了力度。于老師和嚴老師則都使用了連弓演奏,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各有各的優點。于紅梅的演奏風格很真實很細膩,很感人,充滿激情,能做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對藝術的內涵有較完美的詮釋和獨到的藝術見解,她比較注重音樂演奏藝術領域的研究,并對新的音樂、新技巧進行大膽的嘗試,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她的音色比較圓潤醇厚,技術嫻熟,所以在表現這首樂曲的時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打破傳統的演奏法,在曲譜很多處奏出自己的見解,該連弓的時候就連弓,該分弓就分弓。閔老師的演奏風格熱情但又內斂,動人而不媚,哀怨而不傷,情感氣勢與神韻合一。在演奏這首曲目時,她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有人說,即使是休止符,閔老師也是有感情的。她的演奏最真實最質樸,和魯日融大師的作曲風格相像,不炫技不浮夸,正好完美地適配了這首曲子,在觀看錄像時我發現,現在有一批技術比較高超的二胡演奏家,演奏《迷糊調》這首曲目時的狀態和感染力無一人能超越,全曲陜北味道很足,滑音、揉弦運用得恰到好處,老一輩的演奏家是永遠的里程碑!嚴老師演奏和本人一樣專注,有氣場,帶得動人們的感情。在《迷糊調》這首曲子中,嚴老師又有獨到的見解,她注重每一個尾音的處理,每一個滑音的技巧,以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把得住開頭,藏得住結尾。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方法會給聽眾不一樣的感覺。在自己演奏本首曲子的時候,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處理好滑音,有時候滑音過多或者過少都會聽起來不舒服,掌握好度,手指呈放松自然狀態,不緊繃,這樣演奏出來效果更好;再一個我認為需要著重處理的是本曲中所有的揉弦,例:4的處理,要壓揉,手指上下晃動,一定要細膩,揉弦要揉出韻味,前面的音本分演奏,不過分炫技。還有一個曲中快板處的撥弦,一定要撥得清脆有張力,模仿敲鼓的聲音。
五、秦派曲風的形成和發展
為什么魯日融先生會創作出秦派曲風呢?魯日融從學生時代開始,曾與農民一起勞動,向民間藝人學習秦腔、信天游等地方音樂,培養了他的民間音樂功底,經過自己不斷探索,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音樂曲風。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苦讀、苦練、苦斗、苦求了40多個春秋,才催發了他的才華和成果,就是這片土地培育了他的品格。他以西安音樂學院為“陣地”,伴隨著藝術教育制度的重視,設施的不斷完善,秦派二胡曲風如虎添翼迅猛發展,這是秦派二胡最重要的成因。秦派曲風已經走出陜西,走向全世界,一些有藝術素養的龐大群體,外省人早已把這一流派藝術遠播到祖國世界各個地方,正以嶄新的思想和觀念來傳播創造這一流派藝術。我們從中可以窺探出我國民族器樂藝術50年來飛躍的發展歷程。結論縱觀魯日融的二胡曲創作,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風格獨特。他并不是把簡單的民間音樂移植到二胡之上,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升華,把陜西的秦腔、迷糊、秧歌等運用于二胡音樂中。所以說,二胡這種樂器具備本身固有的特性和規律,應發揚它的特性而不背其道而行,我們應努力探尋適于它表現的民族音樂,需要我們在音樂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創作出獨具民族特色的二胡作品。在演奏方面,我們應注意每一個音樂記號,要充分地表現出來,關于弓段弓法要選擇自己最合適的,指法也是因人而異,演奏出屬于自己的一套二胡風格,在演奏時多思考多琢磨,勤問勤學勤練。
作者:郝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