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含氟聚合物及文物的保護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物作為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遺物、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受到自然、人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文物或多或少受到了破壞,更多的是自身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由表及里逐漸變質,造成文物損毀。而含氟聚合物作為一種高分子材料,以其自身表面自由能、耐候性等特點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將初步了解含氟聚合物基本特性后,分析當前常見的文物保護方法,并結合我國土質、砂巖及磚質文物闡述具體的保護效果及措施。
關鍵詞:
含氟聚合物;文物保護;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由于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基于對各類文物特點的研究,研發了一種含氟聚合物材料,將其應用于文物保護工作中,由于這種材料具有穩定性、無色不反光等特點,能夠減少對文物的影響,從而提高了文物保護有效性。加強對含氟聚合物及其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我們深入認識此種材料,并逐漸樹立文物保護意識。
1含氟聚合物概述
含氟聚合物,主要是由氟、碳及氧等多個原子構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汲取了多原子的優點,通過對各個原子的優化重組,含氟聚合物具有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如較低的表面自由能、耐腐蝕性及抗氧化性等特點,是一種性能較強的材料。之所以能夠在含氟基團上促使聚合物性能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究其根本是受到-CF3基團的影響。其中F的電負性與氟電子核距離較近,互相作用后能夠增強自身穩定性。因此含氟聚合物性能較強,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一定支持。
2含氟聚合物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文物遺留類型較多,本文主要針對土質、砂巖及磚質文物的保護進行分析和研究,為了減少對文物的損害,我們在具體操作前,可以采集與文物一樣的土質進行實驗,了解保護效果后,確保材料真正能夠實現對文物的保護,再用于文物保護工作中。
2.1土質文物筆者與研究組成員一同從西安半坡遺址采集回來大塊土樣,經過粉碎、過篩等處理后,確保土樣能夠與土質類文物密度相接近。本文主要采取兩種方式進行提高加固水平。一是毛細吸收法,充分利用毛細上移動力促使加固劑能夠由表面逐漸吸收。具體操作可以在玻璃容器中進行,添加適量的加固劑與土樣,隨著滲透程度的加深,觀察樣品變化。另外,為了避免外界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可以將進行加固處理后的樣品放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當中,一段時間后,對樣品進行測量。二是浸泡法,采用此種方法需要的樣品重量、密度等都應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得出:Vu=(1-Yd/GsYw)V。其中,d代表了密度,V代表了總體積,Gs代表了試樣土比重,w代表了水的密度。通常情況下,土樣樣品在加固劑中浸泡十分鐘就能夠達到一定的吸收量。按照上述流程進行操作后發現,含氟聚合物中含有的F-OH與F4-SS具有較強的加固性能,尤其是對于多孔文物加固保護產生了積極作用。由于在特定濃度下,加固劑能夠有效滲入到多孔材料當中,形成一種網狀結構,達到了固上加固的效果。另外,溶劑會促使加固劑與土樣當中的礦物顆粒產生反應,能夠起到充實孔隙的作用,促進了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我們在針對土質文物進行保護過程中,應切合文物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氟樹脂濃度,應盡量控制在10%~30%之間,促使滲透性達到最佳。同時針對文物含水量,適當增加醋酸丁酯,為氟樹脂在發揮自身加固作用的同時,與水共存。
2.2砂巖文物的保護與上述方法一樣,我們針對砂巖文物的保護同樣采取毛細吸收法與浸泡法。但是區別的是一些砂巖樣本在浸泡加固處理后,需要對其進行強度、吸收量等進行測試。操作中,我們分別將10%、20%、30%的F-OH、F4-SS溶液加入到加固劑當中,對樣品進行實驗。研究后我們發現,加固劑的粘度與巖石孔隙大小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適當利用溶劑對加固劑的粘度進行調整,以此來提高加固效果。具體來說,針對25%的砂巖,10%~20%的含氟氧化物滲透度能夠達到10~15cm,而針對15%~20%巖石,滲透度能夠達到5cm。與文物表面風化厚度1cm要求相符,能夠滿足文物保護要求。不僅如此,采取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減少對文物透氣性的影響,還能夠促使文物體內水分自由揮散,形成了一道無形的保護屏障。
2.3磚質文物的保護磚質材料是經過人工高溫燒制而成。按照上文闡述的方法進行實驗和測量發現,配方不同并不會對滲透度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是磚質材料當中毛細孔隙較少,當F-OH聚合物對磚質文物進行保護時,醋酸丁酯體系達到1:1時,吸收量及滲透度為最佳。由于磚質孔隙較大,含氟聚合物加固并不會影響其透氣性,為磚質內部循環提供了支持,促使文物能夠更好地呼吸,起到長效保護的作用。加之材料具有耐腐蝕性,更適合潮濕環境地區的文物保護。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含氟聚合物對陶瓷等文物的保護,減少外界環境對文物產生的消極影響,實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
3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含氟聚合物自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耐氧化性等特點,能夠滿足文物表面保護,同時隨著一些新材料的加入,有效提升了聚合物的轉變溫度及耐老化性。因此日后我們針對一些戶外文物的保護,可以積極利用該種材料,并結合文物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和優化加固劑材料比例,從而促使含氟聚合物加固性能達到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1]屈佳.陶瓷及石質文物保護效果的評價[J].商洛學院學報,2015,(02):42-46.
[2]趙靜,王麗琴,羅宏杰,李偉東,李曉溪.無機一有機原位復合材料加固保護脆弱陶質文物的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3,(02):24-30.
[3]劉佳,劉玉榮,涂銘旌.石質文物保護材料的研究進展[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3-18.
作者:楊峰 王麗娟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