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包括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實施多元化考核方式,深化課程教學研究,最后提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效性,即教育教學模式得以重建,課程考核方式得以改變,心理健康素質得以優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方式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充分認識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當前,我國正處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中,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盵1]由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明確指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因此,探索有效培養當代大學生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能力的教育教學改革,對高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某地方高校近幾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在調查、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分析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就如何進行教學改革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教學質量,著力培養大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心理問題應對能力和促進教學隊伍發展進行了探索。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師資缺乏專業性某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專業教師缺乏,很多從教的教師都是迫于工作需要,由學生工作系統的輔導員或機關處工作人員擔任,他們通過自學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后加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隊伍中,從事教學與咨詢工作。雖然他們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指導的經驗,但是,他們沒有專業背景,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培訓和理論夯實,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較多地依靠個人經驗,心理學專業知識和心理咨詢專業技能相對薄弱,導致教學專業化效果不佳。
(二)心理健康教育程度教學形式缺乏多樣性目前,從某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況來看,課程授課形式雖然有理論授課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重理論、輕實踐,作為公共必修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授課形式以第一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缺乏開發,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存在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認識不全面、不深刻的現象,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淺顯、乏味無趣。高校及從教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體驗課程,教師應該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給學生提供體驗和操作的機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增加授課形式的多樣性,增強授課過程的靈活性,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2]。
(三)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缺乏動態評估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主要以大學新生為對象,心理健康調查采用大學人格問卷(UPI)、《SCL-90癥狀自評量表》等心理普查量表進行在線測試,通過對測試結果的評估,能幫助教學工作者更早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在給他們提供及時幫助和必要治療的同時,在廣大學生中形成心理衛生宣傳的氛圍和產生提高認識、悅納自己、增強心理保健意識的效應。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測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大學生的苦惱、心理沖突、迷惘、焦慮,甚至通過測試結果可以評估學生有無心身疾病等。但是,測試篩查的結果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象局限化、工作范圍狹隘化,教學工作對象全體化、工作開展全程化的教學理念得不到實施。這與不同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動態化是不相融的,因此應根據大學生在不同年級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的差異著眼教育教學工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一)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加強實踐訓練的次數,最大限度地鍛煉自身實際操作技能,使自己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3]。實踐教學方法采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測試、心理微電影、行為訓練、體驗式教學等可操作性方法;實踐教學形式以個人輔導、團體輔導及發展性行為訓練為主導;實踐教學載體以講座、工作坊、研討會、訓練營、實際操作體驗等多元化的活動為平臺;實踐教學模塊以人際關系發展小組、壓力和挫折應對工作坊、學習力提升工作坊、創新能力拓展營、肯定自我表達訓練、就業創業實戰團為訓練模塊。這種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勢必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全面提升其心理素養和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自覺應用理論知識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知、信、情、意、行”的統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實施多元化考核方式任課教師在前期理論知識傳授和大學生自身掌握的心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活動中要對自己在實際學習、生活、情感、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有識別能力,并樹立“三正”的正確意識,培養大學生識別心理問題能力、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切實提高個人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通過多途徑、全方位考核方式檢測學生心理問題的調控能力。
(三)深化課程教學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教師對因主客觀條件致使教學活動受限情況要有掌控能力,并根據形勢的變化和授課對象的變更分析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并圍繞難點和重點進行課程課件制作、教學任務設計、教學目標科學化、教學內容貼近化(結合學生需求)、教學方式創新化的集體研討活動。本課程在改革探索實踐中,制定了統一的主題研討活動方案,將課程教學研討作為教學工作的日常任務,查找教學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對策,實行“老帶新”合格培養考察制,使教學團隊“勁往一處使”,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深化課程教學研究促進教學隊伍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效性分析
(一)教育教學模式得以重建通過教學改革探索,構建了“知識+技能+自我認知水平”的教育教學體系,這種教學體系實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能力結構的有機結合:一是通過理論教學,改變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片面化認識,相比教學改革前,大學生不僅注重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層面的知識,還主動與任課教師加強問題探討和教學互動;二是實踐教學開展規范化,采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強化了大學生心理體驗和行為訓練,著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掌握心理健康水平評估能力、心理問題調控能力、健康心理素質培養能力;三是提高了大學生的知識、技能、自我認知水平,高度重視大學期間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積淀和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層面的人際交往做好鋪墊。
(二)課程考核方式得以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很單一,采取課堂考勤、撰寫學習論文和結課考查的形式,側重理論檢測,課程教學改革以能力培養為依據,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體現在不同的考核主體和考核內容上,將考核的重點放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明白自己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什么樣的心理需求和應具備什么樣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內化”心理問題識別能力和調試能力,增強自我心理保健能力。這種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更全面、更客觀。同時,為高校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打開了一個新的突破口。
(三)心理健康素質得以優化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時,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大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培養和自我意識提升方面,通過心理體驗、行為訓練、互動體驗等實踐訓練不斷提高他們的心理問題識別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學習力提升能力、壓力應對能力、人際關系處理和交往能力,從而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成長、成才的目標。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考查,教學效果良好,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和應對能力,優化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增強學生成長成才的能力。四、結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教學實踐轉變了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學內容、改革了教學方式,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任重而道遠,必須要進一步探索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機制、探索如何加強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其和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的通知[R/OL].
[2]劉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8):126-127.
[3]帥英,李碧虹.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8):41-45.
作者:周艷紅;伍友龍 單位:湖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