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村落民居的開發與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化月刊雜志》2016年第Z1期
團山縣主要的地理位置是云南省建水縣城13公里以外的地域,管轄范圍是西莊鎮團山村委會,村莊背靠青山,面朝平壩。團山民居作為移民村,部分地域還保留著有原來的建筑風格,同時少數民族地域都有防御特點,一方面是為了防御敵人,另外一方面是為了防御野獸,因而無論從布局或者裝飾角度觀察,都可以體現出江西天井民居的特點,代表中原文化和邊地文化,同時結合兩者的特點,成為晚清建筑精品。在建筑學上面有極高的價值,其中文化、欣賞和歷史價值也不容小覷。本文主要介紹建水團山的民居狀況和民居特點,以及保護和發展的方向。
團山居民的保護性開發要素
團山建筑主要結合人文景觀和古建筑風格,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做到保護和開發兩種措施,這是挖掘其文化內涵的關鍵步驟。
體貌環境的保護
保護時需要重視其整體的體貌和環境情況,這樣才是獨具特色的村落文化,才是村落文化的自然生態,自然就是人文,因而要保護村落的體貌完整就要遵循自然,不要為了保護而保護,最終加大保護壓力,讓團山的景物在保護中受到破壞,這將得不償失。另外要做好組織規劃,完善老村,開發新村,旅游的開發也有合理性,旅游一方面是為當地創收,另外一方面是將當地的人文景觀傳播出來,不僅當地人能欣賞,外地人也能來欣賞。但是注意旅游開發的原則是以團山自然、經濟狀況為依托,盡力整治老村的環境,完善各類旅游設施,做好基礎性建設。
文化環境的保護
我們在保護民居的過程中不但要保護其建筑形式,更要保護其文化內涵,文化是體現出人們生活習俗、文化程度、審美情趣的關鍵要素,團山是庭院,多用白灰裝飾墻面,青磚開始勾勒出精美的線條。房屋下的斗拱和梁窗,具有獨特的風景色彩。規劃和保護時這些要素都考慮其中,這才是保有民居“原汁原味”的關鍵點。
做好合理的規劃和開發
民居內生活的居民無論是搬遷或者保留,都要根據政府要求做好整修,保持其自身的原貌。居民可以將修正后的家園作為旅游景點,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政府也需要給予政策和經濟支持,這樣才能形成系統化的旅游村落。修復建筑物一方面能夠吸引旅游資源,另外一方面能夠保護古建筑群體。
資金調撥特色旅游
各類資金注入,最好要爭取項目資金調撥,讓更多的開放商來此投資,同時采用民間籌措資金的方式,為團山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動力。開展特色旅游,現在比較著名一檔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主要的通過旅游拉近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因而團山旅游可以借助這檔節目中的旅游和游戲形式,開設自己的特色旅游,讓孩子感受古建筑文明,了解中國發展史,由于現在孩子都生活在城市內,很少和家長體驗靜謐的鄉村環境和原始的建筑風格。現在各地都開設特色化旅游,但是有的地域旅游模式比較死板,單純的讓游客參觀,團山旅游在參觀過程中加入當地的游戲環節,當地古老的游戲都是旅游開放的要點,讓游客一起參與勞動,體驗原始的農家生活。尤其是帶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加入孩子一起參與游戲,組織幾個家庭之間相互比賽和競爭,提升旅游的互動性,讓游客在參與旅游的過程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帶動當地其他產業鏈條的良性發展。在保護時,會拆除部分建筑物,這是為了讓保留的建筑物有更好的生存空間,所以要保留一切具有文化價值的建筑,因為那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代表,同時保護過程中要做到“整舊如舊”的理念,人們在社會環境的變革中體會到古老的文明發展,也能感受歷史的沉淀,因而需要確保村落的整體肌理不編,拓展新的空間,讓歷史和現代完美的融合。古建筑保護這方面,羅馬就是將保有自己原有的組城區,在其周邊建設現代化城市,保障主城區的建筑物不受到現代文明的侵蝕,也是留存古羅馬文化的最好方法。保護時,不僅要保護民居本身,其周邊的各類因素也要留存好,古代建筑不是單一存在的,所有的建筑都是配合周邊的亭臺樓閣,或者自然景觀,所以要保護周邊景觀,這是保護民居完整性的必然要求,清除或者維修原有的建筑面貌,對于很多不能整修的部分,需要在設計中做好補充。
民間保護
在很多古老的民居還能正常居住和使用,如居住在百年以上民居的局面有義務做整修和維護,并且政府需要調撥專項資金,定期檢查,否則就要搬離民居,給可以整修的人居住,這是民居保護的創新舉措。英國早就實行這一舉措,很多英國的古建筑民居就買一美元,約等于白送,但是要保障里面的設置,亭子、樓梯、壁畫等完好無損,購買這類民居的多為富豪,他們有足夠的資金維護民居,并且在濃厚文化氣息的環境里面,享受生活。因而團山民居保護可以效仿這一方法,將歷史悠久可以居住的民居轉賣給經濟條件好,并且喜歡古建筑的人,借助民間的力量保護民居,讓子孫后代都能看到中國的建筑文明活化石。保護性開發中需考慮各類影響要素,不僅要考慮保護古建筑,更要考慮其文化內涵的傳承,在民居內分別刻畫著梅蘭竹菊,這是中國的四種精神,這些精神的傳承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地處于云南的小院散發這濃郁的人文氣息。
作者:宗云燕 繆祥彥 單位:系云南藝術學院研究生部 云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