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俗攝影的實證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藝生活雜志》2015年第五期
作為圖像文本的攝影,其實本質是用光學手段記錄生活的一瞬間,視覺屬性令其具有紀實的特性,衍伸到民俗攝影中便是實證性的體現,這一特征也具有三個層次的內涵:首先,攝影能夠精確的復制對象,這里表現為真實與逼真,是其技術屬性的體現。這里我們探討的實證性,可以說是完全運用攝影技術所達到機械的實證。也可以說是一種單純拍攝活動,并不受到特定的價值觀的指引。
另一方面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數碼相機的出現使影像也進入了攝影藝術,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圖像層面。影像更加依賴與機械的“精準復制”這一特性,而影像與聲音的結合大大加深了記錄資料的信息量,從而讓受眾感官更加真實,雖在遠方卻如身臨其境。影像的出現彌補了以前照片所含信息的有限,一段有關民俗活動的影像能夠充分詳細地記錄民俗活動中的細節,加深了其作為文獻資料的史料性,也衍生出攝影藝術的實證性。正因為這一特性,攝影在組織活動中大量運用,目前通過攝影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數字信息采集、發掘、建立檔案資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措施。其次在進行民俗攝影的時候,拍攝者必須親臨活動現場,即便是攝影藝術表達攝影家的情感,也必須在一定的現場拍攝其中的事物或現象,這使得實證性表現為一種現場性。在文學創作過程中,作家可以先體驗生活,然后回到家中閉門寫作,畫家也可以根據自己對場景的記憶和生活體悟進行創作,但所有的攝影拍攝都必須在現場面對被攝事物才能完成,現場性才能體現攝影的真實。
最后攝影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于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這使得實證性又變現為一種現實性。文化永遠處于動態之中,把昨天的歷史、今天的現實拍攝下來,搶在一種文化消失之前,把它記錄下來,給明天留下珍貴的形象的歷史,以幫助延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記憶,這是民俗攝影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詮釋。
民俗攝影的魅力是具有藝術性,并遵循攝影的本質實證性。藝術性和實證性在民俗攝影的作品中是缺一不可的。民俗中文化史料功能是主要的,這也就衍伸到只有具有實證性的照片,才真正決定了民俗攝影在民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我們在進行民俗攝影活動中,更多的朋友可能只注重了攝影的藝術性,而忽視了攝影的實證功能。實證性和藝術性是民俗攝影的雙重性。民俗攝影的實證性決定了其作為文獻的史料功能,而史料性又決定了其在民俗研究中的地位;藝術性作為視覺藝術的立身之本,藝術性可使民俗攝影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同樣不同民俗項目有著自己獨特的特性又能使民俗攝影作品有別于其他藝術攝影作品而自立于攝影天地。民俗攝影好比我們運用攝影語言來講述一個民族古老的故事,這故事越稀有越古老人們就越愛聽,如果在講述的同時不只是講大白話,而運用一些幽默、風趣的藝術語言來陳述,這樣它會更加動聽。
當然我們要先肯定的是故事真實性,再就是語言的藝術。民俗攝影中藝術性的發揮必須確立在實證的原則上去完成,絕不允許違背其真實性去虛構,合成,制作。翻開攝影的歷史,最吸引人作品的往往是那些樸實無華直接的歷史記錄:那些已經消失的事物以及社會百態。優秀民俗攝影作品不僅僅是件藝術品,還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歷史、生活以及社會,具有很強的文化意義。
作者:黎大志 朱彬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