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聞時評的受眾心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聞窗雜志》2014年第四期
一、新聞時評的思想資源勘探
《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之所以成為當代中國媒體新聞時評中的佼佼者,就在于她豐厚的思想資源。在這個被人描繪為“思想家淡出、學問家顯現”的時代,思想資源的枯竭在當今的新聞時評中表現得特別明顯。許多媒體在爭相“搶新聞”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新聞思想資源的勘探與挖掘,在滿足各種新聞事件追蹤報道的背后,因為缺乏有力的思想資源支撐,新聞變成了刺激人口味的“大麻”,興奮期過去,今天的新聞就變成了明天的垃圾。在所謂“時效就是新聞的生命”的今天,媒體失去了思想拷問的耐心與勇氣,新聞失去了精神脊梁的堅強支撐。“青年話題”中的觀點,前衛而不浮華,深刻而不偏狹;標題制作醒目,抓人眼球;行文簡潔有力,點穴到位,一針見血,不溫吞以求中和,不閃爍其詞以求四平八穩。如2014年4月24日刊登的《環保立法越來越多環境何以越來越差》指出:“沒有相關法律,污染企業的一些行為似乎可以找到借口,而有了環保法律,污染企業卻不遵守,這戕害的不只是法律尊嚴,更會造成惡劣的‘示壞’效應。”這樣的分析,背后蘊藏的思想資源是對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深刻打探,是對中國經濟文化脈絡的洞悉把握。
思想是新聞時評的靈魂,是新聞時評生命活力的根本標志。新聞經典化的可能性一直受到新聞界的熱議,問題的關鍵點就在于新聞的思想含量。在很多人眼里,新聞是速朽的快餐,新聞時評只是新聞事件的簡單闡釋和評價,有人甚至偏激地認為新聞報道應該堅守所謂純粹客觀的“零立場”,思想是新聞報道的“大忌”,結果,這些陳舊的新聞觀念影響了新聞時評寫作的思想含量,導致很多新聞時評火氣很大,思想貧血;蜻蜓點水,隔靴撓癢;激情有余,深度不夠。一張報紙,因為思想資源貧瘠,在娛樂化盛行的今天,也只能變成人們茶余飯后的一盤小甜點。事實上,包括新聞時評在內的一切新聞元素都可以打造成精品,關鍵在于新聞時評人能否汲取各種思想資源,能否開掘每一個新聞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時代思想與精神光芒。
媒體的魅力關鍵在于其中思想與精神的魅力。歷史上很多優秀的媒體都是因為堅守新聞思想的立場而彪炳千秋。《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中的許多稿件,力求用鮮明的思想立場來感染人、征服人。比如2014年1月23日刊發的《厲行節約從削減三公預算做起》、2014年2月28日刊發的《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個贊》、2014年3月28日刊發的《如何看待MH370從失聯到終結的證據》、2014年4月24日刊發的《警察佩槍是執法的必然選擇》、2014年5月16日刊發的《“舌尖2”疑似造假該不該計較》等精彩篇章,都讓人感受到了思想智慧的流淌,讓人感覺到因為思想見解的深刻而提神振氣的文章份量。
二、新聞時評的寫作藝術探討
作為一種新聞評論,新聞時評目前在新聞寫作研究中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說還沒有完全進入新聞研究的視野之中,這與當前媒體版面和欄目上呈現的“時評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目前,新聞時評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新聞時效性與評論深刻性結合度不夠。很多新聞時評因為過分追求時效性倉促而就,很多“急就章”式的時評,從文體的質量評判標準來看難免給人粗制濫造之感。很多媒體在新聞時效性的追逼下,往往把新聞時評變成了“新聞點評”,弱化了新聞時評的力量。相反,“青年話題”版面因為擁有足夠的稿件來源,質量上乘之作有了充分保證。特別是因為“話題”范疇寬泛,無形中減低了新聞“時效性”的要求,這也為新聞時評的撰寫提供了精雕細刻、字斟句酌的充裕時間。二是現在新聞時評的作者隊伍還僅僅局限在一些專業時評人范圍內,各行業有識之士參與較少,導致一些新聞時評專業化程度不高,不能從更深的專業層面剖析問題,追根溯源,探究本質。新聞時評應拓寬參與面,變成人人都可以發表觀點的群言堂。三是目前新聞時評的寫作藝術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閱讀很多新聞時評,大多采用的是因事入理,縱橫鋪墊伸展,能否形式更加靈活一些,引入雜文化的寫作手法,改變目前千篇一律呆板的文風。“青年話題”以時事新聞為由頭,生發開去,許多時評都有可圈可點的精到之處。比如2014年5月6日刊發的《領導人漫畫折射出時代的輕松》一文,作者借浙江省漫畫家協會副主席朱自尊繪制的新中國五代領導人肖像漫畫在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展出一事進行評論“:領導人漫畫的高調呈現,既是領導人走平民路線、社會開放度增進的‘果’,更應成為推動社會持續、深入開放,進一步拉近領導人與民眾距離的‘因’。”文章在時評中有了歷史的縱深感,變得厚重凝練起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新聞時評要傳播更大的正能量,從一定意義上說也需要時評作者有關心民瘼的情懷,有洞燭幽微的判斷分析能力,有縱橫捭闔的勁健文筆。
作者:田文旗單位:河南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