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田漢戲劇美學的本土化傾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戲劇文學雜志》2015年第十一期
田漢是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者,他的戲劇創作具有本土化和民族化傾向。田漢的人生是“一部中國現代戲劇史”,在經歷了從潛意識到有目的性的發展,從潛隱到外顯的變化之后,田漢戲劇的本土化傾向日趨成熟。早期的戲劇創作,他成功地改編了部分傳統戲曲,本土化傾向通過民族文化的浸潤發揮著潛在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田漢明確提出話劇的民族化問題,成了劇作家進行戲劇創作時主動追求的創作取向。
一、立足本土,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世界戲劇
話劇作為舶來品,要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就必須具有“中國作風”,這是每一個戲劇家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田漢一生與戲劇相伴,探索中國戲劇的民族化,進行傳統戲曲改革,田漢創作的許多戲劇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堅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本位,以民眾為本位的戲劇思想,進行演劇實踐。田漢的話劇創作植根于民族戲曲文化,吸取現代派戲劇的營養,并發揮創作主體的浪漫主義特長,表現現實人生。田漢話劇的特色可以說是立足本土,將現實、現代、浪漫三者完美地融合。在創作中,田漢廣泛借鑒外國戲劇優秀經驗,并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世界戲劇,無論是古希臘戲劇,還是歌德、席勒、易卜生,無論是19世紀后期的現代派還是日本戲劇,對田漢都產生過影響。他從外來優秀文化中汲取豐富的藝術養料,熱情宣傳莎士比亞的劇作,翻譯有利于振興民族精神的外來文化資料,關于莎士比亞戲劇的研究,后來對田漢戲劇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用悲劇反映舊中國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謳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用浪漫主義精神,抒發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描繪人物的生動性格。田漢對外國戲劇經驗成功的借鑒,為中國戲劇的現展提供了啟示,中國話劇的發展,離不開接受外國戲劇理論的影響,像這樣立足本土,同時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也正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海納百川的氣量。田漢創作的戲劇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戲劇以本土文化為發展動力,又吸收各種形式的外來優秀文化來推動本土戲劇的現代化發展進程。
二、田漢戲劇的本土化和西化
21世紀世界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是本土與全球的對立,藝術全球化成為世界潮流,發展中國家在渴望藝術全球化的同時,為了保護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為了不被世界潮流湮沒,必然致力于發展自己的民族特色,這就出現了戲劇本土化問題。話劇是西方文化的舶來品,話劇傳入中國的同時,就面臨著世界化與本土化問題。西方話劇傳到中國,中國戲劇接受西方戲劇的影響,是西方話劇本土化的過程,本土文化大多在通俗文化中留存著,要在世界通俗文化中確立漢民族文化的空間地位,保持藝術精神本土化,就必須在中國戲劇接受西方藝術形式的過程中,處理好西化與本土化的矛盾,“復古”和“現代化”、“西化”和“本土化”,這些對立的觀點曾經一度無法使中國戲劇走向現代化。田漢的戲劇藝術創作實踐,回答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田漢深受西方戲劇浸染,又具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之“根”,他嘗試把古典戲曲的藝術基因移植到話劇中來。他認為,話劇表現形式要更富有民族風格,在處理中外文化關系上,田漢主張把外來文化“‘化’成自己的東西”。田漢戲劇把“西化”與“本土”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田漢風格,主張中國戲劇要在保持民族固有的本土特征的基礎上,追求現代性,注重中國藝術的美學特質。田漢的藝術創作生涯,無時無刻不在實現著現代性追求與本土化傾向,折射了中國現代戲劇藝術的創作方向,即戲劇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表現為本土化的現代性,戲劇的發展要建立于本土文化的基礎之上,現代性與本土化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要以本土傳統文化的發展為動因,遵循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對外來的優秀文化兼收并蓄,廣泛地吸收各種文化優勢為自己所用。在話劇本土化的進程中,田漢是“中國的戲劇魂”,正像董健的評價:“對于每一個想知道中國現代史的人來說,尤其是對于每一個想全面認識中國文學和戲劇之現代化歷程的人來說,便不能不讀田漢?!?/p>
三、田漢戲劇的傳統性和現代性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為話劇藝術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田漢在民族戲曲和現代話劇之間,架起一座交互的橋梁,將兩種戲劇樣式融合起來,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戲劇藝術形式,在中國傳統戲曲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話劇風格特征。作為中國戲劇不同樣式的話劇和戲曲,就像生長在一棵樹上的果實,是共同的母體孕育出來的不同個體,如果說民族傳統戲劇是大樹的根基,那么話劇就是與西方藝術形式嫁接出來的枝干,有著自身固有的特點,也有嫁接后滋生的風味,個性更加豐滿,它借鑒民族戲曲的表現形式,完成話劇民族化的蛻變,實現了其本土化的歷史進程。田漢話劇與中國傳統戲曲有著無法割斷的血脈聯系:跌宕起伏的傳奇性情節、濃郁的詩意傳統及浪漫主義風格,都體現了田漢話劇的民族特色;田漢對于中國戲劇的民族化實踐,反映人民現實生活疾苦,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具有現代意識、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為話劇民族化注入生命活力;田漢努力探索中國話劇現代轉型之路,在實際創作中,在保留傳統戲曲有益元素和本質個性的基礎上,吸收話劇藝術形式,并進行自我更新,完成對傳統戲曲的超越,實現話劇的本土化過程,把話劇轉化為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促成了話劇民族品格的形成,標志著中國現代話劇的確立。
四、實現話劇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傾向
話劇民族化,是話劇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將作家的創造社會化,將外來的話劇轉化為民族戲劇的組成部分,使它符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可以說,中國話劇史是西方話劇形式在中華大地生根、成長的歷史。田漢是歷史鏈條上極其重要的一環,其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田漢劇作以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民族生活、強化民族意識為戲劇內容,通過對人生和社會的理性思考,把握劇作鮮明的民族化傾向。他的戲劇創作圍繞兩個原則展開:一是借鑒西方舶來的話劇藝術形式與優秀經驗,充實傳統戲劇藝術的精華,使其本土化;二是對傳統戲曲進行現代化改造,使之現代化,實現戲劇藝術的本土化和現代化。如何實現戲劇的本土化傾向,又不失其時代特征,是其戲劇藝術的追求。
田漢的戲劇創作之路一直貫穿著話劇的本土化傾向,有著現代性追求和民族化的選擇。首先,田漢話劇有著跌宕起伏的傳奇色彩。打破了西方戲劇的“三一律”,以積極的浪漫主義情懷,非凡的想像和靈感、馳騁的詩情和神思,通過自由的場景創作戲劇,其劇作具有傳奇的情節,使觀眾在傳奇的情節中反思人生。例如,《獲虎之夜》中,通過“獵虎”與“傷人”情節,歌頌了黃大傻對于愛情的向往,批判了舊勢力對于愛情的禁銦,給觀眾以心靈的震撼,渲染了氛圍,深化了主題,人們在欣賞情節中進行審美反思。在田漢的作品中,驚奇場面很多,《回春之曲》中,高維漢的意外痊愈;《文成公主》中“日月寶鏡”的故事與民間傳說,這些離奇的情節吸引了觀眾的注意,使戲劇具有強烈感染力,推動了劇情發展,抒發了作家的情感。其次,田漢話劇在劇情中融入樂曲、歌聲、唱詞,增添了戲劇的音樂美,感情表現更濃烈。例如,《咖啡店之一夜》《梵峨琳與薔薇》借琴聲推動劇情,渲染氣氛,增加了戲劇獨特的音樂美感。在創作《南歸》時,田漢開辟了“話劇加唱”的形式,用詩歌和音樂來抒發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又例如《秋聲賦》中,胡蓼紅觸景生情,在秋風、落葉的情景里,唱起了“落葉之歌”?!蛾P漢卿》中三支“沉醉春風”的曲子,以不同的方式演唱,映襯了劇情,加強了話劇的藝術表現力。再次,田漢在話劇里融入傳統的戲曲元素,田漢深受傳統戲曲的影響,他的劇作里常常出現戲曲演員、戲曲形式、戲曲內容。例如,《新教子》《新桃花扇》采用戲曲形式,《名優之死》的主人公是京劇演員,《關漢卿》描述了關漢卿創作《竇娥冤》的故事。田漢主張聯系時展,對戲曲進行改革,《白蛇傳》《江漢漁歌》《謝瑤環》等具備廣泛的普及性,適合案頭閱讀和舞臺表演,是戲曲改革的典范。
最后,田漢的話劇創作反映民族的生活現實,發掘民族精神,緊密地結合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突出田漢劇作的民族化。話劇是否反映民族的生活現實直接影響大眾接受的程度。田漢關注民族的現實生活,關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反映大眾所關心的現實問題,用詩一樣的語言抒寫中華民族的苦難,用太陽一樣的熱情謳歌奮進的身影,用真誠關注下層勞動者的不幸命運和知識分子的呻吟,用不屈意志表現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疤餄h始終是一個力圖捕捉時代和民族的特征,反映我國人民在不同歷史階段所特有思想、情緒和心理的劇作家”。田漢民眾戲劇的演劇實踐,正是田漢戲劇民族化的探索過程,他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熱愛祖國、勇于抗爭的優秀傳統,《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戰友》《亂鐘》《女記者》《盧溝橋》等劇本,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對侵略者的痛恨、對漢奸的不齒,對愛國志士的崇敬,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民族生活、表現民族意識,體現了田漢戲劇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主題。
總之,田漢的話劇創作,為中國的戲劇藝術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田漢劇作表現了激昂的民族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民族意識,在劇壇上樹立起高大的民族形象,呼喚民主、追求自由、尊重人性,并在不懈的探索實踐中,實現了話劇藝術的本土化和民族化追求,在內容和形式上實現了民族性與現代性的統一,具有現實的進步意義,成為中國話劇本土化的典范。
作者:魏妍妍 史翰平 魏敬人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長春市第四十五中學 寬城區市容環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