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視域下的思想教育與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是指社會及社會群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的社會化活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學習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法制與道德,有利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是能力培養、心理發展的統一體,一方面,根據大學生的發展現狀進行合理調試,強化教育的導向、激勵、評價功能;另一方面,又通過教育管理提升教育發展,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綜合考慮教育管理,教育與管理有機統一的良好態勢。
2.現代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關系現代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現代心理學中的許多學習心理、發展心理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范疇。例如,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表示,刺激-反應-強化是進行成功教育與學習的程序,只有在教育中不斷給學生提供刺激,使其行為正常反應出來,并且定期強化。按照行為主義的觀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成敗就在于教育者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刺激-反應-強化的手段。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目的是現代心理學的狹義范疇,即努力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其得到健康發展。
二、現代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策略
1.促進大學生積極認知(1)積極進行自我認識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諸多不良心理都或多或少地源于認知。現代心理學主張從人的發展的規律性出發,充分而全面地認識到人的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差異性,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與特長。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調動其積極因素,使其看到自身潛能與美德,培養自我教育、自我調節的能。(2)形成高度的自尊感自尊源于大學生對自我的主觀評價。只有對自己的學業、道德、為人處事進行正確的評價才可能形成高度的自尊感,否則就會出現由成績下滑、應變能力下降、人際關系不穩定等心理問題導致的挫敗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應開設一定數量的課程,滿足學生需要,使其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3)增強自我效能感社會心理學家、后行為主義者班杜拉從強化出發,區分了外在強化、自我強化、替代性強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論,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對完成或組織某一特殊任務的主觀評價,并且認為學習是由社會模仿、替代性強化、榜樣示范形成的。在此基礎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應該考慮在學校樹立典型、模范、代表以供大學生學習,發揮榜樣的力量,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2.積極的情緒體驗不良情緒容易引發學生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從而影響心理健康,而積極地情緒體驗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愉悅感、成功感和滿足感,所以,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時應充分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提供多種成功的體驗。
3.發展大學生人格人格是大學生思想、行為、情緒的統合模式。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格是持續發展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當代大學生主要處于統一性對角色混亂、親密對孤獨兩個階段,是獲得忠誠與自信、愛與友誼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時,我們應著重發展學生的人格品質,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其忠誠、友愛的良好特質。(1)培養良好的性格性格是在后天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有好壞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所以,一方面我們應該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把握好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時代主義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落實好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中的道德問題。(2)培養良好的氣質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氣質本身并沒有善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都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時,應充分考慮到氣質的作用,全面認識氣質類型,對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做到心中有數,聯系學生的職業規劃與選擇,培養良好的氣質。
4.創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及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很難在短時間內糾正規模巨大的不良行為及意識,所以,只有通過創建教育環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得思想政治素養,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使其全面發展。
作者:鄧波單位: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