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圖書館精準扶貧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國家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公共圖書館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應承擔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基于信息貧困的理論視角,從國家法律層面、圖書館基本職能、圖書館屬性等角度論證縣市級公共圖書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理應承擔起相應職責的必然性,并針對精準扶貧工作實際,從“扶智”“精準”“深度”“嵌入”4個維度提出一些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信息貧困;精準扶貧;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
1引言
貧困是全球性的問題,如何成功脫貧是世界各國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即便在當代社會,有些國家仍在飽受貧困之苦。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努力,我國基本上脫去了貧窮的帽子,但在個別偏遠山區或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仍有很多人處在貧困的邊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年均減貧超1300萬人,這些成功經驗對世界減少貧困問題提供了參考[1]。黨的報告中明確指出,2018年將會加大精準脫貧力度,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2]。這種內生的動力,主要是指提高貧困人口的內在素養,最重要的是文化素養,文化脫貧。現如今,文化精準扶貧正成為公共文化服務實踐探索與理論探究的熱點[3]。作為貧困一種的文化貧困,或具體指信息貧困,是精準扶貧中重要的一環。信息貧困是指信息社會中由于經濟發展落后或經濟收入低下而導致的信息活動中處于弱勢地位,對信息資源的占有不足或匱乏,不能憑借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獲取和利用信息以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一種信息邊緣化狀態[4]。在信息社會,信息資源作為最寶貴的資源,受到世界各國關注,大數據、云計算等研究領域和國家經濟建設緊密相連。基于以上理論基礎和現實需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理應擔當起精準扶貧的重任。
2縣市級公共圖書館開展精準扶貧的必然性
2.1服務社會,減少地區貧困是法律賦予圖書館的義務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作為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要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作為我國首部有關公共圖書館的國家法律的正式頒布,在法律層面將公共圖書館的職責和義務,以及公民平等享受信息資源的權利進行了明文規定。它不但規定了什么是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公共圖書館,還對圖書館能做什么進行了詳細的陳述。文化立法的意義在于,完善我國依法治國根本國策的同時,更加強調文化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積極意義。以文化提升促進地區發展,以國家法律保駕護航,公共圖書館必須在信息援助、縮小信息鴻溝等方面承擔其相應的義務。
2.2教化民眾,縮小信息
貧困差距是圖書館的職能開展社會教育、提供信息資源、傳播文化是公共圖書館的一般職能。信息貧困理論認為,信息屏障和溝通不暢是導致信息貧困的主要原因。于良芝認為,“個人信息世界”概念有可能為信息貧困的發生提供部分解釋力[5]。根據文獻集中和分散的布拉德福定律,大量的信息資源會集中在城市、社會地位高、經濟好、文化素養高的群體。從經濟學的理論來看,信息資源分配和經濟收入不謀而合。貧困人口在承受經濟貧困的同時又陷入信息貧困的困境[6]。如何縮小信息貧困,將信息資源提供給農村、社會地位低、經濟條件差、文化素養低的群體,是公共圖書館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在國家精準扶貧工作中,農村和偏遠山區是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公共圖書館應該關注的重點對象,公共圖書館應承擔起縮小信息貧困的責任。
2.3承上啟下,縣市級圖書館的屬性
決定了其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經統計,目前我國有公共圖書館3153所,除國家圖書館外,按照行政區劃,省級公共圖書館有39所,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有369所,其中,縣級公共圖書館有2744所[7]。對于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精準扶貧服務有著明顯的靶向性。基于上述數字信息可知,縣級公共圖書館所占比例權重較高,最重要的是縣市級圖書館一方面占有服務社會的資源,同時又是連接上級圖書館和基層圖書館的重要紐帶。縣市級圖書館要積極落實圖書館法中對總分館制的規定,力爭形成在縣級建立總館,鄉鎮和村一級建立分館的架構,而村一級正是國家精準扶貧的重點區域。
3縣市級公共圖書館與精準扶貧工作的融合
3.1扶貧重在“扶智”
經濟貧困的本質即信息貧困。在當代社會,信息作為最寶貴的資源,對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將信息及時推送到有需要的地區。扶貧的目的是激發信息貧困人口的“內動力”,扶貧工作的重點是在“智”的層面上脫貧,培養貧困人口信息意識,提高信息敏感度,最終形成“自我造血”的良好機制。“扶智”能使受教群體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和窗口,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為信息貧困人口提供免費的信息資源服務,滿足各類社會信息需求,以文化脫貧為起點,最終擺脫經濟貧困。
3.2扶貧重在“精準”
精準扶貧意在“精準”,即圖書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擯棄以往粗放式的服務。不同地區圖書館要集全館資源于一處,形成有效工作合力,根據貧困對象的現實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要形成“一對一”的精準模式,精準扶貧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和精準評估四個主要步驟[8]。要明確定扶貧對象,并了解造成貧困的緣由,再有的放矢地制定扶貧方案,實施精準幫扶,待確定脫貧后,適時脫出扶貧行為,同時要對扶貧工作進行總結評估,以為其他扶貧工作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
3.3扶貧重在“深度”
深度貧困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切記走馬觀花,走過場。要深入到確有信息需求的貧困人口中去,依據現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依托縣級公共圖書館平臺,建立鄉一級圖書館服務站。基于信息不對稱的現實狀況,圖書館可以幫助信息貧困人口梳理信息流通中的障礙,保障信源、信道和信宿這3個要素有效組合。深度扶貧重在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現實問題,不但要深入到具體的貧困地區,還需要加強地區監控。
3.4扶貧重在“嵌入”
扶貧工作是一場持久戰,通過圖書館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奏效。按照信息生態學和信息經濟學理論,信息從被吸收到產生經濟價值需要一個周期。這一點正是圖書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特殊性之一。和直接的項目投資或其他的經濟投入不同,在文化層面的扶貧其經濟效益不會馬上展現,因此,需要縣市級圖書館面向精準扶貧對象長期開展嵌入式服務。要保障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傳播,有效利用,對貧困工作要建立跟蹤服務機制。
4結語
在國家大力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背景下,縣市級公共圖書館要結合自身特點,調動各種資源,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這既是圖書館的義務,也是適應新時代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國家層面的文化立法行為,強化了公共圖書館的地位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服中的作用,同時,也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加強基層圖書館建設,保障公民享有信息資源的平等權利等方面的義務。縣市級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發展契機,從精準扶貧工作的四個維度入手,積極參與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作者:趙本平 單位:錦州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