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強縣的路徑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西部雜志》2014年第五期
一、延川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綜合全縣的整體情況,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農民務農積極性不高。個別鄉鎮的領導同志對產業開發建設的認識還不到位,推進方法不多,存在消極應付思想,不尊重群眾的意見或建議。盲目上項目,使得群眾喪失務農積極性,導致了“猴子掰苞谷”建一塊丟一塊,產業失管等現象的發生。二是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還不夠高。主要表現為“四個低”,管理水平低,特別是蘋果園和棗園管理,與兄弟縣區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服務水平低,業務部門技術力量不足,群眾技術掌握不熟;經營水平低,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拉動力量不足;投入水平低,政府產業資金規模較小,農戶自身投入不足。三是勞動力嚴重不足及老化。當前,發展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農村勞動力外流,留守人口年齡老化、接受新觀念、新技能困難,關鍵農時缺人手、現代農業缺人才、農業生產缺人力問題凸顯,“誰來種地”、“地怎么種”日益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好的問題。
二、扎實有效推進農業發展,打造農業強縣的對策
1、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只有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要依靠群眾自己的力量,才能扎實有效推進農業發展。首先,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順應廣大農民群眾的期望,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讓農民群眾充分參與,堅持“群眾自愿、量力而行、積極而為、力求實效”的原則,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其次,確保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嚴格辦事程序,規范操作行為,最大限度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揮強農惠農資金效益,做到項目資金專賬、專人管理、專款專用,使用公開、公正、透明。最后,強化信息服務,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發揮信息技術的帶動作用,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大力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效果,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的轉變,實現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的。以此來吸引年輕的農民回村務農。
2、著力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企業家要抓好現代農業新知識、新技術及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要按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產品的要求,不斷給廣大農民灌輸以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的農業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要大規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務農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質,重點培養有相應科學文化素質的務農青年、返鄉農民工、種田能手、村組干部和大學生村官。要抓好農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根據市場經濟規律,不斷的給廣大農民灌輸農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知識,使農民成為既懂農業生產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一代新人。要深入持久地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著力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克服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進取的思想,要強化文化熏陶,運用先進文化塑造農民,切實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要加強農民“回流”再就業創業培訓,培養造就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能帶領農民發家致富的農民企業家。
3、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產業富民圍繞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按照提質增效的總要求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建設優質紅棗基地、優質蘋果基地、養殖基地和大棚蔬菜基地,使農產品產量翻番,農民收入翻番。在推進過程中,重抓龍頭、扶持示范、打造品牌、力促營銷,引導并促進農村土地向專業大戶、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面啟動建設,進行高水平規劃,這對于發展現代農業,對于全縣農業實現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和推進農業現代化將具有長遠意義。我們應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提供服務、強力推進:一是示范引領,提質增效。高標準建設高產高效示范園,用典型引路、用效益驅動農民強化認識、自覺加強基地管理。二是做強龍頭,建設園區。捆綁各渠道資金集中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點做好園區道路、供水、供電、倉儲等設施的配套。同時,強化與金融部門的聯系合作,著重為企業和農戶做擔保、融資和貼息。三是加快流轉,規模經營。鼓勵承包經營,培育現代農業強村大戶,實現農業產業規模經營。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使農民既以土地為資本入股,又進行勞務輸出,實現一份資源,兩份收入。四是樹立品牌,促進營銷。爭取“延川紅棗”馳名商標,打響、叫響“延川蘋果”、“延川紅籽小瓜”等特色品牌,推動農產品升級、品質提升。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地專業批發市場,組織專業隊伍深入大中城市開展農超對接,擴大對外貿易,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4、轉變作風、強化督查,狠抓涉農各項任務的落實工作工作要推動,作風至關重要。一是要借助今年縣委安排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培養立說立做、不等不靠的作風。誰的事誰負責,要超前謀劃工作,大膽處理矛盾,快速推進工作。對重點工作要嚴格實行問責問廉問效,工作不力,堅決追究責任。二是要培養率先垂范、靠前指揮的作風。領導有沒有號召力,關鍵看作風。作風能團結人、帶動人,能推動工作,打開局面。所以各級領導要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靠前指揮,一線落實。要在工作一線鍛煉干部、識別干部。
轉變作風是手段,抓好落實是目的。落實是各級領導的職責所在,是工作關鍵所在。一是要明確任務、夯實責任抓落實。對涉農重點項目要明確責任領導、工作標準、完成時限。二是要定期督查、限時辦結抓落實。對涉農重點工作必須定期督查、定期通報、限時辦結,要落實部門督查、領導督查、突擊督查等措施,兩辦督查室要對平時工作按期督查,重要工作重點督查、據實通報、具體到人,公開曝光抓落實不力的責任人。三是加強紀律、嚴格考核抓落實。工作要落實,紀律要嚴格。要嚴格落實領導干部請假制度、調查研究制度、抓點示范制度,保證領導干部守崗有為。要加強考核工作,科學制定考核指標,全面掌握工作實績,公平公正評定考核等次,嚴格按照制度兌現獎懲,激勵干部奮發有為,推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作者:張東芳單位:中共延川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