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肢體語言在繪畫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們常說的肢體語言,是通過身體呈現的各種動作,如手勢、眼神、動作、姿態等,代替口頭語言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肢體語言包含的范圍很廣,它也包括面部表情。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充分認識和運用肢體語言,不僅能夠讓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增加,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也會讓整個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指南》中強調藝術教育應給幼兒創造充分的機會和條件,使幼兒感知、觀察并體驗美。所以我們要改變陳舊觀念,從傳統的一筆一劃的范例教學走出來,注重孩子繪畫前的觀察體驗,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積極思考、大膽聯想,從而與繪畫事物積極互動,提高對繪畫的表現力及創造力。通過實踐我們發現,肢體語言的運用能夠幫助幼兒對所描繪事物的形態有更形象的了解,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要描繪的事物的特點,既提高了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又可以讓幼兒所畫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幼兒肢體語言在教學中的運用,提高了幼兒的感性經驗,讓幼兒都能快樂參與其中,使活動過程的氣氛輕松活躍。
二、讓肢體語言成為幼兒感知繪畫對象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而肢體語言的運用,讓繪畫活動變得游戲化。在教學《畫氣球》時,我就給孩子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氣球,讓幼兒玩兒打氣球的游戲,讓他們感受氣球變化的樣子,如此一來,孩子既體驗了打氣球的樂趣又了解了繪畫氣球的形狀和特點。在《百變巨人》的繪畫教學時,我組織幼兒玩兒“高人矮人”的游戲,幫助孩子們對大和小、高和矮的理解,從而讓繪畫過程變得輕松自如。又如在《各種各樣的貓》的繪畫創作時,孩子們都積極參與扮演這一角色,展示出了各種形態的小貓——淘氣的、睡懶覺的、吃東西的等。通過游戲,孩子們對貓有了更多的了解,畫畫兒的過程中就格外愉快。
三、讓幼兒肢體語言變為繪畫語言
(一)在感知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肢體大膽想象表達繪畫對象肢體語言是幼兒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對已有感性經驗的利用和再造,起到了升華感性經驗的作用。幼兒用肢體模仿事物,能夠加深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助于幼兒的繪畫表現。通過游戲,幼兒對繪畫對象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體驗,這時我們就需要鼓勵幼兒利用身體的各部位來表現繪畫對象的外形特征。幼兒對繪畫對象的感知體驗程度,決定著在后面的繪畫過程中作品水平的高低。如教學《畫曲線》,我讓幼兒收集了許多生活中有“曲線”的物品,讓幼兒相互欣賞交流或交換玩,等幼兒有了感知體驗后,我讓幼兒用手指比劃出曲線的樣子,用手臂舞出曲線,用腳或扭扭身體表現曲線等,通過肢體的表現,幼兒不知不覺掌握了曲線的繪畫表現方法。又如教幼兒《畫圓》,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很多圓形的物品,讓幼兒動手拍一拍、滾一滾,通過手或腳來比劃出它們的輪廓外形等,讓幼兒對圓形有初步的體驗和感受,之后幼兒繪畫時表現圓形就變得輕松自如了。在教畫方形的物體,我利用積木玩具,讓孩子們在邊玩積木的過程中用手比比方形的樣子,為繪畫做鋪墊。
(二)肢體的書空練習替代傳統的范畫教學傳統美術教學,注重臨摹,忽視幼兒的個性表現。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書空練習,就是用手把想要描繪的畫面表現出來,它是引導幼兒將自己要表現的內容通過肢體表現出來,從而進行繪畫創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教師只是起到從旁輔助的作用。教師一邊給幼兒敘述事物的主要特征,一邊揮舞手臂進行書空繪畫。如在學畫棒棒糖時,我和幼兒進行了書空練習:“先畫一個圓圓的棒棒糖,再從里面慢慢往外畫一根螺旋線,再給棒棒糖添上一根小棒,最后涂上顏色就可以了。”在書空練習中,教師只是說出該畫的部位,讓幼兒自己在頭腦中進行抽象、加工,幼兒積極地參與,就把棒棒糖表現得更細致、更生動了。書空練習在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又促進了幼兒自身繪畫能力的發展。
(三)書空繪畫動作的設計要求首先,書空繪畫的動作要具有生活化、童趣化的特點,要與幼兒生活經驗相聯系。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大部分經驗都是從生活得來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因此,如果繪畫動作同時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強這兩個特點,幼兒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對繪畫才能產生興趣。其次,肢體動作要簡單,幅度要大而夸張。幼兒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的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簡單明了的肢體動作才有助于幼兒清楚地認識事物和把握重點。幼兒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夸張的肢體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對表演內容觀察得更為仔細、理解起來就更加容易。最后,肢體語言的表現速度要適中。由于幼兒年齡較小,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分析和理解,所以,我們要教給幼兒肢體表現的方法,在容易理解的內容,肢體動作表現的速度就可以稍微快一點,在重難點部分就要把表現的速度放慢一些,這樣才能使同伴看得清楚、更全面地理解。
四、讓肢體語言輔助幼兒自我評價作品
在日常交流中,豐富多樣的體態語大大彌補了有聲語言在表達上的不足。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成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需要借助肢體語言來進行表達。如我們讓孩子對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評價,幼兒的表達能力不是特別連貫,所以,教師就可以鼓勵孩子利用上他們的肢體語言,來幫助他們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有的幼兒在評價作品時往往是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手舞足蹈地表現出來,對此,我們要尊重幼兒的這種表達方式,多傾聽幼兒的心聲,多了解他們的童心畫語,鼓勵幼兒在手舞足蹈繪聲繪色當中完成自己的作品評價。
總之,實踐證明在繪畫教學中運用幼兒肢體語言是幼兒樂于接受和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既能有效促進幼兒自主快樂地學習,又能增加美術教學活動的生動性、趣味性。其不僅符合幼兒的年齡和思維,又能利用生動形象的動作促使幼兒的注意力更為集中,讓孩子在互動玩耍中學習,從而激發幼兒的思維和繪畫能力,體會肢體語言在繪畫教學中的樂趣。
作者:黃建玲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