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的災后重建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災后重建中室內設計引入心理學的必要性
災難的來臨,會對人原本處于平衡狀態的身心精神造成沖擊,使其身心平衡狀況出現瓦解和重新整合的過程。事實證明,人類個體之間的保護性因素是有差異的:有的人經歷災難后,抵御災難的能力增強了;而有的人卻會長期處于功能紊亂狀態,有可能出現焦慮、噩夢、暴躁、自我內疚、恐懼、發呆、麻木等心理癥狀。他們對環境更加敏感,比常人更容易去追憶過去。英國一位從事癌癥研究的專家通過對250名癌癥患者的調查,發現曾經受重大精神刺激的有156人。國內的學者也做過類似的研究,發現有81.2%的患者在過去的半年到八年內受到過嚴重的心理沖擊。這些劣性的刺激必然引起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引起相應的生理刺激,導致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力的下降。由此可見,對于經歷過嚴重心理沖擊的幸存者,除了現場給予必要的救援和心理輔導之外,在災后重建中還應當關注他們的居住環境和自身心理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人們對周圍環境的感覺和認知特點,適應災后群體的特殊心理需求,營造一個長期的舒適宜居、休養身心的溫馨的居住空間。
二、幸存者對環境的感知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人們大概有一半的時間是生活在屬于自己的住宅內部,而這個室內空間的環境設置對人的心理、生理會產生長遠而潛移默化的影響?!捌c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貌,越席床笫幾筵,所以養體也。”(《荀子•禮論》)人們對一切事物的整體認識以及對其意義的揭露,都是通過復雜的心理過程機能起作用的,而不同的心理反應又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人的感覺中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是人的內部心理生理反應與外部客觀世界構建聯系的媒介。所以對于災后重建的室內環境設計,應當從視、聽、嗅、觸四個角度著手,營造一個有助于災后人群心理恢復、安定情緒的環境,使在災后更加珍愛生命的人因為靜謐、舒適的環境影響更加熱愛生活;使部分因為災難造成輕度心理障礙的人,能夠緩解或消除煩躁、抑郁、易怒、易驚嚇、噩夢等心理現象,即從創造一個優化的居住環境的角度,去關懷受災群眾的心理狀況。
(一)視覺環境室內環境的構成元素包括色彩、光線,天花、地板、家具及陳列物品的形狀等,它們都可直接通過人的眼睛傳達給大腦,引起相應的心理反應。對于災后群體來說,應當盡量不去追求色彩搭配的個性化,比如采用大面積的深紅色、紫色,室內色彩應當以有利于人穩定情緒、安靜、祥和的色彩為主。臥室及客廳的色彩可多采用有助于緩解失眠、平復焦慮情緒的藍綠色。用可以增進食欲的黃色、橙色來渲染餐廳,特別是黃色可緩解人的抑郁情緒。避免使用大面積的黑色及深暗而渾濁的色調,這些顏色容易導致人憂郁,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光可以形成空間、改變空間、破壞空間,它直接影響人對空間形態、材質、色彩、距離的感知。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光線還可影響人體的細胞生長,激素的產生及對體溫和食物消化等生理現象。室內的頂部、墻面、地面,應當采用漫反射的材料,避免燈光反射對人眼造成的不適感。輔助光源要運用暖光源,加強室內的溫馨感。對于自然光的處理,采用雙層窗簾,內層具有隔光效果,外層具有透光效果,增加自然光的可變性。
空間形態的構造上,宜采用直線和曲線的混搭,直線給人以安穩感,曲線會使空間形體自由。應避免用多棱形及三角形,以免給人造成壓迫及危險的感覺。墻面應當避免視平線上下過于繁瑣的裝飾,因為過度的視覺刺激會通過邊緣視覺使人格外的心煩意亂。此外還可以配以綠色花卉植物,點綴環境,增添生動氣息。
(二)聽覺環境噪音已經被證實為影響人類身心的一個潛在的殺手。對于有過一段特殊經歷的經受過災難的群體,營造一個靜謐、優雅的聽覺環境,也是最好的身心呵護方法之一。室內的材料多選用可以吸音的板材,吸音性能較好的墻紙,或者掛毯,地面鋪設地毯等,這些方法均可減少噪音。還可根據主人的個人喜好,擺設一些具有情調的伴有流水聲音的陳列品,除了增加視覺上的生動有趣之外,適當的讓人向往的聲音也可以減少噪音對耳部的刺激,讓室內空間顯得“安靜”。
(三)觸覺感受和觸覺直接相關的感覺器官就是人的皮膚,對皮膚舒適而適當的刺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身體舒展。室內應組織良好的通風,微風拂面會讓人倍感清新。在對于人體接觸較多的桌椅、沙發、床等家具的選擇上,宜多選擇光滑、柔軟、材質細膩的材料,增加人體與家具接觸時的舒適度。
(四)嗅覺感受人對相關的氣味比如花香、油煙、惡臭等有較明顯的反應,不好的板材所散發的夾雜著甲醛的異味,會給人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因此除了使室內環境通風,引入新鮮空氣之外,還可配上一些綠色的植物,營造室內空間的綠化效果。為塑造一個良好的嗅覺環境,可以在客廳、書房或者陽臺上面放置讓人心情舒暢、理氣解郁的茉莉花,有吸收有害氣體功效的吊蘭、白掌、銀皇后,在臥室可以放置吸收廢氣改善空氣質量的富貴竹、君子蘭。除了綠色植物的應用之外,還可以選擇性地陳設香薰燈,選用具有一些功效的香料輔助災后人群的心理恢復及長遠的健康,如可以緩解壓力、減少憂思的香檸檬;具有輕微的振奮精神、減輕消沉和憂郁的酸檸檬;失眠癥患者的“良藥”、改善抑郁癥狀和歇斯底里癥、去除緊張、平肝息火、抑制挑釁沖動的薰衣草花香;鎮靜安神消除疲勞的天竺花香等。
三、幸存者的心理和需求對室內設計的要求
由于文化背景、地域風俗、年齡性別、人生經歷及個人愛好等因素的影響,人的心理和需求有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對于災后幸存者的室內環境設計,應當在滿足共性及有利于其身心良好發展和恢復的基礎上,尊重并關注個性的存在。
(一)幸存者的共性心理和需求1.安全性的強烈追求和環境敏感度的增加由于人們有著共同的趨利避害的心理,居住安全性的需求是每個居住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幸存者比常人經歷了難以體會的身心沖擊,增加了他們對環境的敏感度以及對安全性的渴望度。一些常人無法意識和感受到的視覺或者聽覺的危機,都會成為他們心里不安的因素。比如,客廳中一盞大的水晶吊燈,或者高于人頭頂的物體,床頭上方擺放的裝飾物,這些常人看來可以增加視覺樂趣的陳列品可能被他們視為不安全的因素。一套視覺上感覺單薄的家具即使它本身的設計構造很牢固,也會引起使用者的焦慮和不安。室內設計中應當把有可能造成心理不安的因素納入考慮中,增加和居住者的溝通過程。2.私密性的需求人際交往和對公共活動的參與,是社會中人的基本需求,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可獲取別人的認同感、存在感和幸福感。對于災后幸存者來說,必要的人際交往可以恢復他們生活的信心。
但人們并非隨時隨地都向往交際,當人身心疲憊或者追求生理私密性保護時,會增加對空間私密性的要求。在室內環境設計中可通過對視線的阻隔,以及聲音的控制來達到私密性的保護。3.趨光心理需求光線往往給人一種生命向上的感覺,不管是海上的導航燈,還是救援的安全通道,都會通過光線給人以指示。在地震或者海嘯等自然災害中往往伴隨著黑暗,導致有些幸存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害怕單獨置身在黑暗的環境中。在災后重建的室內空間布置上,應當在避免光線過強造成人視覺不適的情況下盡量地增加空間自然光線的采光度,對于較黑暗的空間給予輔助照明。
(二)幸存者的個性需求對于災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幸存者來說,他們有著自主獨立的判斷能力。由于個體性差異的影響,在進行室內設計的互動過程中,應當尊重和鼓勵他們提出意見和想法,挖掘他們內心存在的心理不安因素,通過適當的設計技法減弱或者消除這些因素有可能帶來的不良情緒。對于對空間及色彩個性化要求強烈,然而這些需求有可能不利于他們身心恢復的時候,應當給予積極的引導,或者通過簡單的實驗來讓幸存者自身體會其中的差別。
四、結語
災后重建不應該只是一些硬件設施,如住房、學校、城市的重新修建,更應該是對受災群眾的心理重建。所以為災區重建的這些建筑不應該只是堅固的可以遮風擋雨的空間,其內部的環境更應當受到重視,要通過室內設計與心理學的結合,讓這些適宜的居住環境去潛在地輔助幸存者的心理恢復。把人文關懷融入受災群眾的室內居住環境,就是讓對他們的關懷和幫助不僅停留在災后的一段時間內,而且要長期、深刻地溫暖他們的心。
作者:周嫻李映彤單位: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