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裝本科畢業設計師資培育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雙導師培養模式的實踐
1校內導師培養
校內導師要負責學生的基礎專業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要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督察學生完成由院系教學部和教研室制定的學生教學計劃,使所負責指導的學生在相關學科全部修滿合格。完成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服裝設計知識,服裝心理知識、流行趨勢知識、商品策劃知識以及服裝營銷知識等學科理論知識。
校內導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校內導師要以項目作業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在掌握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生應不斷提高動手能力,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逐步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加大實驗室開放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通過開設開放性實驗室滿足學生的設計實踐需求。完成課內設計實踐和項目實踐,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種服裝設計大賽。
此外,校內導師要以科研項目為依托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學院支持下,根據學院教師和實驗室研究方向,建立興趣小組,使學生接觸到科研項目,以此培養部分優秀畢業生的科研能力,也幫助和促進教師和實驗室更好地完成科研項目。科研項目對學生的公開不僅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愛好,有學生幫忙完成一些基礎理論和實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和學院的科研壓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
2校外導師培養
學院根據所開設的專業,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和公司的資源優勢,與不同的公司開展合作,建立了互惠互利和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服裝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和紡織品設計方向主要實行“3.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內導師指導下在學校學習實踐三年半,剩下半年由校外導師負責,完成學生畢業設計相關工作。
校外導師負責學生的教學計劃之內的校外實習和實踐內容,強化企業項目實習和實踐,學生在企業,由校外導師、實習基地負責人和學校三方共同管理,實現學生的生產學習能力提升,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實行先輪崗再定崗的培養方式,多向推動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校外導師要負責學生的企業項目開發訓練工作,在學生學習和掌握服裝設計主流趨勢后,以細化分類服裝設計開發為指導,以實訓項目組為體制,對學生進行為期5個月的服裝項目的設計與開發培訓。目標是培訓學生從服裝的策劃開始,真正體驗服裝生產的實施過程,積累服裝設計和開發的實際經驗。
畢業設計是學生專業素質得到綜合訓練的重要教學環節,其實踐部分由校外導師主體負責。畢業設計的服裝開發由學生在校外導師指導下在企業項目開發過程中完成,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服裝企業文化,增強學生對服裝企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畢業設計文字部分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溝通交流下完成,最后由學院對學生進行統一答辯。
雙導師培養模式的意義
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結合是服裝設計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培養途徑,也是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創新。通過與企業簽訂協議,穩定了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無論教學計劃內實習實訓還是教學計劃外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共同作用下,保證了實習內容和專業要求的一致性,也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實習實踐效果。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實行,保證了學生畢業設計選題的前沿性和創新性,傳統的畢業設計選題多是由專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者科研項目擬定,缺乏一定的實踐性。而雙導師制培養模式下,有大部分的選題都是源于一線企業生產的實際工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通過專業實訓以及項目的開發,提高了學生畢業設計的原創性,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分工各有著重,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實施,使學生更早地接觸企業,更好地融入工作,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鏈接。此外,在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具備更強的設計開發能力,其大賽獲獎率大大提高,僅一年內國家級大賽優秀獎以上獎項達到30余項,學生平均獲獎率達到12%以上。
結論
在校企合作辦學培養模式中,服裝設計專業雙導師制培養具有極大的可行性、明顯的優勢和卓越的效果。這種培養方式符合目前我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趨勢,充分發揮了學院特色和企業優勢,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在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這種培養模式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不少需要討論和研究的問題,但是這種培養模式作為一種發展趨勢,是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教育的一個創新培養模式。
作者:林琳單位: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