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掇花旅游品創意設計評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牛仔面料具有自由、豪放、實用、時尚的風格被廣泛的年輕人所喜歡,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經久不衰。④而創新產品范圍界定在年輕時尚女性人群,所以年輕人比較心儀的牛仔面料成為首先嘗試的布料,包括彈力牛仔布和非彈力牛仔布。而帆布是目前包包系列中最常使用的面料,適宜年齡跨度大,造價低、時尚簡約大方、耐磨耐用、可塑性強等,因此成為繼牛仔布料后的較好選擇。選擇此三種布料與平絨布進行對比試驗有著較強的可行性。
2011年7月2號,筆者到了圓角公司的刺繡基地固東鎮江東銀杏村壩心寨子進行掇花工藝學習和新面料嘗試。在進行三天的刺繡培訓后,對刺繡技術有所掌握,基本可以進行實踐。最初在學習中使用的面料是當地人掇背幺的平絨面料,把它作為一個基準,對后面的三種面料進行對比嘗試。為了保證實踐的準確性,同時尋求到既符合現代審美,又方便刺繡的面料,筆者在自己進行嘗試的同時也請了兩名資深的手工藝人一起進行實踐。從以上圖表中不難看出,長久以來騰沖當地人選用平絨布作為掇花面料,有較強的可行性,從適用性能平絨布確實是比較適合掇花。但從審美性能上來說,絨布呈現掇花視覺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后面三種掇花新面料的使用中,除了彈力牛仔不適合掇花,其他兩種面料都符合掇花工藝對面料的要求。只是由非彈力牛仔和帆布都是粗紋理,掇花過程中,其過針性①較平絨面料費勁,且掇起來聲響較大。最關鍵的是非彈力牛仔面料和帆布面料與所掇花圖案呈現出較強的質感對比,能更好地凸顯掇花工藝立體繡的特色質感,還能將刺繡肌理在布面上表現得惟妙惟肖,這是平絨布所不具備的優勢(如圖1與圖2的對比)。掇花襯底面料的創新嘗試不但打破了以平絨布為掇花工藝唯一面料的傳統,同時也將掇花繡這種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為今后更多的新型面料的使用提供了可行性啟示。為了更直觀地看到新面料使用的優勢,筆者還進行了系列產品制作,掇花牛仔挎包、帆布手包等等。產品精美大方,深受年輕人喜歡,得到不少騰沖當地商家的訂購。
掇花用線色彩的組合創意
在騰沖本地掇花產品以背幺為多,背幺作為一件喜慶的生活用品,顏色上都以高明度,高彩度為主。傳統的騰沖掇花用線色彩組合模式包括“滿堂紅”、“一堂線”等。所謂“滿堂紅”不但掇花布色彩上用紅色,連其上圖案也全采用紅色系絲線掇繡而成。掇成的圖案花紅,葉紅,就連樹枝也是紅的(如圖3)。“滿堂紅”因其色彩喜慶之故,在當地使用最多。而所謂的“一堂線”其實就是臨近色配色法或漸變配色法(如圖4)。當地掇花工藝對上述的色彩組合要求極為嚴格,這種已近乎程式化,商店里只出售的上述色彩組合中所涉及顏色的掇花絲線。例如2010年筆者在當地購買掇花絲線時,商店老板只簡單詢問了絲線是掇什么圖案,就給筆者配出了套色的線。筆者詢問是否能自己挑選線色,并告之商店主人想要哪些顏色的線。但是老板拒絕了筆者的要求,并且強調只有按照他的配色才符合所掇的圖案。傳統配色組合“滿堂紅”規定只能使用紅橙黃;而“一堂線”配色法則只能是臨近色配色法或是漸變配色法。
更有甚者是掇花工序也固定不變,先繡什么顏色再繡什么顏色都規定好,通常規則是先淺后深或先深后淺。此點深刻透露出騰沖掇花傳統色彩組合形式已經進入了一個死角,已不再適合現代的審美格調,因此筆者進行了色彩的創新嘗試。為了保障實踐的可施行性,筆者從昆明買了許多現代流行的時尚色彩的絲線,對兩組傳統組合色彩進行了創意組合設計。首先是“滿堂紅”色彩組合的改變,筆者選用與“滿堂紅”形成對比的色彩,如系列低明度、低彩度的彩線的嘗試,擴大豐富掇花的色彩﹙如圖4﹚。其次是對“一堂線”的改良,選用了顏色鮮亮而且跨度大的顏色配在一起﹙如圖6﹚。從以上對傳統色彩組合的創新嘗試可以看出(參見圖3與圖5,圖4與圖6兩組對比照片),掇花產品并不是配色只有“滿堂紅”、“一堂線”等傳統配色組合與法則才具可行性。
所以騰沖掇花產品應該在“滿堂紅”、“一堂線”等傳統配色外再開拓更多的顏色組合,嘗試著使用豐富多樣的色彩。像“一堂線”的配色法改良對比照片可以觀察到,掇花中對比色的應用更加吸引眼球,其顏色跨度大、大膽新穎而不落俗套。這樣的產品既與時尚接軌,又弘揚了傳統工藝。由此可見,當地人以“滿堂紅”配色為唯一可行的顏色,以及“一堂線”的配色法是唯一的法則,都在受到時尚配色的質疑。而案例嘗試結果則證明了色彩創意組合的多樣性與可行性。
掇花圖案紋樣的創意設計
騰沖傳統掇花產品紋樣以吉祥紋樣①為主(如圖7)。事實上除了傳統紋樣外,騰沖可以開發的紋樣很多。騰沖是南方絲綢之路的最后一站,深受早期的馬幫文化影響;而騰沖與緬甸接壤,受其文化影響較大;此外,印度、緬甸、泰國對騰沖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些周邊的文化都可以成為提取新紋樣的沃土。
筆者的創意作品就是建立在騰沖這種兼容博大的文化基礎上的,例如其中以緬甸紋樣和現代抽象幾何紋樣進行的設計實踐。但是在設計中也要注意一點,就是圖案的選擇性。有的圖案好看但是并不適合掇花工藝的表現。如筆者于2011年1月設計的第一批掇花圖案就不適合掇花,圖案主要以緬甸紋樣為設計靈感,圖案設計雖然好看,但是由于圖案規整細密,掇的過程中困難重重,線很難表現出來,繡出來的觀賞性也很差。2012年1月,筆者又繪制了第二批圖案,該方案以鏤空的幾何塊面為主。實踐非常成功,成型后的圖案較傳統密而滿的圖案有著更強的立體感。此種鏤空設計也較傳統掇花中大塊面掇繡出來的圖案更活潑、靈動,克服了傳統大塊面掇花圖案中木訥的缺點(如圖8、圖9)。對于掇花紋樣不僅需要創新設計靈感,但更重的是所設計的圖案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需要一定的面,但面積不宜過大,避免選擇點和線表現的紋樣;第二,圖案中最好有一定的鏤空,這能更好的表現掇花繡的立體感。在第二點上,當地人是不會用間隔和鏤空來讓圖案分開,一直只會用不同的線來個隔開,結果繡出來的紋樣擁堵累贅。本文對騰沖掇花的實驗性創意設計,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1.掇花襯底面料的創新嘗試能把掇花繡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2.掇花用線色彩的創意組合能營造出大膽新穎的色彩效果。這樣的產品既緊跟上了時尚的腳步,又弘揚了傳統工藝。
3.掇花圖案紋樣的創意設計既豐富了設計理念,又提升了掇花工藝對點、線、面的表現力能力,同時還能更好地呈現掇花繡的立體感。
無論傳統手工藝技能性,還是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都對于現代設計具有借鑒性。因此,對傳統工藝的創新和發展對現代設計非常必要。近幾年,各種現代時尚產品融入民間元素的成功應用,漸漸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味。在傳統產品與現代市場融合的時尚潮流中,我們更應該對自身的傳統優質文化深入省思,“脫掉舊殼,萌發新芽”創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的產品設計。在這點上而言,騰沖傳統掇花工藝旅游產品的創意設計實踐對于騰沖的旅游產品開發及旅游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是順應了騰沖建設優秀旅游城市的發展方向。
作者:左華榮單位: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