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企業高層建筑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高層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各個高層建筑的實際地理位置和附近建筑的影響都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設計人員在開展結構設計工作時一定要考慮到建筑的實際地理環境:第一,設計好平面布局。在設計建筑的平面布局時必須以有關建設規定為依據,并在建筑周圍完善各種配套設備,例如能夠滿足居民需求的停車場、大型超市等。第二,建設高層建筑時不僅要滿足建筑的功能需求,還要使建筑每層的平面布局都有同一性,這樣能使建筑的電氣線路設計方案、取暖設備、管道設計及防火疏散出口等能夠大量的開展設計。第三,合理地確定高層建筑中電梯及樓梯的數量及位置,這樣才能確保生活工作的順利性以及逃生時的時效性。第四,建設高層建筑中所使用的各種原材料、設備以及風力、溫差和震動等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第五,建筑設計滿足了人們的使用要求后,還要盡可能地提高建筑物的美觀程度,并盡量體現建筑的自身特色。
2高層建筑設計常見問題分析
2.1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高度問題
有些建筑企業在進行高層建筑的施工時常常一味地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經常會隨意地在設計高度基礎上增加建筑的高度,盲目地將經濟利益作為高層建筑施工的目標,最終會使建成的高層建筑高度不符合相關規定。同時,建筑高度的加大,勢必使建筑結構所承受的垂向負荷增加,使其大于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建筑物便會出現抗風性弱、無法抵御惡劣天氣及地震災害等諸多問題,這會嚴重影響建筑物使用者的安全。所以,國家有關審查機構必須對高層建筑的高度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在抗震及建筑高度方面制定嚴格的規定,針對隨意加大建筑高度的行為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以遏制這種現象的產生。
2.2高層建筑的嵌固端確定問題
建筑結構設計計算的可信度和準確度會受到高層建筑結構嵌固端的極大影響,所以要科學地確定結構嵌固端的具體位置,并保證它的位置與建筑整體的抗震性能相協調,這也是高層建筑設計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必須保證嵌固端位置的合理性,但建筑企業往往沒有重視嵌固端位置可能產生的諸多不利影響,如嵌固端樓板的設計、嵌固端上下層剛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層抗震等級的一致性、在結構整體計算時嵌固端的設置、結構抗震縫設置與嵌固端位置的協調等問題。因此,在設計嵌固端的具體位置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個因素,這樣才能最科學地確定嵌固端的位置,防止因嵌固端位置的不合理而產生的施工隱患。
2.3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抗震問題
研究我國地質情況發現,中國建筑企業是較易發生地震的,再加之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面塌陷產生的概率也較大,因此,開展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工作時,一定要把增強建筑的抗震能力作為最關鍵的工作。進行抗震設計時經常遭遇的困難有:首先,抗震構造柱的位置不合理。墻體的轉角處,屋內的四角位置沒有設立構造柱或者未對稱設計;這樣可以減小磚墻所承受的重量;山墻或縱墻的連接處沒有建設抗震構造柱。其次,設計好結構的平面布局。不對稱、無規律的平面布局,易產生較大的凹凸形變,即使是在相同的結構單元,結構的平面布局及剛度也不協調、平面的長度超過規定等。
2.4高層建筑防火安全問題
現今我國高層建筑的高度日益加大,萬一出現火災事故,則會影響相當大的區域,甚至危害整體建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工作人員的安全,因此解決好高層建筑建設中的防火問題也是極其重要的。2.4.1增強高層建筑墻體防火材料的耐火性及阻燃性。建設高層建筑墻體所使用的材料只有一定耐火性及阻燃性,這樣才能使高層建筑整體有較好的抗火性能,并使其具有抗火分期的作用,將火災帶來的惡劣影響降到最低。2.4.2要保證整個建筑的通暢性、安全性。建設高層建筑時必須設置數量合理的人流量樓梯,這樣可以在火災發生、電梯故障時,樓梯內的工作人員能夠迅速地從救生步梯中逃生。此外,樓道中還要安裝一定數量的照明設備和逃生指示圖,這樣能避免逃生過程中發生踩踏等意外,保證所有人員都能安全撤離。
2.5高層建筑防雷擊的問題
高層建筑需要有較強的抵抗雷電的能力,所以在設計高層建筑施工方案時必須注意雷電因素對建筑產生的惡劣影響,特別是廣州一帶雷雨多發的地區。實際上,在設計建筑防雷系統時,一定要本著“綜合治理,整體防御,突出重點,多重保護”的原則,要考慮到建筑周圍設施和建筑其他易遭受雷擊的地方安裝避雷針或避雷網等防雷設備,還要安裝鋼筋混凝土來進行接地,把雷電對建筑的惡劣影響減到最小。
3結語
現今,高層建筑已經成為我國建筑業的主要設計結構,并且這種設計方式在今后的城市化進程中一定會有更加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其發展過程中也必然要求設計質量不斷提高。進行高層建筑的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一定要嚴格根據有關設計規定進行,還要全面地考慮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實用性、功能性、經濟性和美觀性,還能大大地提高結構設計人員的自身工作水平。做好上述工作,不僅能促進我國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水平的提高,還能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胡猛趙鳴之單位:十堰市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