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層建筑預制裝配式施工控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裝配式預制建筑結構,根據其在實際施工過程的施工技術,本文簡單闡述了裝配式預制結構在構件生產過程、機械設備選擇、構件施工安裝難點處理等方面的控制措施,在保證結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程施工工效。
1工程概述
該項目為高層住宅樓,建筑用地總面積為55,723.45m2,地下建筑面積為62,395.78m2,地上建筑面積為15,3859.23m2,整個建筑物總的建筑面積為216,255,01m2。場地范圍內擬建造8棟30層的高層住宅樓,另設2層地下室,地下室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除1層和頂層外的其他樓層全部采用局部預制裝配式結構,其中預制構件為陽臺、空調板、疊合板、疊合梁等,框架-剪力墻部分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預制疊合板結構件有內側的防水砂漿填料,中心的無收縮灌漿料構成防水體系和外側的高強度密封膠密封等三部分組成。預制裝配式高層建筑結構施工的難點控制應從全局抓起,主要體現在工廠生產及深化加工、機械設備的選擇、預制構件施工及安裝難點處理等方面的控制。
2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的技術要點
勞動密集型的施工方式是建筑施工的傳統方式。很多施工人員都是沒有施工經驗的農民工,導致施工現場很難做到工人施工作業的全方位監控,所以工程施工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后期建筑物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工程問題,如滲水、裂縫和空鼓等。在現代預制建筑中,其生產方式工業化,可以滿足建筑物防水性能、耐火性、抗滲性、隔音性、防裂性和抗沖擊性的質量要求。在傳統建筑施工期間對水、電管線等不能同時進行安裝。在預制建筑結構中,安裝水電和主體裝修可以同時進行,與傳統建筑的施工方式,其工期可以節約30-50%。傳統的建筑施工會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產生,例如PM2.5灰塵,并且還會釋放出污染空氣的有毒重金屬,如鉛,汞,鉻,錳,鎘,砷等,另外,在施工期間發生安全事故可能性也比較大。但是,預制建筑不同于傳統建筑,它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建筑成本,如用水量可節約80%、能源消耗節約70%、建筑材料節約20%、建筑垃圾可以減少83%,還能實現建筑現場的干凈整潔及環保,對一些安全事故基本上可以杜絕。預制建筑結構的整個施工過程主要有五個主要環節,分別是批量生產預制構件、存儲預制構件、運輸預制構件、現場對預制構件的吊裝施工、處理預制構件常見的質量問題等,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預制構件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施工技術。
2.1預制構件的生產過程
在制造預制構件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質量上的問題,如構件表面印筋、構件破損、落角、剪力墻構件中預留鋼筋偏差等。對上述問題必須要認真解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根據規范要求,將墊片放置在構件底部,脫模劑要均勻的噴涂其表面,以防印筋出現在構件表面;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時間和拆模時的強度等級,保證其達標后再拆卸模具,拆卸模具時一定要細心,必須是多次輕捶,以防出現構件損壞、掉角的現象;最后,由于模具孔位偏差引起的剪力墻結構預留鋼筋偏差的現象,對此,在預制件的生產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模具孔位置的準確性,以最大化的提高預制構件的質量,如剪力墻結構。在預制結構生產完成后,還必須將它們安全地運輸至建筑施工現場。預制構件的運輸通常采用把構件豎立在車廂中的運輸方式進行運輸,在運輸過程中還應注意運輸車輛的速度和面板的傾斜角度,構件運輸與實際施工進度要保持一致,并根據構件的安裝位置進行詳細分類,以防止因構件運輸的中斷而對施工進度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2.2預制框架結構體系
預制框架結構是建筑公司的首選,因為它們制造方便,運輸方便,整體結構輕,廣泛應用于建筑結構施工模式中,其優勢在高層建筑施工中也比較明顯。在預制框架結構系統中,預制疊合板和預制層疊合梁這兩種構件是制造和使用比較多的構件,對于這兩種構件,都是通過工廠加工建筑原材料直接獲得的,只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簡單的焊接和澆鑄就可以使用。為了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能夠有保障,在設計預制結構構件時,需注意下面幾方面:首先,要對齊平整整個結構,結構的內部應力應滿足其韌性和強度;其次,必須用剛性連接處理梁和柱之間的連接,所有主要應力構件必須使用高于C30強度的混凝土,主要框架結構部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必須要滿足規范要求;最后,科學合理地選擇焊接結構內部部件的方法。另外,受力構件承受各種剪切力、彎矩和扭矩的承載力,對其計算必須要細化構件的不同功能,并單獨計算,以確保預制框架結構系統的施工質量最大化提高。
2.3現場施工
BIM技術,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簡稱。BIM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對建筑工程的虛擬3D模型的創建,利用數字化技術提供符合實際情況的建筑工程信息庫(包含描述建筑物構件的幾何信息、專業屬性及狀態信息,還包含了非構件對象,如空間、運動行為的狀態信息)服務于虛擬的這個3D模型,讓建筑項目的利益相關者一起討論這個虛擬3D模型,以優化建筑項目。利用BIM技術來實現預制建筑結構施工的有效管理,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來實現施工現場的布置、控制施工成本和可視化技術的效果。利用BIM技術,還可以對安裝尺寸偏差、坐漿-注漿連接等問題有效的解決,有助于施工方對施工過程的研究,使混凝土后澆筑的質量最大化的提高,還能對漏漿、爛根、拔臺等現象有效的預防。在吊裝預制構件時,有必要使用BIM技術展現詳細的技術效果,使施工人員對構件的吊裝順序充分的掌握,必須按照吊裝順序來進行施工,如柱-主梁-次梁-疊合板-樓梯。當疊合板的桁架鋼筋穿線的過程中,鋼筋互連等穿線問題可能會出現,對于這個問題,使用BIM技術構件三維模型來解決,對機電管道的方向和疊合板桁架鋼筋的位置應充分考慮,以防出現鋼筋移位或碰撞的現象,從而提高工程安裝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3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控制措施
3.1選擇恰當的機械設備
根據技術要求和施工現場情況選擇恰當、適合現場施工的機械設備。此外,當機械設備入場時,必須具備完整的產品合格證,說明書等資料,機械設備安裝和檢驗合格后必須進行嚴格試驗,確保設備投入生產后能夠正常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相關上崗證書,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后才能工作,并要嚴格按設備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定期維修和維護機器和設備以充分利用它們,從而保證機械設備在裝配式建筑工程安裝過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學性[1]。
3.2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在預制結構施工過程中,有必要放棄傳統的施工方法,提高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以保證施工安全。如果在預制結構施工過程中出現了腳手架固定不牢固的問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預制工程施工過程中有必要使用自動升降平臺等各種保護裝置來代替腳手架,不但操作方便而且能使施工進度加快,并有助于保證現場安全。因此,該技術被廣泛用于建筑工地,并在建筑行業很受歡迎。此外,相關施工人員正在考慮引進現代化技術設備以減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
4結束語
隨著預制技術的發展及日益完善,其優勢逐漸凸顯,尤其是其具有節能、環保、周期短等優勢,裝配式高層住宅也將成為一種趨勢。本文通過對高層裝配式建筑結構的發展現狀及施工難點分析,總結出一定的預制構件生產及施工要點為以后的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安賀舜,周德源.預制裝配式剪力墻鋼筋連接方法研究進展[J].結構工程師,2018(06).
作者:趙云麗 潘燕秋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