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地鐵公交把手概念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私家車數量的逐年增多,我國的汽車尾氣問題越來越嚴重,對環境和空氣造成了巨大危害。在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市民選擇乘坐公交和地鐵上下班,由此也引發了很多新問題,地鐵公交把手設計便是其中之一,其既要便于常客抓握,同時,又不能碰觸人的頭部,進而給設計師提出了難題。主要對地鐵公交把手的概念設計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地鐵;環境污染;交通事故;把手
以設計融入生活的初心,面對地鐵和公交上枯燥及生硬的把手,我們致力于設計一個有趣、簡約、舒適的把手。對于設計類用品的研究,國外相比于國內更具有優勢。順應發展潮流,設計符合大眾需求,精致且簡約的物件是大勢所趨。
1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給我國城市交通帶來了很大壓力,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比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環境污染、能源消耗量大等。在此情況下,國家大力提倡地鐵公交出行,以此緩解上述情況。公交車雖然具有平民價格,但在舒適度上卻遠不及私家車,提升公交地鐵舒適度,也是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出行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情況,也給設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公交車拉手設計便是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需結合人體生理學以及解剖學等知識,從而實現人體、環境、車輛的協調一致,不斷提升乘車舒適度,并為城市人們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2地鐵公交把手設計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實際發展現狀看,我國的公交、地鐵把手設計存下以下問題:①拉手長度較為固定,因此,對于很多身材矮小的乘客而言十分不便;②拉手一般是由吊環織帶連接拉環和限位卡,懸掛在公交車橫桿之上,在車輛在行走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搖擺、顛簸等現象,進而使乘客兩側的耳石器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現不平衡的情況,導致乘客出現眩暈。基于上述情況,很多設計師均進行了大量試驗和研究,并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優化,但仍存在以下問題:①雖然減緩了車輛行駛和顛簸造成的危害,并考慮到身材矮小乘客的困擾,但卻始終未能制訂出完善可行的方案;②把手截面通常會被設計成三角形或方形,部分設計師異想天開還想到了手指形,但在實際情況中,乘客長時間抓握上述形狀的手柄,極易出現手部不適的問題,進而直接影響乘客的乘車舒適度;③部分設計師沒能考慮到把手放置廣告的問題,因此,經濟效益性較低,方案缺乏可行性。
3設計內容分析
了解現在一般的交通用品公交地鐵扶手的常規設計,并在其簡單實用的基礎上完善設計,使其更加貼近大眾需求;在其基礎上添加了相應現代的元素,使人們獲取更好的出行體驗。在初步的計劃下,針對明顯存在的問題,我們制訂了簡單的問卷調查,利用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邀請他們來一起參與調查,涵蓋了岳陽、南通、南京、宿遷、大同、泰州、常州、揚州等地,并通過數據分析,利用所占比例較大的信息制作設計草圖。在此過程中,我們詳細地記錄了每一次會議的內容,利用周末及課后時間查找相關資料,在每一次迸發的創新點中,積極與指導教師交流,并在與其他創新設計的項目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對具體尺寸進行設計時,親自到現場去測量、匯總。
4設計成果展示
4.1把手概念設計簡介
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我們針對需求提出了設想,在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我們不斷修改、深入,最后確立了以方向盤為原型,將兩個方向的地鐵把手相融合成一個,也是此次的創新點。地鐵把手設計圖如圖1所示。外圓以1~2cm粗細,手握位置左右把手垂直高度10cm,水平長度5cm,總高度15cm,總長度10cm,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合理地以最大限度的手為“握”的標準設計。給予贊助商一定的位置,宣傳的同時增大影響力。廣告設計區域采取特殊形狀,給視覺傳達設計很大的創意空間。在顏色的選取上,暫時選擇耐臟的灰色,在允許的情況下,會結合現代主題的地鐵車廂調整其他的顏色。新把手的設計減少了地鐵把手的個數,增加了多方面的手握方向。簡約、時尚、便利的設計在地鐵和公交上使用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也很好地體現出了設計與生活的融合。在出于對抓握舒適度、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的考慮下,兩邊的把手比常規的把手更加便利,選用塑料的材料制作安全、牢固,賦予其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美好寓意。
4.2延伸作品簡介
延伸作品設計圖如圖2所示。該設計為與指導教師在交流中的延伸作品。以圓為基礎直徑為17.5cm,粗細為1.5cm。杠桿的高低交錯位置為垂直于地面1.2m和1.7m處,這解決了因依靠在重要通道的杠桿上而導致其他人無法抓握的問題,且解決了身高不同的人多方位、多角度的需求。同時,產品也蘊含著歡迎從四面八方來到的美好寓意,讓每個到來的人都能感受到更人性化的設計。
5建議
據相關調查顯示,有60%以上的乘客會認為固定式扶手更加具有舒適感和安全感,比如上述提到的延伸作品。從節能環保的角度考慮,一般可適當降低橫桿的高度,并增加橫桿的數量。通過該方式,可滿足不同身高乘客的多樣化需求。此外,還可將橫桿設置成螺旋式,既可提升舒適度,同時,還具有美觀性。除此之外,還可在地鐵公交座位上設計把手,很多乘客在乘坐公交時都會選擇座椅來維持自身平衡性。但從現實角度出發,座椅可供乘客抓握的空間相對較小,基本只能滿足單個乘客的實際需求。基于上述情況,可在公交座椅上設計旋轉式和抽取式扶手,變相增加座椅扶手數量和可利用空間,以此彌補傳統設計方式中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地滿足乘客需求。
6結束語
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峰期人流大時的地鐵、公交擁擠現象,很好地應用了設計學專業的知識,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地鐵公交的把手更加有趣起來。在設計過程中,每一位成員很棒地完成了任務,面對阻礙不拋棄、不放棄。每一項的研究成果更是對各自的考驗。作為項目負責人,由衷感謝參與到科研項目中的每一個人,是大家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此外,還要對我們的指導教師表達誠摯的謝意,對于教師的建議我們積極采納并實施,把手的設計兼具實用性與設計性,且具有可靠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把手實物的出現。
參考文獻:
[1]肖軍,羅衛東,袁森.西南地區公交車扶手的人機工程學設計[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1(02).
[2]黃鵬鵬,伍松松.基于人因工程的公交車內設施環境分析與改善[J].人類工效學,2015(05).
作者:桂文潔;許逸飛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