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報設計作品中的水墨蘊藏賞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時代背景
1979年,靳埭強應邀隨團到廣州美術學院講學,當時,在大陸傳播的現代設計理論,主要還是西方的一些概念。靳埭強曾對自己追求西方的文化價值取向產生疑問,當時的靳埭強在設計事業上蒸蒸日上,在設計界已獲得廣泛的聲譽,但同時也產生了困惑:面對國際舞臺,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么?自己的文化坐標到底在哪里?1985年,在紀念呂壽琨先生繪畫展的海報《水墨的年代》中,靳埭強在對恩師的懷念中寄予了自己對傳統的理解、對東方藝術的躬行禪悟。在日后的設計教育中,他講得最多的就是心手合一和對傳統藝術的修養[1]。對于靳埭強的藝術來說,對傳統與現代的探索還不能說已臻化境,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種對傳統的傳承與拓進的斗士精神,無疑是當下畫壇最需要的。
靳埭強海報設計中的水墨特色
1和諧之美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宇宙即生命的理解和詮釋思維,對古代不同的學科領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繪畫領域的影響,古代哲學并不僅僅體現在繪畫技法本身,更多的是在于思想、理念的理性層面[2]。莊子云:“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強調生命內心與天、地的和諧,即“天人合一”的思想藝術境界。“天人合一”是指與天和、與人和、與心和。
與天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和諧融洽。靳埭強1988年的海報作品《香港現代中國藝術家》運用了太極圖案[3],中國的太極圖有陰陽兩極,相生相克、生生不息。與太極所示相通,香港當代藝術、生活等各個方面受東西文化影響,融會貫通的感覺極為典型。太極圖以西方的彩繪與東方的水墨重構,產生新的意向所指:水墨代表東方的精神文化,紅色的筆觸是西洋素材[4],代表現代的概念;現代與傳統融和是香港藝術的特點,也代表了香港藝術家的創作精神。與人和,是指設計師個體,具有設計思想、創作思維、心系設計以及設計教育事業,致力于推廣設計事業發展、弘揚設計文化的設計理念與精神。
與心和,即指心靈的和諧,是心與心、心與物、心與道之間的和睦與融合。靳埭強在1999年的海報作品《九九歸一•澳門回歸》(圖1)中[5],呈現其當時的心態與香港回歸時相似。這幅海報作品運用澳門特區區花蓮花的花瓣以及水紋繪成九九回紋的漣漪,以中國畫手法表現,以寬宏和平的意念表現不染的精神。靳埭強運用佛家思想作為這幅主題海報的創意,顯示出一種平常心。葉落歸根、花開花落、生生不息,這是自然的定律,統一也是如此。
“天和”“人和”“心和”三和的統一是“廣大的和諧”。靳埭強作品的和諧之美是在運用中國水墨畫的基礎上,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中國人文精神,畫面中的墨與色、深與淺、動與靜、拙與巧等的和諧交融,使受眾感受到了靳埭強海報作品的設計藝術精神和作者內心的頓悟。
2留白之美
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是師法天地自然。老莊追尋無道無為,而非故意有為。“無為”所崇尚的是排斥人為的自然天成,即老子所云:“淡然無為,神氣自滿。”要求排除外界一切干擾、無欲無求,保持氣定神和的狀態,唯此方能悟道。中國古代畫家常會提到“畫意不畫形”,其中的“意”即強調主觀與客觀的高度統一,使心靈逍遙自在,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靳埭強海報作品中的留白效果會產生一種寧靜、淡雅的感受,這和道家無拘無束的至高境界不謀而合。
靜凸顯動,白凸顯主題。靳埭強1992年所作《平面設計在中國——靳埭強設計講座》的海報,表達了對中國現代設計的展望,也是破傳統立新意。畫面中,硯臺代表傳統,打破,加入一筆變異,有條突破的線,整體好似“中”字。這幅海報作品中的留白所顯示出的氣韻充滿了一種流動性,仿佛天地中暗藏著一股力量。動靜相生,虛虛實實,無為而無不為,大道至簡的哲學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并散發著生機勃勃的生命活力。靳埭強設計風格是長期探索、積累而成的,其中有一致的設計風格——保持簡約。越簡單的東西越能去做簡潔有力的信息傳達:簡練的內涵并不需要太多復雜的裝飾,因其本身已獨具美感。
3符號之美
這里所指的符號,是靳埭強海報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紅點”。紅點原是一個視覺符號,本身并無具體意義。但當與作品中其他元素結合時,卻能給人一種無限的想象空間和意義深刻的含義。
紅點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在靳埭強海報作品中的視覺元素,它很能代表靳埭強這一時期的設計理念,也是設計師精神探尋路上的標志。在靳埭強1989年《我愛大地之母》(圖2)[6]的海報作品中,運用的紅點不僅是一種象征,它同時又承擔著現實與虛無之間的一道橋梁。這點紅色彩墨開始在宣紙上慢慢被吸收,然后又暈化開來的同時,是散發光芒的太陽,又是在滴血的傷口,又是無限母愛的乳頭,亦是一顆炙熱的心。
4巧拙之美
老子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靳埭強海報作品中大成、大巧、大辯的人生智慧,都是通過若缺、若拙、若訥的水墨筆意體現出來的。另外,中國繪畫以抽象的畫法洞悉物象之骨氣,描摹物象之外形,不刻意追求雕琢,而是筆筆靈動。畫面上勾出的線、潑出的色直接表達生命情調,這是畫家通過靈魂進行加工、經營而成的,體現了生命的韻律和情感的波動。水墨與設計的融合是靳埭強的獨創,水墨所承載的東方神韻同時也體現了靳埭強的靈性使然。《一畫會會展》海報[7]、《漢字》系列、《自在》系列和《九九歸一》等,這些海報作品中無不滲透著靳埭強對水墨的鐘愛與不舍,而海報作品也同樣表現出“不缺”、“不訥”與“不拙”。
進入2000年,靳埭強又有變法。近作《似山非山》標志著他在水墨中對創作與設計關系的重新解讀,同時也代表著他對更古老的傳統文化的探尋。“書畫同源”這一傳統畫學理念在靳埭強的設計理念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2011年由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海報雙年展中,靳埭強的系列海報作品《無中生有妙法自然》亦在其中。其風格延續了這一探索路線,展現了靳埭強執著的設計精神與品格。
結語
靳埭強在中國水墨現代化的過程中,大膽接受了西方現代藝術理念,并在圖式上努力彰顯現代設計的視覺。這種互補性的交融,創造出一種世界級而無限的視覺語言,溝通中西文化。靳埭強與其他設計師顯著不同的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純藝術的追求,他的設計風格得益于水墨書畫方面的成就[8]。靳埭強的作品以洗練的技巧融合了新和舊,并把抽象的書法元素化成具體形象。
靳埭強在國際平面設計領域中有著較強的影響力,他的設計作品,簡潔而不失豐富,細致而不失大氣。他將中國傳統水墨與現代視覺設計相融合。同時,靳埭強的創新精神也是其設計風格的一大特色,他對設計的理解、運用與傳播,都走在時代前列,這些都反映了他較強的創作天賦和藝術涵養,通過自己對專業的執著和努力,靳埭強已是當代中國設計的領軍人物和平面教育事業的奠基人。
作者:徐友倞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