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選礦廠給排水設計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狀況下,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國的礦采行業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進步。選礦廠是礦產產業鏈當中的重要一環,其作用主要是對輸送過來的原礦進行破碎、磨礦、精尾礦分離等一系列的操作,而選礦廠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濕式作業,耗水量相對較大,因此做好給排水設計十分重要。
關鍵詞:選礦廠;給排水設計;水量平衡
當前狀況下,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國的礦采行業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進步。選礦廠是礦采產業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其作用主要是對輸送過來的原礦進行破碎、磨礦、精尾礦分離等一系列的操作,而選礦廠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濕式作業,耗水量相對較大,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在整個礦山工程之中,選礦廠的用水占比達到了80%左右,可見選礦廠的用水量之大,因此做好選礦廠的給排水設計十分重要。其設計的好壞不僅會對選別效果與經濟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同時也會帶來環境破壞等一系列的問題[1]。本文就對選礦廠的給排水設計進行一定程度的闡述與分析。
1水量平衡
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消耗與環境破壞的問題,當前狀況下,世界各國紛紛將生態與環保問題放在重要位置,著手開展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防治工作[2]。就我國而言,已經頒布了關于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以及水污染的防治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措施。在這一背景之下,給排水設計的要求逐漸提升,相關規定要求水循環的利用率至少要保持在75%以上,且對廢水與污染物的總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因此,在供水和排水平衡的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循環水和減少排放的思路。對于選礦工藝而言,它包含了多個方面的流程,主要有磁選、重選、浮選等,一般情況下在回水方式的選擇上,如果使用小循環回水,那么基本能夠達到選礦廠的給排水要求;在進行浮選的過程中,選擇尾礦庫大循環回水的方式也基本能夠達到規定的循環水利用率與排放水質要求,但也有特殊情況,例如個別廠礦尾水澄清性能相對較差,需要添加一定的助凝劑才能滿足規定要求。就目前狀況而言,大多數礦井都以聯合循環水處理的方式進行。如果選礦廠已經能夠達到相關的規定標準,在尾礦澄清條件良好的,且地表徑流供應充足的條件之下,應該盡量利用回水來代替新產水,這樣就可以廢水的“零”排放。然而,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設備堵塞的情況,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有時要求在選別作業尤其是精選段采用新水,會對水平衡的設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促使循環水利用率達不到行業指標的要求。對于這種情況,通常可以采取在水頭上加一個過濾器,去除大顆粒懸浮物。
2生產廢水的處理
選礦廠產生的廢水主要是懸浮固體。就一般情況而言,采用重力分離處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廢水處理的要求。基于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選礦廠利用尾礦濃縮池對廢水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達到了尾礦濃縮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實現了節能輸送。一般情況下,使用普通濃密機可達到處理效果。但是對于一些需要處理超細顆粒浮的選廠,普通濃縮機將不再適用,因此需要采用更為高效的濃縮機進行處理,或者采用加藥濃縮的方式。當然,尾礦和廢水的加藥處理是最后的手段,這主要是因為在選礦廠中,混合物有著相對較高的濃度。同時固相物比表面積大,所需要的藥劑藥量也相對較大,對于藥劑量的變化不易輕易掌握,無論是出現藥劑過多還是藥劑過少的情況,對于懸浮物的團聚與絮凝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必定會增加設備、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經濟效益明顯下降。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對濃縮池的澄清區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大,使其能夠有效實現自然澄清濃縮。但是,如果受到場地大小的限制無法擴大濃縮池的澄清區,那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藥物沉淀的方式來進行。依據相關的回收利用要求和廢水排放要求,應當將生產過程中可以再次利用的廢水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并有效將之納入尾礦濃縮池回用。
3尾礦濃縮池的設置
選礦廠排出的尾礦漿濃度范圍相對較大,大致在15%至40%之間,為了節約資源,盡量不使用新產水,進而達到節約資源與控制成本的目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應當對當地條件進行充分的結合,并在此基礎之上對技術方面與經濟方面的要素進行一定程度的對比分析,最終確定方案。對于尾礦流量較大且濃度較低的尾礦輸送系統,應首先考慮采用尾礦濃縮的方式,即在工廠設置濃縮池前,將尾礦循環水用于選礦生產循環。
4結語
總而言之,選礦廠的給排水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設計的好壞不僅會對選別效果與經濟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同時也會帶來環境破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結合實際情況優化選礦廠給排水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欣,王麗敏.煤礦給排水設計有關問題的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6).
[2]鄭庶瞻.選礦廠給排水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0(02).
作者:龐浩 單位:沈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