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環境下的教程設計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主學習是指由學習者決定學習的過程、內容和形式的學習方式。是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從事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這種自覺從事學習活動、自我調控學習的基本要求就是學習者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和主動性。網絡環境下教學由于師生相隔異地,學習者需要主動的組織學習過程,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管理,自覺的協調好學習系統中的各種因素,發揮出最佳效果。因此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必須依據自主學習理論,合理安排教學設計過程中各種相關因素。同時,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必須研究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是網絡環境的教學設計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根據這一理論,教學者、學習資源和各種技術手段都是為了建構學習情境。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過程就是基于創建的學習情境進行的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活動。學習過程就是學習者獲取知識、理解知識并基于一定的社會文化情境建構意義的過程。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主要表現為在學習過程中,主張強調情境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強調學習活動的真實性;在學習內容方面,主張學習資源與途徑的多元性;在學習方法方面,重視對文化適應的學習過程,主張個體在情境中必須要有引導性的參與,重視學習的主動性。
個別化學習是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而逐漸受到重視的。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個別化學習活動。個別化理論用以指導網絡教學實踐,為網絡環境的教學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個別化學習可以促進教學組織活動內涵的革新,對于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網絡環境下的個別化學習是指根據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中,根據自己的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教學設計者通過網絡構建不同的學習環境,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為每個學習者提供最佳的教學支持,讓學習者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地點,從而自我獲取知識的過程。
多元評價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所以教育評價也應是多元的。這種多元化主要表現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主體三個方面,力求從每個方面反映學習及發展的真實水平。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涉及到的教學形式是多樣化的,學習內容是開放性的,學習資源選擇是自主的。在教學評價時,特別重視評價的多元性。如果單純從智力因素等某一方面內容進行評價,結果不科學,不具有代表性,難以起到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習的作用。多元評價理論為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的評價提供了理論基礎。網絡環境下學習還要注重學習過程,評價還要重視過程,盡可能多的采用表現性評價。
組成結構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在更加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安排。網絡環境的教學設計對象主要是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者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網絡環境下學習者的設計主要表現在學習者特征的分析和學習需要的測量。網絡環境下教學過程的設計目的是為實現良好的學習情境,組織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模式的各個要素,形成一個有序的系統。在網絡教學過程設計中需要重視學習環境的設計。網絡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由網絡硬件環境、資源環境和文化環境三部分組成。根據教學設計過程實施的順序,網絡環境下教學設計模式的組成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教學設計組織實施階段和評價階段。
教學資源與環境的設計
教和學的活動以及各種教學策略的實施都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展開的,學習環境能為學習者完成學習活動提供資源、工具和人際方面的支持。因此,學習環境的設計對于多樣化的、有效的學習活動地開展、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資源設計
一般來說,網上教育資源是指為教學目的而專門設計的或者能被用于為教育目的服務的各種設施、信息、工具、人員等。按資源形態劃分,網上教育資源包括教育環境資源、教育信息資源、教育人力資源;按使用對象分,網上教育資源可分為學習資源、科研資源、備課資源三類。此處涉及的資源主要指可供學生使用的教育信息資源。從目前的協作學習需要分析,網絡教育資源通常應該有三種不同的層次即預設資源、相關資源、泛在資源。
2物理環境設計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設計可以促進學生之間有效而親密的社會關系。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進入教室,使得物理學習環境設計變得更為重要而復雜。基于網絡的物理學習環境的設計決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物”的設計,而是隱含著很多觀念和人文因素,它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情感、價值觀有著潛在影響。
3技術環境設計
學習的技術環境的設計主要包括支持教與學的工具和資源的設計。基于課堂網絡學習環境的大學英語學習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源,而且這些資源是和主題相關的、是圖文音并茂的、能夠為學生所理解和吸收的優質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除了利用語言教學中常用的錄音機、大屏幕投影等外,還特別強調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環境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能夠快速靈活獲取和使用的資源,能夠進行豐富多樣的交互、協作學習以及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學習平臺或工具,因此,學習的技術環境設計不僅包括資源的設計,還包括支持教學的網絡教學平臺或系統的設計。
4人際交互環境設計
由于語言學習的人際交互性、活動性特點及基于網絡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的變化,帶來了基于課堂網絡環境學習和教學的一些新問題,如由多樣化的、多向的人際交互所引發的課堂的組織管理問題。因此,課堂網絡學習環境下的英語教學設計必須重視良好的人際交互的設計。
大學英語讀寫教學設計
閱讀是學習者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學生表達思想的重要方式,而寫作能力的訓練則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
1拓展閱讀教學設計
閱讀能力的獲得和發展是以大量的閱讀為基礎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為他們提供不同題材和體裁的、多樣化的閱讀材料,多媒體網絡給學生提供了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更豐富的資源,因而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的內容,從網上搜索下載和教學主題相關的多篇難度水平不同的、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以網頁形式加以組織。在教材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大量拓展閱讀的材料,擴大學生信息的輸入量,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閱讀教學時,為了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深加工,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提出若干個針對閱讀材料的問題或任務,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共同協作完成閱讀任務。
2創建專題網站設計
對于大學生來說,設計和制作英語主題網頁是一種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有效的整合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在學完某一主題內容,為學生設計若干板塊和任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一小組協作完成一個板塊,要求學生最后將任務結果或電子作品以網頁的形式組織起來,建立專題學習網站。為了完成任務,學生需要上網搜集、閱讀大量的有關英語材料,并對這些材料進行一定的篩選、加工和編輯,對有些材料需要用英語加以一定的注釋和說明,最后通過美化設計,形成精美的網頁,不同小組將自己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內容豐富的英文專題網站。在制作和完成網站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協作學習能力以及信息技術技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3寫作教學設計
BBS是一種非常普及的網絡交流工具,它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強等特點,可以有效地增強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多向交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一工具,激發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豐富英語寫作教學的策略。利用BBS輔助學生英語教學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常用的形式有:教師在校園網上開設英語.BBS公告欄,在BBS上提出寫的任務,學生可以直接在上面發表觀點,表達思想,也可以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評述。另外一種形式是將說寫結合,具體方法是:教師為學生提供主題圖片或學生上網查閱自己喜歡的主題圖片或動畫,然后將圖片或動畫下載下來,先用口頭語言看圖進行描述,然后再為圖片或動畫配以文字描述,闡述自己的觀點、喜好等,最后將自己的作品發表在BBS上,供大家交流學習。第三種常用的形式是專題討論。教師可以在BBS上提出一個討論的問題或專題,讓學生討論,并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發表在BBS上,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有些學生面對面交流的焦慮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發言的機會。
大學英語聽說教學設計
1發揮教師語言輸入源的作用
很多英語教師過于依賴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輸入,卻忽略了自己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組織也是學生重要的聽力資源。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組織教學,不僅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英語沉浸的環境,同時由于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可以隨時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語言輸入的速度、難度,還可以借助語音、語調、手勢、體態等豐富的非言語信息幫助學生理解輸入的語言材料,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語言材料是最真實的、最自然的,同時也是最具有情景性和最容易為學生所理解的。因此,我們決不能因為強調信息技術的作用而忽視了教師在學生英語聽力環境創設中的重要作用。
2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
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文本、聲音、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因而使其所呈現出來的學習材料更為新穎、更為形象和直觀,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同時也容易使那些自我調控能力較弱的學生被一些無關的刺激所吸引,如:在觀看多媒體動畫片時,可能只關注熱鬧的故事情節,忽視了觀看動畫的主要目的;有些學生可能被交互性強的教學游戲和其他網絡教學工具所吸引,只關注人機交互,忽視了聽說教學的交際性特征,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多向語言交互對于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3強化現代教學策略與傳統教學策略的結合
很多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時,常常比較關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的運用,而忽略了傳統教學環境中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實際上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策略和傳統英語教學中有效的聽說策略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相反它們是互補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傳統英語教學的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有機結合,使它們優勢互補,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
作者:李欣劉佳君單位:河北建筑工程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