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設備安裝課程教學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目標設計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確定出建筑設備安裝教學目標以及課程定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分解為以下三項:
(一)知識目標掌握建筑設備系統的組成、原理、分類、特點,掌握各類系統的布置原則與安裝規范。
(二)能力目標能識讀建筑設備施工圖,能完成建筑設備安裝組織和施工;能解決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與安裝的協調配合。
(三)素質目標樹立協調配合、團結合作的觀念、養成嚴謹踏實、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培養創新意識。該課程定位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門專業必修課,前導課程有建筑識讀與構造、建筑結構與識圖,后續課程有施工組織與管理。一方面該課程在專業學習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對專業核心課程起到鞏固和支撐作用,有利于學生將來的職業遷移和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建筑設備安裝內容不再是簡單的水、電、風三部分,其內涵和外延都得到擴展,包括了建筑給水、排水、中水處理、熱水、小區給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風空調、建筑照明與供配電等多方面的內容,簡單的水電知識已經無法完成現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學內容繁多而課時量有限,一般建工專業該門課的課時量約為60-80課時左右,因此必須以“適度夠用”為原則[3]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本課程學習內容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切入點,按照安裝工程施工特點將整個教學內容劃分為6個大的教學項目,依次為建筑給水系統安裝、建筑排水系統安裝、建筑消防系統安裝、建筑供暖系統安裝、建筑通風空調系統安裝、建筑電氣系統安裝。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安裝工作過程將每一個教學項目分解為具體的工作任務,整個課程6個教學項目可分解成24個工作任務。以第一個教學項目“建筑給水系統安裝”為例,該項目可劃分為建筑給水系統分析、建筑給水施工圖識讀、給水系統安裝、給水系統驗收與成品保護四個工作任務。結合完成工作任務所需專業知識和能力來確定教學具體內容,例如建筑給排水系統分析這一任務的教學內容包括建筑給排水系統的組成、系統的工作原理,給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統的設計與設備、附件的選型。表2是對整個建筑設備安裝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分解。
三、教學方法設計
針對繁多的教學內容,應“因材施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此處的“材”,一為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靈活采用任務驅動[4]、案例分析、啟發式、討論式等多樣教學方法;二為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適合于本專業本階段學生學習狀況的教學方法。沿著將教學內容重組為6個大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劃分為若干個教學任務的思路,可以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的方法。以“建筑給水系統施工圖識讀”這一教學任務為例,開展教學任務前先確定教學目標,然后按照任務布置—任務分析—任務實施—拓展訓練—總結評價這五個步驟進行教學組織。具體步驟為:
(一)任務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學生識讀《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樓給水系統施工圖》。教師簡單介紹工程概況,學生搜集查閱相關建筑外網供水情況、建筑構造特點、建筑內部供水需求等內容。
(二)任務分析首先分析給水制圖規范,然后結合圖紙實地參觀,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統的組成。
(三)任務實施1.分組分析討論。將學生分為三個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區域的供水圖紙識讀任務。2.代表發言。每個組將各自的識讀內容進行闡述。3.糾正補充。其他人對發言人的內容進行更正和補充。4.互評與點評。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這一階段要控制課堂節奏,適時就有爭議性的問題作出專業解答和補充,必要時在黑板上列出討論的內容提綱,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重難點。
(四)拓展訓練1.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整棟樓的給水系統試圖報告,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2.學生完成識圖報告后進行自評,教師根據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邏輯性給出成績。
(五)任務總結總結內容包括識讀的方法與圖紙內容,學生總結,教師點評。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設定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在教學進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可環環相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以“建筑給水系統安裝”這一教學項目為例,首先在多媒體理論課堂上講授“建筑給水系統分析”,緊接著在實訓室進行“給水管材、附件、供水線路的認知”實訓;然后在理論課堂上講授“施工圖識圖”方法,再進行“給水系統識圖”實訓;最后針對施工安裝這一環節,在多媒體教室完成“施工準備要點”“安裝工藝流程與驗收規范”的理論教學,再完成“給水管道加工”“水表閥門、管道安裝”“水壓試驗”等實訓內容。
四、結論
以上是從理論上對建筑設備安裝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市場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變化調整教學目標與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特點、教學條件調整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教學設計。
作者:艾湘軍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