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人居小區建筑設計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項目實例
某小區項目位于距市區25公里左右,項目主要通過高速公路與市區連接,基本具備對外輻射功能。目前通過市區到達地塊需要30-40分鐘,未來規劃新道路在項目南邊界通過,預計在未來1年內通車。整個社區各個組團和軸線與水系花園相互聯系穿插與建筑一起形成統一和諧。建筑同時也成為環境景觀的一部分。居住在這里的居民,眷顧自然,回歸自然,成為自然的一分子輕松隨宣且順乎本性地居家度日,從而遠離工作的緊張與壓抑。小區規劃中建筑以多層和低層住宅為主,有效的控制建筑造價。社區內部形成組團空間,達到景觀的均好性。在滿足停車要求的條件下,地下車庫結合住宅基礎布置在庭院以下,提高車庫使用率,減少開挖面積。戶型設計做到整體規整,減少不規則形態,外立面設計結合功能,減少不必要的裝飾構件,可節約住宅的含鋼量,達到節約建筑成本的目的。
2.生態小區規劃設計
2.1交通系統設計:人,車,景觀。路網的等級在本設計中非常清晰,其中,一級道路,也就是主干道,它的作用是串聯起所有的地塊,讓區與區之間的傳遞迅捷而高效;組團外部路為二級道路,作用是劃分地塊中不同類型的的功能分區;三級小區內部道路,負責區域內的分流。此生態居住社區的規劃與一般的城市規劃是截然不同的。區內小路則以幽徑為主,以減低汽車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氣清新。建筑設計方面,注重空間層次,使小區具備特有個性,居民也因此會對其生活的小區所具有特色而感到驕傲和認同。
2.2節點空間處理。節點空間的打造是為了增強區域之間的標識性,以迂回的設計增強空間層次感。節點可以是靜態節點,比如說區與區之間景觀和建筑的不同界面告訴來訪者這里是另一個區;又或者是帶狀的交通節點,增大道路的退線也可以起到區域間轉換的提醒作用。
2.3界面處理:城市界面,內部界面。住區城市界面是城市與居住區的分界面,也是居民與城市的第一觸點承載著城市街道空間和住區的邊界空間,兼備物質、精神方面的功能作用良好的住區城市界面體現了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的銜接性,是功能之間的有機聯系,并調節城市空間與住區之間的矛盾沖突。
3.建筑相關的生態環境設計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和未來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各國“生態復蘇”的必然抉擇。12月18日,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召開,更是標志著中國乃至世界以低能碳能源為特征的生態經濟揚帆起航。據統計,城市里碳排放,60%來源于建筑維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車只占到30%。如果沒有有效的節能導向建筑發展必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難以承受之重。因此,發展低碳、綠色建筑已經勢在必行。節能減排,加快建筑節能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已是建筑設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建筑設計師,理應率先肩負此重任,把“低碳經濟,綠色建筑”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發展原則。同時,筑建“生態建筑”也必然是未來建筑設計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低碳原則在建筑設計上體現為三方面:
3.1建筑生態環境設計。建筑生態環境設計中完美結合了每棟建筑的前院、內庭院、后花園與樓前景觀,形成獨有的環境體系。為加強綠化的層次性,突出高品質社區的生態概念,環境設計時不僅考慮利用地形形成的層次豐富的地面綠化系統,還充分注重了綠色景觀的立體化。通過頂層退臺花園、窗臺綠化等多種方式,來形成多種多樣的“空中花園”,既能達到讓盡量多的住戶親近自然,怡情樂景的意圖,又使社區建筑立面效果層次豐富,綠意盎然。住宅小區綠化充分運用美學原則,最大化的、最佳化的綠化系統規劃結構的追求,使居住區內的綠地系統做到點線面相結合,大中小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重點與一般相結合,有收有放、一步一景,且相互交融,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化的綠地系統。本規劃特別凸出景觀規劃,綠色步行通廊作為景觀軸貫穿全盤,在其間點綴小橋流水為第一等級景觀軸運動休閑、商業公共空間、公共生活空間為第二等級景觀節點。第三等級的帶有私密性小組團公共空間,總之我們通過有趣味的景觀規劃將一個人文生態的居住區,呈獻給城市,使整個小區成為真正的生活圖面,讓人們生活在其中,幸福其中。
3.2綠色低碳。山地建筑的形式選擇性沒有在平地上的建筑形式多樣,因為受了山的地形地貌所限制;大自然是偉大而優美的,作為設計者是有責任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和維持原始的大自然狀態,把人為對大自然造成的改變程度降到最低,并且把人的生活和大自然緊密并且友好的結合在一起,這就是可持續發展并且高質、低碳的城市發展方向。
3.3建筑生態節能設計。(1)建筑被動節能設計充分利用地塊的朝向優勢使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盡量減小建筑的體型系數及設立南北貫通的開闊空間,使小區內有良好的通風能力;建筑用材的合理性;利用綠色植物的生態節能效果;(2)建筑主動節能設計上采取如下措施:1)設備的選擇上注重節能環保設施,并納入居住小區統一的節能管理系統,減少建筑能耗,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2)廢水余熱與光熱回收到地下承壓保溫水箱中儲存等。3)利用綠色植物的生態節能效果,使之成為地面,屋頂的主要覆蓋物,在能達到一定的節能目的的同時,還能成為社區景觀系統的一部分;(3)小區住戶采取建筑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源熱泵以及空氣源熱泵組等等。
4.結語
通過結合實例,分析了生態小區住宅建筑設計策略,結合生態住宅設計原則,以某住宅小區設計為例,總結了該項目所采取的生態綠色建筑設計要點。為設計具有中國特色文化氣質與內涵的城市生態住宅提供了思路。
作者:黃燕花單位:廣東省輕紡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