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是圖書館服務的物理表現,它既具有室內設計的一般屬性,也具有其作為公眾閱讀空間的獨特性。
1.1室內設計的內涵
依據文健主編的《室內設計》一書,室內設計是指人們根據建筑空間的使用性質,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的室內環境,以滿足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而進行的空間創造活動,主要包括:對空間、色彩、材質、燈光和陳設的設計,以及對室內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的設計。由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室內設計“是一種人類創造和提高自己生存環境質量的活動”,它的設計理念、手段及目的,都承載著人們對生存、生活的需求和期待。然而由于人類需求的動態發展性和建筑空間的靜態穩定性,室內設計呈現出一種現時和未來的沖突性,成為一項具有一定時代印跡的發展性活動。所以,如果要想將這種“沖突性”轉化為“融合性”,就必須把握該建筑空間的元功能需求,才能在設計當中避免背負過重的時代需求而忽略了對未來的留白。
1.2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的基礎
閱讀是圖書生命價值的體現,而讀者則是圖書館生存價值的體現,所以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的元功能需求就是如何更好地滿足并提升讀者的圖書館體驗,以鼓勵讀者的閱讀行為。而要實現這點,一個必要的基礎就是對讀者閱讀行為和圖書館業務流程的深入體察,并能將這些調研成果很好地運用在圖書館的空間設計當中。而這個基礎也正是開卷的圖書館設計不落窠臼之處:首先,開卷擁有數年的圖書館咨詢和培訓方面的經驗,如覆蓋1萬多名圖書館員工的“前沿網絡培訓課程”(Frontline),使得開卷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和圖書館員有著關于工作第一線的了解。其次,開卷通過它的社區讀者服務活動和圖書館服務業務,建立了成千上萬份讀者觀察報告,而且通過它的“前沿網絡培訓課程”也搜集了5萬多條讀者采訪紀錄,對讀者的閱讀行為和習慣有著深入、細致的觀察。再次,開卷既擁有自己的圖書館設計團隊,也有和建筑設計師和承包商的多年合作經驗,所以在實際設計當中,它能夠將上述調研成果和被設計圖書館的具體需求恰切地融入在圖書館的空間設計當中,真正做到“以讀者為中心”。
2“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
依照設計的步驟,室內設計可分為空間規劃、空間環境設計、家具的選擇與陳設三大部分。下面,筆者將依照這個順序對開卷的圖書館內部空間設計做詳細解讀。
2.1開放、流暢的空間布局
空間規劃是室內設計的首要步驟,“是指根據不同室內空間的功能需求對室內空間進行的區域劃分、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做空間規劃時,開卷會充分考慮到圖書館的優先受眾和服務,然后設計出一個能兼顧不同年齡讀者群、不同資源類型和不同圖書館活動的區域劃分方案,而每個區域的規模和位置,則要依據圖書館的具體情況而定。概覽開卷的圖書館空間規劃案例,其設計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2.1.1開放性
開卷的空間規劃大部分以虛擬空間的形態呈現。“虛擬空間是一種無明顯界限,但又有一定限定范圍的空間類型。它是在已經界定的空間內,通過界面的局部變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間形式,將一個大空間分隔成許多小空間”。這種界面的局部變化,主要是依靠非實體墻的虛擬分割來實現的,如通過列柱、燈具、書架、座椅等家具的排列構造,以及色彩和燈管的變化等,對空間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切分感。這樣的虛擬分割手法使圖書館在整體上呈現一種開闊的形態,符合圖書館作為公眾閱讀環境的開放屬性,同時又便于圖書館功能區域的增減與更替,確保了空間發展的可持續性。而大空間的分割又可以使圖書館在有限的空間中開展多種類型的服務,同時也便于圖書館資源能以不同主題在不同空間區域的形態呈現,這樣既便于讀者的快速選擇,也有利于相鄰區域的互動,挖掘、激發讀者的潛在需求,開放讀者的閱讀選擇。
2.1.2流暢性
流暢性是開卷的圖書館空間規劃節奏的一種體現,指讀者在館內體驗中有始有終、有起有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視野的通透感首先,虛擬空間的形態能夠讓讀者在入館時快速概覽圖書館的全景;其次,在主要功能區的設計上,開卷也盡量保持主要功能區在整個空間視野中的可見性。例如,沿著兩條虛線可以看出,讀者無論是從西北門入館,還是從正中門入館,都可以在書架陳列時特意留出的視野線中看到里面的人工咨詢臺。(2)移動的連續性開卷研究了讀者在圖書館的移動特點,如讀者會在哪兒拐彎、會走多遠、在哪兒停下來,設計出般的幽曲布局。這樣的空間布局,“既確保了館內人流的通暢,避免了擁堵,還能誘導讀者不斷探索,深入瀏覽”。(3)功能的貫穿性功能的貫穿性是指讀者在“進館—瀏覽—停歇—借閱—出館”整個過程中,隨時可能產生的服務需求都能得到高效、高質的滿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此呼彼應”的服務設計主要包括:導覽圖設計、自助服務設計、快速選擇設計、人工咨詢和流通服務臺設計。服務設計的“此呼彼應”是服務設施在館內覆蓋完整性的體現,包括入館區域設計和館內區域設計。入館區域,即圖書館入口區域,可分為館外和館內區域。例如,中lift(電梯)出口之外的方形區域都屬于圖書館入口處的館外區域,這個區域是設置圖書館導覽圖的重要區域。
對于初次到訪的讀者,可以通過導覽圖快速了解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布局,從而決定從哪個門入館或去向圖書館的某一層甚或某個區域。圖書館入口處的館內區域是設置“讀者自助服務設施”和“快速選擇區”的必選區域。快速選擇區是為了滿足在館時間較短的讀者的需求和解決圖書館一些圖書長期無人借閱問題而專門設置的小型閱覽區。它可以僅僅是一個小型的臺面式書架,圖書正面朝上擺放在上面;也可以是由一排書架和桌椅所構成的獨立閱覽區;還可以是相連的書架中的某一個書架。而貫穿館內外區域的服務設計為人工咨詢和流通服務臺。一般咨詢臺的設置都在館內,但也有在館外的,如布蘭肯哈斯特圖書館(BrackenhurstLibrary)入館處的咨詢臺,一半是在館內,一半是在館外,這樣方便了不能入館的讀者進行咨詢。而與入館區域服務相呼應的便是散落在館內的服務設計。例如,設置在每層樓梯轉角處的服務內容導覽圖,右側中兒童閱覽區的自助借還機,多個閱覽區樞紐位置的人工咨詢和流通服務臺,“小說(Fiction)”類圖書中設置的“快速選擇(”QuickChoice)。這些散落在各處的服務設計和入館處的服務設施共同構成了整個圖書館的服務體系,方便讀者更加便捷地獲取服務。②“移步移景”的閱覽區設計根據開卷的調研,75%的讀者依靠瀏覽來選擇圖書,而在依照A~Z排列的圖書區瀏覽時,沒有一個讀者的行走范圍超過G區。由此開卷構建出“移步移景”的閱覽區形態,來降低讀者瀏覽的疲倦感,并試圖激發讀者的深入瀏覽行為。
“移步移景”是指讀者在瀏覽時,不斷有新的景象呈現,有新的瀏覽體驗產生,具體的設計手法有:第一,曲線式的書架排列。開卷在書架的排列形態上一改往日的直線并行式,而是采用富于變化和動感的曲線式。曲線形態符合人行走隨意、自由的無規律性,會讓讀者的身心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曲線式的書架所造成的錯落布局,可以讓讀者一覽資源布局,更快地定位到自己想要去的區域;借用幽曲的書架排列,可以讓整體的布局形成一種如框景法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感,激勵讀者深入瀏覽;幽曲的書架,也是劃分空間區域的重要手段,通過書架的組合、環繞,創造出一片獨立的閱讀區域,區域中可陳列供讀者逗留閱讀的桌椅、電腦等。總體來說,這種幽曲的書架排列形態激發了讀者深入瀏覽探索的興趣,緩解了直線延伸式書架所帶來的呆滯和疲倦感。第二,不同空間性格的創造。想要讓讀者不斷產生新的閱覽體驗,除了幽曲書架的“誘讀深入”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柳暗花明”后的“又一村”的設計。根據每個子空間的功能或子區域館藏資源的主題,通過色彩、標識、布景、桌椅等元素的排列,開卷在整個大空間中分割出性格不同的小空間來輔助讀者的快速瀏覽,吸引目標受眾。具體的構造手段,筆者在下文的空間性格部分將詳細闡釋。第三,穿針引線的細節設計。燈光、色彩、標識等的設計既是切割空間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對讀者在圖書館的整體體驗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彎曲、延伸的吊燈既調劑了過于沉靜的空間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誘導著讀者的移動;地面色彩的起伏變化和標語、圖案的設計既起到分割空間區域、凸顯資源主題的作用,也在總體上連接著不同的區域,保持空間整體風格的一致性和資源的完整性。③相契相融的關聯功能設計開卷將在主題上相近或相連貫的功能區在空間區劃上進行一定的融合,以更好地滿足讀者對同一主題資源或服務的多項需求,如在計算機圖書閱覽區或影視戲劇圖書閱覽區設置一定數量的用戶計算機供讀者隨時上機操作或視頻觀看。
2.2空間性格的創造
圖書承載著作者的性格,閱讀承載著讀者的性格,空間承載著身處其中的圖書、讀者的性格。“空間性格是空間環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反應的人格化”。不同的空間元素排序,形成不同的空間環境;不同的空間環境,映射出不同的空間性格。構建與圖書、讀者性格相協調的空間環境,既有助于提升讀者閱讀的心理舒適度,也有助于增強圖書對目標受眾的吸引力。
2.2.1空間環境的營造
圖書館的空間環境設計如同書的寫作,既要有內隱的“統一主題”,又要有外顯的“情節起落”,如此方能引人入勝。首先要確定整個空間的主格調。例如,是典雅古樸的還是時尚現代的,是沉靜穩重的還是開放靈動的,是溫暖的還是寒冷的,是人文的還是科技的,等等。主格調的清晰度與讀者對圖書館的認知度緊密相關,主題格調越模糊、越復雜,讀者對圖書館的感知和記憶就越膚淺,但主格調越清晰卻并不意味著讀者對圖書館的認知度就越深入,因為有時過于突出的單一格調可能會湮沒了圖書館多主題的館藏實況,所以空間主格調的表現手法要內隱。例如,開卷設計的富維爾•克羅斯圖書館(FullwellCrossLibrary),在主格調的創設上采取了灰色的地板、白色的墻面、藍色的書架這樣一種穿線式的設計手法,既不突兀也不模糊。其次是子空間環境的營造。子空間環境其實是對不同功能區內容和目標受眾的一種映射。通過空間元素及其排列方式的變化,子空間在整體空間中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性格,如上述的富維爾•克羅斯圖書館,開卷在其兒童閱覽區改用橘黃色的書架、淡綠色的座椅及一個打開的書本墻,營造出天真、活潑的視覺感來吸引目標受眾,但地板的色彩、圖書的主題標識牌及桌椅依然與整體格調保持一致。
2.2.2元素設計
空間環境是由空間元素的排列構成,每種空間元素有其獨特的屬性和空間構造力。
(1)色彩、照明設計
通過對色彩與照明的合理設計與規劃,可以更好地展現圖書館空間的視覺效果,營造出特定的空間氛圍來引導讀者的瀏覽,調節讀者的閱讀情緒和閱讀疲勞。例如,將兒童閱覽區的墻壁粉刷為淡綠色或粉紅色,既能非常醒目地吸引目標讀者,也符合兒童的視覺心理特點,有助于松弛其閱讀情緒,提升其閱讀的愉悅感。
(2)地面設計
開卷對地面的設計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利用地面色彩和紋理的起伏變化來分割和連接空間;二是利用地面粗體標語來標識區域或引導讀者的閱覽。
(3)標識設計
許多初入圖書館的讀者,因為不熟悉圖書館的館藏布局而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區域,所以這時候清晰的標識設計就會顯得非常重要。設計合理的標識要綜合考慮到圖書館的建筑風格、空間規模、照明設計、館藏目錄及標識的地理位置、目標受眾、色系等因素。圖書館標識主要包括:服務布局圖、導向標識、區域標識、資源分類標識。服務布局圖,一般設置在圖書館或閱覽室的入口處及樓層拐角處。導向標識,包括館外的圖書館位置導引標識和館內的服務、資源導引標識等。區域標識,是對子空間的標識,如“兒童閱覽區”、“自主服務區”、“快速選擇區”等標識。資源分類標識,包括主題標識、分類號標識,其中主題標識可以是文字標識,也可以是圖案標識。相對來說,分類號標識利于圖書館的圖書排架,而主題標識則利于讀者的瀏覽、查找。
(4)圖案設計
圖案的設計包括標識背景圖和空間裝飾圖的設計。標識背景圖既是對標識的一種凸顯和美化,也是對空間環境的一種點綴和修飾。空間裝飾圖“可以為讀者營造虛擬的閱讀環境,讓讀者在閱讀時有身臨其境感”,同時也起到美化環境、標識區域的作用。
2.3家具的設計與陳列
家具的選擇與陳設,關系到讀者在圖書館閱讀的舒適性,同時也影響到圖書館空間環境的裝飾效果。圖書館的家具主要指書架和桌椅。這些家具在空間中除了有實用功能外,還“充當著各種空間關系的特定構件,來調節內部空間關系,變換空間使用功能,或提高空間的利用效率”。
2.3.1書架
關于書架的陳列,筆者在上文已闡述,此處主要談一下書架的設計。書架的設計包括書架的制作和裝飾兩部分。
(1)書架的制作。
開卷制作的書架,從形態上講,分為完全封閉式、頂部開放式、魔方式。完全封閉式,即傳統的上下封頂書架。頂部開放式,即在書架的最上層不設頂蓋,以便讓更多的光線照射在頂層,使常被人們忽略的頂層圖書有較好的展示。除了頂部的開放燈光設計外,在書架底部,開卷還安裝了小型的LED燈來增加底層圖書的光亮,同時也給整個空間的書架勾勒出一種線條感,增加了對讀者移動的誘導性和書架的美感。魔方式,即書架的每層是一個個的立方格子,有時一個大立方格子里又切分成幾個小的立方格子。這種如魔方般的書架能使圖書有別樣的展示形態,符合年輕人標新立異的時尚追求。雖然3種書架形態各異,但在具體的內部構造上卻有著共同之處:一是微傾的設計細節。開卷設計的書架,每層置書的隔板都是略略上傾的,使得陳列的圖書呈現一種后仰的形態,以便圖書更好地映入讀者眼簾。二是書架的可活動性。開卷所設計的書架都是可拆卸、重組的,這樣方便圖書館根據館藏規模的變化,增減書架的長度、高度,甚至改變書架的排列形態。三是書架頂部的資源類型標識牌。開卷在所制作的每一個獨立書架的頂部,都會設計一個資源標識區域或資源標識牌,這樣在書架組合起來時,同一主題的圖書會有相連的數個標識牌集中映入讀者眼簾,方便讀者一覽即知該區域的資源主題。
(2)書架的裝飾。
書架的裝飾,主要指色彩和圖案裝飾。根據資源的類型和主要受眾,在保持整體風格一致的前提下,開卷對不同區域的書架采取不同的色彩方案,對不同資源主題的標識牌設置不同主題的背景圖案,有時也在書架側立面裝飾不同的主題圖案來表達該書架圖書的主題內容。
2.3.2桌椅
桌椅在圖書館空間中主要發揮的作用:一是供讀者歇息之用,所以提供足夠多的桌椅可鼓勵讀者逗留閱讀。二是分割和裝飾空間之用。環曲排列的桌椅,既可以環繞成圈形成一個獨立的區域,也可以彎曲成線形成一條讀者閱覽引導線;而通過桌椅色彩、造型的區域變化,既起到區分空間的作用,也起到裝飾美化環境的作用。雖然我們可以對桌椅做各種作用的解讀,但在設計當中,開卷首先注重的還是它們的基本功能——供讀者歇息。桌椅的設計是鑲嵌在圖書中的實物一項人體工程學活動,要盡量確保桌椅的選材、高度、寬度、造型等既符合讀者的生理特點,又符合讀者的心理特點。例如,兒童的座椅要貼近地面、造型可愛,老年人的座椅要相對較高且有靠背;電腦椅的靠背貼合人體脊柱的內曲設計,與電腦桌的相對高度要貼合使用者視線的水平線等。
2.3.3資源展示
好的資源陳列方式具有一種無形的自我宣傳力,既能將資源本身的主題內容清晰、快速地展示給瀏覽的讀者,又能主動吸引目標讀者。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開卷在資源展示方面做了如下精心設計:
(1)資源導向設計
圖書館資源的展示設計應該是從讀者尚未踏進圖書館的那一刻起,通過服務布局圖、導向標識、區域標識、資源分類標識這一系列的標識設計,一步一步地將讀者引至資源前面。
(2)圖書展示設計
除了上述的曲線式書架排列、獨具匠心的書架制作、微傾的資源陳列形態、直入眼簾的分類標識設計等,開卷另一個獨特的設計就是圖書主題實物的鑲嵌,如在鳥類主題圖書中嵌入一盒博物館的珍藏鳥蛋,這樣既凸顯了圖書的主題,又增加了讀者閱讀的趣味性,同時也對博物館做了宣傳。
(3)快速選擇區的設計
快速選擇區的設計源于4項圖書館調研結論:一是讀者的平均在館時間是5分鐘,二是75%的讀者依靠瀏覽來選擇圖書,三是圖書越少越便于讀者選擇,四是圖書館一些圖書長期被埋沒在書架中無人借閱。快速選擇區的3種設計形態,筆者在上文已有描述,圖書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斟酌設計,也可以有不同于這3種設計形態的創新。
3結語
總結開卷的圖書館空間設計,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思考。
3.1以讀者為中心的設計視角
開卷的圖書館空間設計,從空間的規劃到子空間性格的構造,從設備、家具的陳列到圖書的展示方式等,無處不蘊藏著一種讀者體驗的視角。這既是開卷“讀者發展”的創始宗旨的體現,也是開卷對圖書館空間本質的一種認知。它給了我們在圖書館空間設計中以不變應萬變的設計理念:以讀者為中心。當下,我們很多圖書館存在著老館搬遷新館重建的現象,除了城市發展的外部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內部原因就是老館有限、僵硬的空間服務力。而在新館的建設當中,又存在著追求大館舍、大空間的風氣,然而“大”是否就真的符合讀者的需求呢?在信息劇增的時代,對有著信息選擇困難的讀者來說,是“大”更能滿足讀者信息需求,還是“快”與“準”更能滿足需求?而對于我們正在邁進的知識時代,讀者又有怎樣的需求變化呢?這些,也許才是圖書館空間設計中該思考的元問題。
3.2基于實踐調研的設計創造
以讀者為中心,不能流于口頭宣言,而要基于對讀者閱讀行為和心理的深入體察的基礎之上。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開卷的每項設計基本上都蘊藏著它的一個調研結論,如快速選擇區、曲線式書架等。其實從開卷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一開始開卷的關注點就在讀者和閱讀,而圖書館空間只是它實現研究理論的一個承載體。所以說,開卷是在創造空間,而不僅僅是構建。而對于圖書館,有這么多便利的觀察研究條件,是不是更應該有所“創”樹?
3.3注重人文關懷的細節設計
人文關懷是近些年來圖書館學界的一個高頻詞匯。對于人文關懷,不同學者有不同角度的解讀。圖書館作為一個服務民眾的社會機構,其社會認可度、熟知度并不容樂觀,所以筆者的認知是:如何讓更多的讀者知道圖書館,進入圖書館,并記住和愛上圖書館,這就是目前圖書館最應該具有的人文關懷。而在開卷的設計當中,我們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這點,館外的導引標識、館內“此呼彼應”的的服務設計、獨特的空間性格的營造、滿含關懷的書架和座椅設計等,都是為了吸引讀者、留住讀者,提升讀者閱讀的舒適感和愉悅感,以及對圖書館的認知程度。而這也正契合了先輩們對圖書館服務內涵的解讀:讓圖書走向讀者,讓讀者走向圖書;每本書都有其讀者,每位讀者都有其書。
作者:丁娜單位: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