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模具設計教材內容的完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塑料注射成型工藝及設備
(1)注塑機型號的錯誤及其附屬裝置(設備)內容的缺失。對于常用注塑機的型號,目前的教材上幾乎都是模糊的介紹是引用國家標準及輕工部、機械部標準,對于注塑機具體型號表示,還給出了相應字母所代表的意義,例如S表示塑料機械、Z表示注塑機、Y表示螺桿式等等。但是,在目前企業中使用的注塑機的型號,幾乎和教材中所述型號完全不符。目前,注塑機的型號,幾乎都是各個公司根據自身的編號規格進行編號,每個公司間產品型號沒有可比性,只能根據型號規格參數表進行注塑機之間的比較。對于注塑機,還有一些配套的附屬裝置(設備),教材中沒有給出。例如,料斗中用于去除鐵削的磁力架;裝在料斗上方的干燥機;用于自動上料的自動輸送機;用于模具安裝的吊模架;用于強化冷卻的冰水機等等。這些內容的缺失,會讓學生在接觸注塑機實際生產時舉手無措,對學生正常掌握塑件注射成型生產產生不良影響。
(2)注射成型工藝參數的設定與注塑機實際參數設定內容不一致。對于注射成型工藝參數的設定,現行教材中都是溫度、壓力、時間三個參數。但是,在進行注射成型生產時,注塑機的實際控制參數遠不止以上三項。在注塑機進行參數設置時,還有注射速度、螺桿行程、保壓階段速度與時間參數的控制選項、頂出裝置的壓力及運動速度、位置的設置等等工藝參數的設置。這些工藝參數的設置在塑件的成型質量上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現行教材中該部分內容全部沒有涉及,因此學生在實際接觸到注射生產時根本對注塑機無法進行操作,需要再次進行培訓學習后才能了解掌握實際生產中的注射工藝參數的設置。
(3)注射成型塑件缺陷的識別、診斷及消除相關內容不全面。對于注射成型塑件的缺陷,目前有些教材一點都沒有涉及;有些教材進行了講解,但是內容極其簡單,不能反映實際塑件的缺陷全貌,并且缺少對于缺陷的消除辦法的講解。注射成型塑件的缺陷種類很多,例如溢邊、翹曲、頂白、斑點、紋路等等,這些缺陷的產生需要診斷,并提出改進措施來消除缺陷,這方面的內容對以后學生實際生產中對塑件質量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
2注射模結構設計
(1)引用的相關國家標準與現行標準不一致。目前,教材中關于注射模的標準的引用幾乎全部錯誤,全部采用的是老標準而不是最新的修訂版本。在2007年4月1日起,新版關于注射模的標準全面實施。其中新版國家標準將原塑料模中小型模架、大型模架及零件等標準合并修訂,標準包括:GB/T8846-2005《塑料成型模術語》,GB/T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術條件》,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GB/T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術條件》,GB/T4169.1-2006~GB/T4169.23-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GB/T4170-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技術條件》。由于新版標準對模架和零件的尺寸規格作了全面的修改,符合當前國內模具行業的生產實際,因此應在教材中正確引用。
(2)標準件的介紹及選用內容不全面。對于模具設計,模具零件的標準化意義非常重大,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及時說明注射模在設計時可以選用的標準件類別及型號,以便提高模具設計及制造水平。但在目前的教材中,除了引用的相關標準是過期標準外,還缺少對注射模中使用的標準件的正確選用知識。例如,注射模模架、現行23項塑料注射模零件標準中的標準件:推桿、直導套、帶頭導套、帶頭導柱、帶肩導柱、墊塊、推板、模板、限位釘、支承柱、圓形定位元件、推板導套、復位桿、推板導柱、扁推桿、帶肩推桿、推管、定位圈、澆口套、拉桿導柱、矩形定位元件、圓形拉模扣、矩形拉模扣等。除了專用塑料模國標件外,還有螺栓、彈簧等其他通用標準件。這部分內容的缺失,對學生在注射模設計中提高標準件的使用率非常不利。
(3)模具基本結構介紹與實際常用模具結構的差異。這個差異,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是模具成型零件的設計部分。現在實際設計生產中的模具結構幾乎采用的是整體嵌入式的型腔、型芯設計,并采用沉孔嵌入法進行固定。但是,這種模具結構在現行塑料模教材中幾乎沒有進行整體介紹。第二,是雙分型面模具的結構設計部分。現行塑料模教材,對于雙分型面模具的基本結構,還是以定距拉板式、擺鉤式或者彈簧定距拉桿式模具結構為主。但是現實的生產中,二次分型機構目前采用的幾乎都是拉模扣設計;模架選用的是標準點澆口模架或者簡化點澆口模架。第三,是模具的一般結構零件部分。目前的注射模設計中幾乎全部采用的是標準模架,教材中選用模具的基本結構應和實際標準模架相同。但是現行教材中的模具結構圖不規范,有很多模具典型示意圖甚至還采用模腳結構,完全不符合實際。以上這些部分的內容幾乎與現實設計的模具結構不符,導致學生幾乎對這些常用模具結構不熟悉,會在剛進入模具設計工作時常常陷入被動的狀態。
(4)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計算與實際設計過程不符。目前教材中關于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計算都是采用公式進行分類計算,即按照型腔的徑向尺寸、深度尺寸;型芯的徑向尺寸、深度尺寸;中心距尺寸等5類尺寸進行公式計算。該計算方法有典型的缺陷,就是計算尺寸數值多、計算出的塑件放大模型需要重構、塑件中大量圓弧過渡尺寸無法分類計算等問題,在現實設計中該類計算方法幾乎不能被使用。實際設計中,一般采用的是對于塑件直接整體進行收縮率的放大,再根據塑件的尺寸公差確定模具制造公差。這部分內容,教材內容是與實際設計過程完全不符合,需要在教材中進行說明。
(5)側向成型與抽芯機構中的斜頂抽芯結構內容缺失。在實際模具設計中,對于塑件的外側倒扣一般采用斜導柱抽芯機構,對于塑件內側的倒扣一般采用斜頂抽芯機構,也可稱為斜推桿或斜銷抽芯機構。斜頂抽芯機構的特點就是能在成型倒扣的同時也能在塑件脫模時推出塑件,并且占用模具空間小。這種在日常廣泛使用的抽芯結構,在目前的大多數的塑料模具教材中沒有出現過,或者是沒有仔細進行講解過,值得廣大教材編者思考。
(6)熱流道模具設計相關內容較簡單。目前,熱流道技術在注射模使用越來越廣泛,大有取代普通注射模的趨勢,因此關于熱流道模具設計的內容應該增加并加以細化。現行教材中關于熱流道模具設計,就是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并沒有對于現在常用的熱流道結構進行仔細講解,不能符合現行注射模需要。由于熱流道模具設計中關于熱流道的零件均為外購件,所以可以側重于熱流道零件的選用及澆注系統中流道的設計。
(7)模具設計的名稱術語與實際企業使用名稱不符。由于目前國內的注射模的設計與制造主要以外資及港臺企業為主,因此在這些企業中關于注射模所使用的名稱術語及英文縮寫也具有其獨特的名稱,但是這些名稱并沒有在國內的塑料模具的教材中出現,因此學生在畢業后進入相關企業工作時會出現迷茫,搞不清本公司所使用名詞的實際意思。例如,模仁、入子、靠破、插破、司筒、大水口、細水口等等這些港臺地區的模具術語名稱,以及英文縮寫SP、KO、G.B.、EGP等,應該在教材中進行添加說明,與國內的模具名稱進行對接。
(8)模具設計中的一些細節部分與實際脫節并部分內容欠缺。例如,用于模具精定位的圓形定位元件、矩形定位元件;用于模具運輸過程中防止模具動定模移動的鎖模片;用于模具起吊用的螺紋孔;用于冷卻水道的快接水嘴及堵頭;用于推出機構復位用的彈簧的類型及其相應的顏色;整體嵌入式模具設計中的動定模板間隙、開框尺寸及固定螺栓等等,這些關于注射模設計的內容在現行的教材中,與實際設計內容是脫節的并有些部分欠缺。
3改進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了現行塑料模具相關教材中的與實際設計生產中不符合的內容以及缺少的內容,因此要在以后的教材編寫過程中認真加以改進,對相應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增添,要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確保引用標準的有效性。對于教材中引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信息,要及時與當前有效標準保持一致,切不可引用過期標準,保證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2)跟蹤市場保證標準件的可采購性。對于模具標準件,應當根據市場供應情況進行及時的增刪,證教材中的標準件能在市場上買到,也要盡量保證市場上供應的標準件能夠在教材中進行說明。
(3)關注最新設備、原料信息。對于出現的新設備、新原料信息應盡快在教材修訂時增加相應內容進去使得現實生產與教材的零距離。
(4)選用實際設計案例保證教材內容的現實性及可靠性。在教材的編制及修訂過程中,應避免隨手畫一張圖紙就作為教學模具示意圖,盡量選用實際生產中應用過的實際設計案例,。這樣可確保教材內容實用型,又增加了教材內容的現實性及可靠性。
(5)保證教材內容與實際模具發展方向一致。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也日新月異,因此我們要緊跟注射模的發展前沿,把現實生產中應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教科書的同時就能夠掌握最新注射模技術。
4結束語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教材問題主要在于內容沒有跟隨科學技術的進步,教材的編寫者沒有重視教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的沒有收集最新技術資料,從而導致目前該類教材的諸多問題。通過以上對于教材內容的分析及提出的改進措施,只要認真踏實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及完善,可有效提高該類教材的質量。
作者:任長春單以才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