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圖書室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1.1重要的文化知識服務中心校園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得高校圖書館成為學校重要的文化知識服務中心。20世紀開始的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和科技的融入使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了質的飛躍,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隨著國家和學校對圖書館投入的日益增加,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服務的核心機構,在承擔傳統的圖書組織、整理和借閱功能的同時,積極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品質。尤其是各校紛紛新建外形美觀、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新圖書館,充分吸收和利用了現代建筑、能源、環境、IT等技術,使得它們不僅僅成為讀者的交流園地,也成為綜合文化服務的陣地以及新技術集中應用和展示的場所,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數字圖書館,實現了傳統圖書館業務服務的數字化,更重要的是它是校園文化生活、校園文化需求和現代科技發展的深入契合,將校園文化服務融入圖書館服務、互聯網服務、移動服務整合體中,實現了傳統文化、網絡文化與科技文明的深度融合。
1.2重要的文化信息貯藏中心館藏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學管理使得高校圖書館成為學校重要的文化信息貯藏中心。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2年3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在總則第一條中就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收藏有人類歷史進程中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是校園最主要的精神文化資源,有力地支撐著不同類型的校園文化。同時,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和學校的基本教育設施,為更好地配合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高校圖書館不斷對館藏資源的數量、類型和結構進行科學管理,通過對館藏多文種、多類型、多載體文獻的科學組織與服務向讀者提供高文化品位和學術品位的信息資源,為師生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尤其是近些年一些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文化數據庫建設,更為文化信息貯藏中心角色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重要的信息交流與咨詢中心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使高校圖書館成為師生科研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信息交流與咨詢中心。作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高校圖書館雄偉的外觀設計、整潔的館舍布局、寧靜的閱覽空間、便利的借還方式、個性化的讀者空間和先進的現代化設施為高校師生提供了舒適的信息交流環境,為讀者沙龍活動、文化作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質條件。除此之外,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理念使高校圖書館不斷提升服務的軟實力,較好地滿足了讀者各種文化信息的需求。
2高校圖書館實現校園文化引領功能的路徑
作為學校文化形態和文明象征并承載著獨特使用功能的建筑體和知識聚集地,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文化引領功能,這種引領功能對于任何一個高校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近幾年來,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引領功能已成為學校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在學校科學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承擔起校園文化的引領功能是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的責任。實現這種引領功能的路徑選擇頗多,總結起來,以下四條路徑應放在重要的位置。
2.1正確理解和定位文化引領功能的內涵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圖書館文化形成于圖書館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價值觀念、價值體系以及物質、精神和制度的表現,它是由多種要素相互滲透、制約并具有層次結構的有機綜合體。其中,精神文化為核心層,它是圖書館理念、價值觀念、行為舉止以及外部形象、學術環境等的具體體現,依此指導圖書館的各種行為活動;制度文化位于中間層,它具有保障性和中介性的特點。圖書館工作目標的實現、圖書館精神面貌的確立、圖書館環境的建設與維護等均需要制度文化作為保障。同時,制度文化又在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精神文化通過這一中介轉化到物質文化;圖書館文化的表層是物質文化,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具有很強的外顯性,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圖1顯示了三個層次圖書館文化的結構及其所包含的要素。
2.2不斷創新管理和服務理念管理與服務理念是圖書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要素,高校圖書館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與服務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是以服務為主導的高校圖書館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管理的必然要求和趨勢。從讀者角度看,“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對讀者需求的理解、挖掘以及主動服務,不斷貼近讀者對各種文化信息的需求,發揮“為人找書,為書找人”的文化引領功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務。這一方面要求館員充分了解本校的學科建設、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情況;另一方面要求圖書館員必須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改革傳統的服務觀念,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引導讀者多讀書、讀好書。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搭建各種信息咨詢與交流平臺,實時滿足讀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從館員角度看,“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對館員的人文關懷、職業生涯設計以及圖書館管理的參與權利。這就要求圖書館管理者在制定內部管理制度時,首先應充分尊重館員的個性差異,以維護館員在工作中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要厘清部門之間由于工作性質的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制定有利于科學考量工作績效的管理制度;其次,要不斷提供館員價值拓展的空間,營造館員價值實現的良好環境,創造各種機會為館員提供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機會;最后,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主體之一,在圖書館各種事務的開展過程中應享有一定的參與權利,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應得到充分尊重。
2.3構建讀者交流的物理與虛擬平臺對學術與文化論著閱讀、鑒賞與研究,以及通過學術會議進行研討與交流是科學、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兩種方式,而高校圖書館恰好可以以自身獨特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優勢滿足讀者、用戶對此的渴求。正因如此,近幾年高校圖書館已逐漸成為學校甚至社會拓展和強化知識傳播、文化交流功能的重要平臺之一,在學校乃至社會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學規模不斷擴大、課題研究任務日益加重、師資學歷逐漸提升等諸多現實問題造成了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越來越疏遠,由此帶來一定意義上的文化缺失,為了彌補這種愈加嚴重的文化缺失,高校圖書館有責任也有能力搭建一個師生學術思想文化交流引領平臺,通過學術報告廳、會議室、多功能展覽廳甚至個人學習共享空間等物質層面的建設,滿足交流平臺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同時,通過主辦讀書沙龍、用戶培訓、閱讀推廣、學術講座、文化成果展等各種交流活動,滿足讀者對文化信息的渴求。除此之外,還可以應用web2.0、社會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從虛擬層面構建師生交流文化的引領平臺。
2.4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制度文化是圖書館文化提升與影響力擴大的基本保障。近年來,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理念的不斷改革創新,促進了圖書館由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這就要求管理制度必須跟上管理改革的步伐,以保證圖書館的科學運轉。因此,建立健全理性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與服務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綜合性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業務工作制度三個層面。這其中既包括明文規定的規章制度,如辦館宗旨、服務規范、資源管理規則、讀者規定、業務規則、員工守則、業務發展規劃等;也包括長期形成的道德規范、館員的精神面貌、館員之間互尊互愛的禮儀習慣等柔性制度。無論是柔性不成文的道德規范還是剛性成文的規章制度,它們都在圖書館活動中形成了一定的內在約束力,進而提升了制度文化的影響力,保障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引領功能的高效發揮。
總之,高校圖書館既是向校園文化建設中輸入信息流的重要窗口,又是師生繼承前人文化遺產、豐富并完善自身文化修養的重要場所。高校圖書館特有的功能和地位決定了它已成為校園文化的標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引領功能。為此,高校圖書館應在原有功能基礎上不斷延伸和深化,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姚曉春單位: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