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焊片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焊片是現代工業中使用較為廣泛的沖壓產品,其主要特點是尺寸小、形狀復雜、厚度薄、精度高等。現通過對焊片沖壓成型工藝過程及成型難點的分析,確定了成型工藝方案,優化了模具結構設計。結果表明,該模具結構合理,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關鍵詞:
焊片;成型工藝;模具
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使連線片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且對產品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沖壓模具是沖壓生產的主要裝備,其設計是否合理,對沖壓件的表面質量、尺寸質量、生產率以及經濟效益影響很大。因此,研究連線片沖壓模具的設計,有利于提高連線片的各項技術指標和模具設計效率。
1工藝分析
焊片零件尺寸如圖1所示,材料為H62,厚度為0.6mm,具有良好的沖壓性能,零件無尖角,對沖裁加工較為有利。零件中部有一個圓形孔,孔的最小尺寸為準6mm,滿足沖裁最小孔徑dmin≥1.0t=0.6mm的要求。所以該零件結構滿足沖裁要求。焊片產品要求表面光滑,毛刺高度≤0.1mm,同軸度≤0.05mm,該產品要大批量生產,對于未注公差尺寸遵循IT12精度等級要求。從產品尺寸中可以看出,該產品整體尺寸要求不高,但是形狀尺寸和表面精度要求高。根據產品工藝分析,該工件包括落料、沖孔兩個基本工序,可以有三種工藝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沖孔。采用單工序模生產。方案二:落料—沖孔復合沖壓。采用復合模生產。方案三:落料—沖孔級進沖壓。采用級進模生產。方案一模具結構簡單,但需兩道工序、兩副模具,成本高而生產效率低,工件精度低,不適合大批量生產,難以滿足該零件的年產量需求,當然更難以滿足顧客的要求。方案二采用復合模,成本高,調整維修較麻煩,使用壽命短。
模具易損壞,并且沖壓后成品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時會影響沖壓速度和產品質量,操作不方便。方案三采用級進模,也只需一副模具,可以減少模具和設備的數量,提高生產率,并且操作安全,便于實現沖壓生產自動化,在大批量生產中效果顯著,工件精度也能滿足要求。通過對上述三種方案的分析比較,該工件的沖壓生產采用方案三為佳。
2排樣設計
合理排樣及選擇適當的搭邊值,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保證工件質量及模具壽命的有效措施。其中,排樣設計包括排樣圖的設計、搭邊值和條料寬度的確定、側刃的選擇,并且排樣設計還直接決定了模具結構設計。通過分析,產品可能的排樣方式主要有圖2所示兩種,方案(a)材料利用率是53.6%,方案(b)材料利用率是67.4%,比較以上兩種裁剪排樣方法,應采用方案(b)進行沖裁。
3模具結構設計
焊片的模具結構如圖3所示,設計特點如下:(1)該模具結構我們采用對角導柱模架,不僅保證了模具的導向精度和穩定性,而且還保證了模具沖裁間隙的均勻性和產品質量的穩定性。(2)由于該焊片采用多工位級進模,條料的步距依靠側刃保證,條料的導向靠導料板來保證,這樣的定距和導向裝置條料可實現自動送料機構進行送料,降低了條料送料誤差,大大提高了沖壓生產效率。(3)模具結構中卸料裝置采用彈壓卸料方式,卸料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卸料螺釘和橡膠(彈簧)來調整,該卸料板不但可以實現卸料功能,同時還具有壓料功能,這樣就有力保證了板料在沖壓過程中的平面度,能防止板料變形。產品通過下模的漏料孔取出。(4)本模具中的工作零件(凸模、凹模)選用Cr12MoV,該材料耐磨性和硬度較高,能確保凸、凹模具有較長壽命。在模具設計過程中,為降低成本以及方便后期拆裝和維修,凸模和模柄采用壓入式固定方式。(5)整副模具的設計遵循便于制造、維修,降低成本和易于實現自動化操作等原則。通過對該產品的模具結構進行分析,該模具滿足上面的設計原則。
4結語
經過實際應用可知,該焊片模具結構簡單合理,運行平穩可靠,并且模具設計周期短、成本低、制造和維修方便,保證了產品的精度要求,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該模具是一副高效率、高質量的模具,對其他類似產品的模具設計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鄭展.沖壓工藝與沖模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張慧民.焊片級進模具設計與制造[J].模具制造,2004(3):15-17.
[3]熊保玉.電機定轉子成形工藝與模具設計[J].模具工業,2014(12):25-27.
[4]崔柏偉,鄧衛國.電機定轉子鐵心雙排無廢料級進模設計[J].微特電機,2013(5):71-74.
[5]楊曉光.電機轉子鐵芯級進模設計[J].模具工業,2005(1):17-19.
作者:熊保玉 單位: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