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童石油科普動畫色彩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科普類動畫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科學知識的教育和普及,但是在形式上卻忽略了動畫的靈活性與藝術性。兒童石油科普動畫作為其中的一類,同樣缺乏藝術的表達,尤其是在畫面的色彩處理上缺乏合理的設計。本文主要通過對色彩在動畫作品中的功能性研究,以及對一些熱播動畫影片中色彩的應用分析,探索如何準確合理地設定兒童石油科普動畫中的色彩,從而提高我國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關鍵詞:動畫色彩;兒童石油科普動畫;色彩設計
科普動畫是動畫大家族中的一個分支,依其功能性來說,科普動畫既具有動畫的娛樂性,又具備科學知識的普及性。在對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們也很樂意將它作為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它在視聽效果上優于兒童繪本;在故事情節上優于紀錄片;在知識傳授上優于娛樂動畫;在傳播力度上優于益智玩具。科普動畫最快,也最容易讓兒童理解并接受,成為兒童在娛樂中學習的最佳方式。然而,作為一種功能性極強的動畫,科普動畫卻并沒有像市場上熱播的動畫影片一樣得到蓬勃發展。兒童石油科普動畫作為科普動畫中的一種,不可避免具有同樣的問題,兒童提不起興趣觀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兒童在石油方面的學習和認知,從而影響兒童對由石油加工而成的日常生活用品的節約意識和保護意識。兒童在觀看動畫片時對色彩的認知要遠遠強于對動畫片其他視覺元素的認知,因此,色彩在兒童石油科普動畫中的運用是尤為重要的,對石油科普動畫中色彩的研究就成為了這類動畫能否吸引兒童注意力的關鍵因素。
一、現狀研究
(一)國內發展現狀研究我國現有的石油科普動畫中,三維動畫多為演示動畫,致力于模擬一切制作生產過程,如石油形成、開采、加工的技術過程[1]。這類動畫針對的人群通常是青少年及成年人,在色彩處理與運用方面科學又嚴謹,嚴格按照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設計;二維動畫多為商業科教動畫,主要以簡單易懂的畫面來展現石油的形成原理、加工過程以及石油相關產品等。這類動畫所針對的人群范圍較廣,從低幼的兒童到成年人不等,有許多二維石油科普動畫聲稱是針對少兒的,但是為了確保科學知識的嚴謹,也不敢進行大膽的創意設計,使角色造型缺乏藝術性,場景顯得單調,色彩搭配更是缺乏創意[2],與兒童喜歡的高飽和度,高亮度的色彩相差甚遠,整體色調暗淡無吸引力,無法取得兒童的青睞。
(二)國外發展現狀研究國外的石油科普動畫同樣主要有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兩種表現形式。那些講授自然過程理論如石油加工過程理論的表現形式通常都是三維動畫和增強現實技術,以精確地提供科學知識的可視化[3]。在三維動畫制作技術上,國內與國外并沒有太大的差距,色彩運用上同樣以真實為主。在二維的石油科普動畫中,國外主要有商業科教類和劇情故事類兩種,這兩種無論在知識含量還是視覺效果方面都比國內更勝一籌,商業科教類更加關注知識的講解,在色彩的運用上采用飽滿的色彩和明亮的色調,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劇情故事類例如動畫片《蜘蛛俠》中有一集關于石油知識的科普,在這一集動畫中,大量的石油知識在無形中向觀眾傳達,如石油對市民生活的重要性,石油是黑色的金子等。除了在知識方面的傳達以外,在色彩的處理上也經過了專門的設計,設計者進行了大膽的主觀創作,將石油的顏色和偷石油的反派角色都設定為深紫色,不僅避免了石油原本的黑色與動畫主色調的不統一,也體現了反派角色陰暗的人物性格。由此可見,我國二維的兒童石油科普動畫更加關注的是科學知識的普及,而忽視了動畫的藝術形式,在色彩運用與把握方面缺乏學習研究,缺乏大膽的創新和適當的夸張。在這一方面,兒童石油科普動畫應向國內外各種類型的熱播動畫吸取經驗,探索色彩在動畫影片中的功能作用,合理的色彩搭配對動畫影片視覺效果的影響。從而使我國的兒童石油科普動畫多方面學習經驗技巧,不拘束于科普教育的框架,充分利用動畫的靈活性和包容性,在視覺效果上有更高的提升。
二、色彩在動畫作品中的功能性
人們在認知一件事物時,最先引起注意的就是事物的色彩,據統計,50%以上的動畫觀影者表示動畫片的色彩定位影響著他們對影片的感受[4]。兒童作為動畫片最大的受眾群體,他們對色彩的感受更加突出,這種感受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感受,更是情感上的共鳴。一部熱播的動畫片,豐富而又恰當的色彩設計是成功的關鍵。
(一)色彩與人的情感RudolfArnheim曾說過,形與色的結合是繪畫創作的必要條件,正如人與人的結合是人類所必需的。而色彩是最活躍的表現形式,是人的感知,心理和情感的催化劑[5]。人們看到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心理反應,尤其是兒童。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3到6歲學齡前期的兒童,鮮艷、刺激、明朗、不尋常的色彩會吸引他們,比如高純度的紅色、黃色、橙色、綠色、藍色、白色、黑色等,6到12歲的學齡期兒童在學齡前期兒童對色彩的認識和觀察力上又進行了不斷提升,他們對色彩的明暗和色調有了一定的認識[6]。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對色彩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強,但無論是哪一時期的兒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大面積的紅色會使兒童興奮、激動;大面積的黃色、橙色使兒童感到溫暖、火熱;大面積的綠色會給兒童希望;大面積的藍色會使兒童平和、安靜;黑色和白色會給兒童帶來強烈的刺激等。因此,在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設計中,提高色彩的飽和度和亮度,用大面積的色塊產生視覺上的沖擊,再配合以適當的色彩明暗對比是非常重要的。
(二)色彩與動畫角色設計師在完成動畫角色造型設計之后,通過顏色的處理與搭配,形成五彩斑斕的色彩。動畫角色的色彩通常能夠展現角色的性格和心境。因此,動畫角色的色彩是有情感的,色彩的情感是在角色造型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正面形象角色通常使用暖色系,這樣可以給人鮮明、穩重的印象;反之,大反派則都是冷色系或者飽和度較低的色彩,給人以丑惡的印象,通過對比加深彼此之間善惡的差異[7]。例如在影響了幾代人的優秀國產動畫《哪吒傳奇》中,對角色造型色彩的運用就有巨大的差異,正反兩派從顏色上就可以分辨得出,從而為這些角色的性格特點奠定基礎。哪吒的造型色調以高飽和度的紅色、黃色和藍色為主色調,刻畫了一個善良、勇敢、正義、充滿智慧的小哪吒形象,而其中的大反派妲己和申公豹則以低飽和度的灰色、紫色和黑色為主色調,從整體的色彩搭配上就顯現出妲己和申公豹的狡猾與奸詐。石油作為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主要表現對象,是當之無愧的主角。而石油的顏色多為黑色、褐紅色、黃色、墨綠色,依據兒童對色彩的認知,黃色是最符合動畫角色的色彩,它代表溫暖、自信、陽光、處處給別人帶來光亮的感受,也正貼合了石油的作用。此外,設計者可以根據主觀的設計創作,將黃色的純度和明度提高,達到明亮、有吸引力,而又不刺眼的目的。
(三)色彩與動畫場景色彩在動畫場景設計中最重要的視覺效果就是展現畫面遠近的層次感,根據色彩的明度和純度,可以有效將前后關系拉開,產生畫面的縱深感與空間感,這幾乎在所有動畫片中都有體現,科普動畫作為一種教育類動畫,更多的是對知識的解說,對動畫場景的空間感關注較少,但從動畫片的吸引力來看,增強科普動畫的視覺效果是吸引觀眾觀看科普動畫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場景設定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量的石油加工裝置及儀器設備,通過顏色的對比將前后的設備進行分離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有助于觀眾分辨主次關系,鎖定重點區域,減輕視覺壓力。動畫最重要的背景環境就是場景的構建,作為情節發展的載體,色彩在動畫場景設計中有著重要的作用[8]。在動畫片《螢火之森》中有這樣一幕場景:戰爭結束了,妹妹在戰爭中死去,尸體被焚燒,男主人公哥哥傷心落淚,畫面顏色暗淡了下來,在這種色調的場景下,痛苦的心、淡藍色的眼睛、充滿野性的綠色,反映出了悲哀、憂傷的氣氛,更讓人感到戰爭時代無論是環境還是人們的無情、冷淡漠視都無可奈何[9]。場景的渲染對影片氛圍的烘托具有重要的意義,觀眾通過氛圍產生或喜悅或悲傷的情感,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動畫影片獲得成功。在兒童石油科普動畫中,不僅要有對石油相關知識的解說和表現,更要讓觀眾在觀看和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情感的共鳴,使觀眾感同身受,如石油在加熱的過程中用紅色、橙色、黃色等暖色調進行烘托,使觀眾感受到熱浪滾滾的感覺;當冷卻的時候用藍色、紫色等冷色調使觀眾感受寒冷刺骨。
(四)色彩與故事情節推動動畫影片情節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環境、人物、時間等,而色彩作為推動動畫影片情節發展的一個因素可謂是最隱喻、最巧妙的方式。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父與女》中,色彩的運用向觀眾展示了動畫短片的發展。整部影片的色調為黃褐色與黑白色,其中有五次出現了主色調以外的色彩,而每一次色彩的出現,都代表著不同的時間階段。第一次的淡藍色——女兒長成少女之后,一身淡藍色的衣服站在與父親分離的地方,清新寡淡的藍一方面體現著女兒的純凈,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她心中的憂傷。第二次的灰藍色——女兒成為了一位母親,淺淺的灰藍色衣服顯得內斂、低調,通過衣著的逐漸成熟表現時間的推移。第三次的深藍色——中年的女兒穿著一身黑色的大衣,搭配深藍色的頭巾,衣著更顯成熟穩重,顏色逐漸加深,與父親分離的時間也越來越久,但她對父親的思念依然不變。第四次的白色——女兒到了晚年,白色的大衣在她的身上略顯臃腫,此時的白色也象征著女兒對父親離開的釋然以及女兒的生命也在漸漸淡去。第五次的白色和淡藍色——年邁的女兒最后一次來到父親離開的地方,她穿上了白色的上衣和淡藍色的裙子,白色是生命的結束,淡藍色是初次來到這里的回憶,她帶著自己美好的回憶走向生命的盡頭,走向與父親再次相遇的地方。由此可見,色彩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發面有著與其他元素不一樣的效果,它不僅是視覺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兒童石油科普動畫中也同樣需要表現不同發展階段的色彩,對石油知識的講解是一個過程,在不同的階段石油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得到不同的結果,通過顯而易見的造型來表現這種變化是一種形式,而另一種更為有趣的形式就是用色彩來表現,如將石油在加熱過程中的色彩設計為漸變加深,從色彩的角度表明加熱的程度。如今的科普動畫越來越倡導用故事性和趣味性來代替枯燥乏味,有趣的故事和情節是整部動畫片成功的第一步,而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第一步則是畫面和視覺效果,只有在第一眼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才能將有趣的故事和情節展現給觀眾。因此,在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制作中,如何把握色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三、結語
色彩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成功的動畫影片離不開色彩的把握和運用,科普動畫工作者應不斷挖掘和探索動畫色彩的魅力,通過色彩的細膩表達來帶動觀眾的情緒,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提升動畫影片的視覺效果。根據對熱播動畫影片的色彩分析,我們得出色彩在動畫影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制作中充分考慮到兒童對色彩的情感、色彩對動畫角色性格特征的影響、色彩對動畫場景氣氛的烘托、色彩對故事情節的推動是十分必要的。設計者根據兒童石油科普動畫的主題和節奏來進行色彩的處理和把握,可以提高動畫片的藝術水平,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兒童更好地在娛樂中學習石油知識。
參考文獻:
[1]張竑.數字媒體時代的三維動畫變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2]梁磊.新媒體語境下科普動畫的創作思路及行業發展對策分析[J].四川戲劇,2018
[7]李娜,唐杰曉.色彩情感在國外動畫電影中的應用研究——以《功夫熊貓》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2018,33(08):72-74.
[8]韓琳.動畫色彩設計研究——淺談色彩在動畫創作中的運用[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06):73-76.
作者:李文娟 許寧 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