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下的茶葉企業品牌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遠看色、近看花”,對于消費者來講,對于色彩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對于形的重視。茶葉作為一種民族性商品,其受歡迎程度不亞于咖啡,并且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茶葉已經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國是茶葉的故鄉,自古至今逐漸形成了綠茶、紅茶等六大知名茶類,茶產業的逐漸成熟,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前行與發展。在后經濟危機時代,品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大環境下,塑造更具競爭力的茶葉品牌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將基于視覺傳達設計實際出發,對茶葉企業品牌設計展開探討,以豐富現有研究體系內容,為茶葉企業品牌設計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茶葉;品牌設計
日本《ザィン辭典》將其定義為“給人看的設計、告知的設計”。步入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經濟時代后,品牌的影響力已經擺脫了地域的限制,向全球每一個角落所蔓延。對于茶產業來講,塑造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的產業品牌對于整個營銷工作而言尤為重要。但是現有研究成果中基于視覺傳達設計角度對茶葉企業品牌設計展開的研究鮮少涉及,使得研究領域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空白之處。而本文研究內容無疑能夠彌補此領域的空白,并對實踐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1視覺傳達設計解析
1.1視覺傳達設計含義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是指藝術設計者們利用視覺符號倆向接受者們傳達設計主旨及設計信息的一種設計[1]。在該定義中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視覺符號。所謂的視覺符號是指通過人體的視覺器官-眼睛直接獲取到的能夠凸顯出事物性質的各種符號,例如人們日常廣為熟知的攝影、電影、造型藝術、建筑物、文字等均屬于該范疇。其二,傳達。設計者們利用視覺符號向接受者們傳遞各種信息的過程被稱之為傳達,既可以是個體內的傳遞,又可以是不同個體之間的傳遞,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生物等,一般可以分為“誰”、“把什么”、“向誰傳達”、“效果、影響如何”四個環節[2]。
1.2視覺傳達設計特點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的特點日益明顯,并且逐漸被社會各界所廣泛關注。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前,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以靜態的、平面化的設計為主,其設計思想的傳遞必須依托于有形的物質,如傳統的印刷設計產品等。此種設計信息傳遞手段與途徑受到地域的限制較大,所以信息傳播范圍相對較窄。在互聯網得到推廣普及以及數字時代的到來,視覺傳達設計逐漸開始向動態化、綜合化方向轉變,并且傳播的途徑由單一媒體向多媒體所跨越,最典型的表現在于虛擬信息形象深入人心并被廣泛接受認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印刷設計產品。在傳達方式上,網絡廣告、數字影視廣告、多媒體互動廣告等多媒體技術將文本、圖形、影像、聲音、視頻、動畫整合于一體,使得傳遞的方式日益多元化[3]。此外,在多媒體技術的有力推動下,視覺傳達設計的主體由設計者轉變為接受者,如何滿足其視覺需求成為保障信息傳達效果的前提與主旨。因而在設計工作中接受者主觀傾向色彩越發濃厚,繼而擺脫了傳統僵化思想的束縛,使得傳達方式越發人性化。
2.1蘊茶意于色調之中
目前市場中茶葉品種依據茶色可以分為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和青茶六種[4]。在開展不同茶色的茶葉品牌設計時除了需要充分考慮茶品的檔次以及適用場合之外,還應該顧及消費者的個性化視覺體驗差異以及欣賞習慣,將能夠凸顯出茶色茶品的設計展現在消費者眼前,促使其在不詳細閱讀文字信息的前提下即可以明確該產品的具體信息。例如紅茶(blacktea)是以適宜的新芽葉作為主要原材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工藝制作而成并因其茶色、茶湯以紅色為主而得名。在飲用時口感醇和、回味雋永,所以在品牌設計時應采用暖色調來烘托映襯其品質,促使消費者在產品映入眼簾的第一視覺就感受到濃郁、味厚之意。綠茶(greentea)作為流傳范圍最廣、受歡迎程度最高的產品,具有色澤翠綠、香馥濃烈的特點,在我國歷史中綠茶素有“形美、色綠、香郁、味醇”四絕,被譽為茶中精品。所以在品牌設計時應選用與之相匹配的綠色、藍色等冷色調相映襯,繼而烘托出一種清爽之感。白茶(whitetea)則以白毫滿身、湯色杏黃、滋味醇和為主,設計之初就應該選用清淡、柔和的色調。此方面設計的成功之作為香港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的車仔茶葉系列,即:深綠色底為烏龍茶;紅色底為鐵觀音;淺褐色代表普洱茶,全面映襯出不同茶葉品種的特性[5]。
2.2蘊民族文化元素于品牌設計中
作為我國近現代最為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集》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在強調只有海納百川,才能夠有容乃大。茶葉雖然最早源于我國,但是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逐漸流傳至全世界并逐漸形成了諸多的茶文化,例如鄰國日本的茶道文化、韓國的茶文化等,在豐富茶文化的同時,也對我國茶產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而要想在競爭中求發展,在品牌設計工作中就必須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資源,以渾厚的文化底蘊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并打造出忠誠的“客戶池”。而此種民族文化元素的類型多樣,如中國畫、裝飾紋樣、吉祥圖案、剪紙藝術、少數民族圖案等[6]。上述文化元素已經深深引入到國人腦海之中,并且隨著文化交流逐步擴散至全世界。在品牌設計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將會使得產品在文化方面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具體的設計則應充分發揚兼容并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利用多種設計手法(簡化、夸張、對比穿插、擴散、打散等)對文化元素內容進行重組,促使其既具有古樸底蘊,又不失現代時尚感。此方面的成功案例為“中國名茶”。外包裝的設計采取了我國建筑設計的典型樣式———中軸式,在構圖思維上則采用了享譽全世界的“清明上河圖”作為裝飾。內包裝上分別采用了四個小盒,并且各自描繪著“清明上河圖”不同畫卷內容,組合之后展現在消費者面前一副完整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在設計上古樸、莊重,凸顯出了歷史悠久之感。無論是現代審美還是作為文化藏品,均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使之超越了單純商品的范疇,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品。
2.3靈活運用點、線、面于茶葉品牌設計中
點、線、面是幾何學的概念,為構成平面空間最基本的要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不斷發展之中此種幾何元素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且通過任意組合或者是偶然紋樣抽象構成的畫面具有著一種獨特的視覺美感,使得該種畫風新穎、表現手法獨特的藝術設計手段越來越被視覺傳達設計者們接受與認可[7]。現代藝術設計者們通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逐漸總結出點、線、面的運用并不能夠給接受者傳遞出一個目的明確的設計思想,卻能夠通過簡單的組合為其營造出一個富于想象空間的畫面,從而利用接受者們腦補功能來自主豐富畫面內容,繼而對茶產品形成一種強烈的了解欲望,催生消費采納行為。以我國知名的茶葉品牌“老君茶”為例,在其外包裝設計思路中視覺傳達設計者們并沒有使用復雜的圖形,而是簡單的采用線和面的方式,將普通的山水風景利用裝飾畫的形式傳遞給消費者。消費者在看到“老君茶”的第一眼時,首先就會在腦海中產生一副云霧繚繞、云山穿插其中的仙境,在主觀意識的有意補足之下描繪出仙人品味著“老君茶”的意境,營造出品味此茶可入仙境的意味,為其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提供有力幫助。
2.4將攝影與茶葉品牌設計有機結合
攝影(Photography)是指利用專業的設備器械對影像進行記錄的過程。在視覺傳達設計者們眼中,攝影是將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頻繁事物及影像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8]。將其應用在茶葉品牌設計工作中能夠借助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影像來如實還原出茶葉產品的形態、質感,繼而給消費者傳遞出一種一目了然、值得信賴和親切的感覺。尤其是將攝影內容繪制在外包裝上,能夠一目了然的將云霧繚繞、山巒重疊的自然風光以及茶葉生長的生態環境展現在世人面前,為消費者深入了解該產品提供助力。例如西湖龍井盛產于群巒起伏、景色秀麗的杭州西湖山區,在包裝中將龍井、梅塢等地的優美風光如實描繪出來,能夠促使消費者在看到茶產品后第一時間反映出具體的茶品牌。黃山毛尖產于馳名海外的黃山風景區,海拔高,云霧繚繞,在外包裝中將該旅游景區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和波濤起伏的云海栩栩如生的展現出來,能夠給消費者一種美的享受,使其樂于購買和飲用。
3結論
綜上所述,視覺傳達設計是一種與時代緊密結合的設計,隨著傳播途徑及方式的革命性改變,其所具有的應用價值正在日益凸顯。茶產業作為我國區域支柱型產業,要想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是場景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基于視覺傳達設計之下蘊茶意于色調之中、蘊民族文化元素于品牌設計中、靈活運用點、線、面于茶葉品牌設計中、將攝影與茶葉品牌設計有機結合。希望本文研究內容能夠為茶葉企業品牌設計工作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馬野超,徐海麗.淺析視覺傳達設計中“整理”的重要性———以UNIQLO品牌形象為例[J].藝術科技,2014(4):296-297.
[2]李梓瑄.品牌包裝的視覺傳播研究———以玫琳凱的粉色事業為例[J].東南傳播,2014(6):141-143.
[3]王雅潔.數字時代下視覺傳達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新理念[J].福建茶葉,2016(11):174-175.
[4]程蓉潔.關于視覺傳達專業教學改革的理性探索———以茶葉包裝設計為例[J].福建茶葉,2016(11):184-185.
[5]劉力緒.基于互聯網+視野下茶葉產品的CI品牌策劃與設計[J].福建茶葉,2015(6):27-28.
[6]王利支.當代中國設計活動中審美形態的來源———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例[J].設計藝術研究,2016(4):35-41.
[7]茍曉梅.“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原創品牌的視覺形象設計研究———以女裝品牌“素縷”為例[J].設計藝術研究,2016(5):30-36.
[8]朱濤.從設計審美的文化視角構建鄂西三峽區域特色品牌影響力[J].藝術百家,2013(S1):29-31.
作者:王雅君 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