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纖維藝術對室內環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人類誕生之初,幾乎所有的日常行為、活動都離不開空間的參與。自20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建筑設計科學的深入發展及人文思想的進步,人們意識到對于環境的要求不能僅僅滿足于空氣、陽光等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人產生心理認同感、歸屬感,能營造出豐富多樣生活氛圍的環境場所。纖維藝術作為現代室內空間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充滿自然氣息的軟性材料和豐富多樣的藝術形態,成為連貫室內空間與人的情感紐帶。室內空間環境中的纖維藝術重塑了人類最理想的生活環境。面對過于冷漠和堅硬的建筑外殼,人們更加向往重歸自然的深層感情交融,希望沿著心靈的軌跡去思考體味返璞歸真的人文關懷。在這種語境下,無論是建筑師還是藝術家,都更加關注具有自然而獨特表現優勢的纖維藝術,從而使纖維藝術轉向更為廣闊的大眾生存空間。此外,纖維藝術品與室內空間環境風格的和諧,營造了室內建筑藝術空間,使纖維藝術在環境設計中占有主導地位。而纖維藝術品的親和力和起伏流暢的肌理,也廣泛地改觀了室內建筑空間的環境。相反,在建筑空間中,纖維藝術具有空間導向性功能。它能引導人們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使各空間層次與環境之間、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交流。
二、纖維藝術對室內建筑空間環境的影響
雖然纖維藝術從屬于建筑而存在,但是纖維藝術對建筑環境產生一些影響。纖維藝術對空間的使用功能、空間環境的色彩、室內空間形態等都產生了影響。
1.通過空間使用功能來影響環境
我們都知道,室內空間環境設計是通過人的行為方式來表達主題的創造性活動。對特定的環境進行纖維創作時,纖維藝術的風格體現和表達形式都對特定的環境產生影響。例如,在學校的圖書館,一幅構成氣勢龐大,色調淡雅、質樸的壁掛作品懸于墻面,會給老師、學生帶來舒適、親切良好的學習氛圍。相反,在娛樂場所懸掛類似的壁掛作品會造作生硬,更體現不了特定的空間用途。再如,藝術家李鳳文女士為廣州新白云機場設計的纖維壁掛《生機》,選用絢麗的色彩,造型生動活潑,富有立體感,既抽象又寫意,大而不散,收放適度,引來了不少觀眾。有的乘客駐足而望,有的乘客以畫為背景留影。這個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纖維藝術品對周圍的環境起到了很強的裝飾效果,就整體設計而言,一個極具現代建筑藝術風范且又與嶺南文化密切交融的標志性建筑,充分展現了嶺南的人文色彩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通過前面的例證,說明了一個好的纖維藝術品對環境空間布局是有彌補作用的,突出了空間環境獨有的特質。
2.通過室內環境色彩來影響環境
現代室內環境的色彩主要來自燈光色、陳設色(家電、裝飾物品)、環境色(地面、墻面)三個方面。良好的纖維色彩能對室內空間起到調和和配色的作用,使整個空間和諧舒適。對于室內環境色彩比較單調的情況下,色彩豐富的纖維藝術品就能給室內空間憑添幾分味道,豐富了整個室內的色彩觀感。例如,納什維爾界標中心的整體環境色呈灰白色調,它的室內懸吊式纖維藝術品運用了紅、藍、綠、白幾個強烈而跳躍的顏色,使室內環境色彩豐富了許多,沉穩而不失明亮的和諧感覺。運用纖維藝術的色彩與室內環境色彩產生對比或調和,使有限的色彩空間收獲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幻,使空間環境更加意趣盎然。因此,無論纖維藝術以何種形態呈現在我們眼前,其色彩變化對室內環境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3.通過室內空間形態來影響環境
室內空間是體現使用功能和人們活動的場所,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人們對審美的不斷提高,要求空間形態的多樣化,不僅僅是直線體面(方體、矩形體等),而是帶有弧線體面(圓體、圓柱體)和直線、弧線體面綜合的空間形式。這樣就要求纖維藝術品與空間的整體協調,珠聯璧合。如果運用不恰當的纖維藝術品就會對室內環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具體來說纖維藝術品的大小、形態的表現和顏色運用是室內空間形態調和的必要方式:如果較小的纖維藝術品放在室內空間較大的地方就會比例失調,喪失空間美感的體現,纖維藝術品的壁面、浮雕、立體不同形態放置在不同空間形態中的美化作用對人的視覺美感的沖擊,以及纖維藝術品冷暖的運用對空間形態增大縮小的效果,都充分體現了纖維藝術與室內空間形態相輔相成的關系。例如,我國著名纖維藝術家林樂成教授的軟浮雕《行云流水》懸掛在通程國際大酒店的咖啡廳里,壁掛的尺寸大小與環境空間比例協調,羊毛質地軟浮雕效果具有的溫暖性使咖啡廳既舒適又溫馨,明快豐富的色彩使室內空間環境寬闊明亮。通過纖維藝術品的運用,有效地引導、調和室內空間,使空間形態更加生機盎然。
三、纖維藝術對人的影響
我們在討論纖維藝術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不得不提到人的存在,因為現代室內環境設計的最終目標都是以人為本,纖維藝術的表現是對人心理的認識與掌握過程在室內環境的體現。同時,運用纖維藝術品體現室內空間環境良好的人文內涵,以及從中表現出室內生活者的美學品位、宗教信仰、民族習俗、職業等特征。
1.從文化角度來看纖維藝術對人的影響
首先我們從文化角度談起,人是室內生活環境的主體,室內環境承載了纖維藝術品的創作,纖維藝術在經與緯、編與織的運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空間化的語言。它提供給人們一個情感述說的廣闊空間,其中包括了創作者內心的情趣、對美的追求、民族精神的表達。例如,基維•堪達雷里在上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秋之印象》,畫面表現秋色紅艷、層林盡染之景色,深色密林之中,一泓飛泉蜿蜒而下,又如飛升之云煙,盡在觀者的遐想之中,而遠處的山嵐,清新碧透,整個作品宛若一幅中國的潑墨彩山水畫,表現了非本民族的藝術特征,而有著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再如:美國纖維藝術家雷諾阿•察里斯的大型懸垂織物作品《秋•自然的垂落》和布里斯•讓的空中吊飾作品《清涼的雨絲》,以及日本軟雕塑家小林正和的以繩線纏繞而成的軟雕塑作品《銀色的波浪》,運用點、線、面的構成與室內空間緊密結合,表現現代纖維材料在室內空間中的纖維特殊效果,為忙碌在緊張氣氛中的人們,憑添一份自然的詩情畫意。通過纖維藝術品形式與內容的創作表達了作者良好的審美品位。筆者認為室內空間的纖維藝術品,用豐富的語言為人們的審美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極大地滿足了室內環境中人的精神需求。
2.從心理感受角度來看纖維藝術對人的影響
現代室內環境是人們工作、休息、就餐、娛樂等生活內容,與室內環境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人的心理感受是通過視覺所看到的傳達到內心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因此,具體到室內纖維藝術品是否能引起人們的注目、是否讓人們觸景生情、是否能體現人們的行動心理都會對室內環境設計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瑞士藝術家摩依克的作品《無題》,把壁掛作品陳設于室內環境最突出的中心部位起到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含有畫龍點睛的意味。清華美院的林樂成教授的纖維作品《春•夏•秋•冬》分別置于中苑賓館茶廊和IBM北京總部的大廳里。作品中采用了大自然的色澤,黃、綠、紅、紫四種顏色代表4個季節,寓意季節在不斷變化,但生命卻是永恒的。雖然不完全與大自然景色相同,但近似自然的美感能喚起人們腦海中的回憶與聯想。再如:圖中所示的室內纖維壁掛作品,根據人的行動心理因素,運用色彩絢麗、圖形優美的纖維作品陳設于樓梯旁空置的墻體,指引人們的行動方向,同時也美化了環境。因此,通過以上三個例子充分地說明了纖維藝術從心理角度對室內空間環境的營造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晨
現代纖維藝術在室內環境中不僅具有賞心悅目的效果,而且具有傳情達意的精神功能。如果能結合其他室內構成要素很好地運用在室內環境中,那么會讓人類與所處的室內環境更加和諧與豐富多彩。另外,現代纖維藝術無論以何種形態來營造室內空間的環境,我們都應該看到纖維藝術創作對生活的關注,對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類情感的理解。我們要力求使纖維藝術更有效地作用于室內環境之中。
參考文獻:
[1](英)布萊恩•勞森著,《空間的語言》,中國建筑出版社,2003年版
[2]楊永善主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論集》,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3]崔唯著,《現代室內紡織品藝術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