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寒地建筑設計中生態設計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世界全球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巨大的能源消耗在造成能源危機的同時,也使生態被進一步破壞,而高寒地帶由于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生態一旦被破壞在短時間內必然無法補救,這就對人們在寒地的施工提出更高要求,要更好地進行寒地建設就首先要做好生態規劃與設計,不能只顧眼前經濟利益而不顧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們的寒地建筑設計還和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生態保護方面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生態設計;寒地建筑;可持續發展
人類面臨著種種來自環境的挑戰,臭氧層被破壞,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層出不窮,而寒地由于本身環境就很脆弱,更是這些問題出現的重災區,生態危機日益凸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沒有做好建筑設計,在進行建設時忽視了環境的承受力,如何更好地進行寒地建筑設計,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1寒地建筑與生態設計基本情況概述
1.1寒區定義及其氣候特點
“寒區”是個較為籠統的概念,一般來說它和“寒冷城市”所代表的區域一致。“寒冷城市”即每年有連續三個月及以上日均溫在零攝氏度以下的地區,主要位于北半球高緯度,我國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以及新疆、西藏、內蒙、青海等西部和西北地區也包括在內。嚴寒的氣候是這些地區在進行城市建設時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要在寒地建設建筑物,首先就要考慮寒區環境自身的承受力,兼顧人居舒適性與可持續發展。北半球寒地城市,冬季持續時間長,日照時間短,夜晚長,降水方式以降雪為主,四季分明。就我國來說,半壁國土都位于寒地,漫長的冬季與分明的氣候造就了不同的區域性建筑和不同的人文傳統。
1.2生態建筑的基本定義
“綠色”是21世紀運用最為廣泛的詞語之一,與綠色和生態相伴興起的就是“生態建筑”,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將其應用到真正的建筑實踐中。顧名思義,生態建筑首先考慮的就是生態環境,指在建設的同時要根據具體區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筑,在運用現代知識理性分析后對寒地的實際情況做出評估,運用生態學、生物學、建筑學以及現代科學等方式合理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多種要素和諧共處。生態建筑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個合理的良性生態系統,不讓人力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破壞,有機結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時,寒區的資源與能源一般都較為匱乏,在進行寒地建筑設計時也會考慮到這一點,促進資源的更合理利用,有意識地節約水、電等能源,減少污染。
1.3我國寒區建設的現狀
我國人口密集的寒地城市主要就集中在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由于歷史原因,東北地區曾經大力建設工業、開墾資源,環境生態已然嚴重受損,大基數的人口,相對來說密集的住宅區,開發過度的資源與生態,包括這些在內的種種不和諧因素都影響著寒區的進一步建設。而寒區惡劣的氣候也制約了發展,在嚴寒天氣下很多項目根本無法開工。所以,想要建設寒區是困難的,我國目前正從多個角度積極尋求相關的解決法案,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好政策,運用好資金與技術,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在不同的地區,這些方案也正在逐漸實驗與完善中,相關部門一直在爭取更早實現寒區的可持續發展。
2主要觀念與有效策略
2.1運用生態設計建設寒區,維護好生態環境的主要目的
寒區建設是困難的,四季環境與氣候的分明差異讓冬季施工非常困難,和夏季只要搞好通風,保證室內溫度不至于太高,不影響人的正常學習工作生活不同,在冬季進行的建設要考慮的問題非常多。在冬季寒區建筑物進行建設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降低維持冬季供暖所損耗的資源,進一步改善室內環境,降低人體對嚴寒氣候的不適感。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寒區建設有著自己的獨特需求與標準,寒地建筑要合理考慮到采光設計,考慮到建筑物與街道之間的疏密遠近以及合理安排,合理開發,多項利用;如何縮短從一個建筑物的室內到另一個建筑物的室內之間的距離來造福居民,并保護公共設施與活動空間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除此之外,寒區冬季氣溫過低,大多數植物很難生長,綠化不足,自然環境也比較單調,所以在進行寒區建設時也要考慮到這一點,對不同的地區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協調好視覺與心理雙方面的良好感受。還有就是合理利用場地的自然資源,既不能浪費珍貴的能源也不能過度開墾,在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得不償失。
2.2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協調環境的設計理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使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以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為中心逐步向著“一切以環境為中心”過渡與發展,人類的命運和人類所生存的環境的命運是休戚與共的,衡量一個社會的高度文明水平與高度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它對環境的重視度。良好的寒區生態環境建設是在寒區生活與工作的人們要面對的首要問題,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不能滿足的,我們要通過人為方式實現合理籌劃與彌補,提高寒區人民的生活質量,注重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在具體落實相關政策之前,就要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設計人員與最重要的決策者對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一個準確認知,并盡可能地將這些理念落實到寒區建筑物設計,施工與投入使用后的工作的各個方面。
2.3科學技術為寒區建筑生態設計的合理進行提供了保證
寒區特殊的生態環境與新時代的高標準高要求一起,對當地生態的合理設計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維持建筑物內的適宜溫度是建筑物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何更好地將有限的太陽能轉換為可供人們利用的能源也是一項重要任務,各種材質的墻體對熱能的吸收與反射,保暖門窗的種種應用,太陽房的研究,在包括這些項目在內的多項研究里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但總體來說,我們仍處在積極的開發與探索階段。尤其這些技術的研發與進一步推廣應用,需要的不僅是資金或者技術某一個方面的支撐,它們需要同時得到大量資金與成熟技術的支持,這也是一種新的挑戰。
3結語
我國寒冷城市范圍很廣,這就意味著寒區建筑建設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如何更好地實現建筑設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共同發展,新的時代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理念與技術等方面的更高要求,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就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因地制宜,從多個角度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英)紀雁/斯泰里斯奧•普萊尼奧斯.可持續建筑設計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中國建筑協會建筑師分會建筑技術委員會.綠色建筑與建筑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程出版社,2015.
作者:齊偉民 蔡玉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