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設計問題與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闡述橋梁和路基連接處設計和施工重要性的基礎上,對該處易發生“跳車”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了該處設計的關鍵點,并提出了具體解決措施,包括做好臺背回填及壓實處理、設置橋臺搭板并控制質量以及強化施工養護等,可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跳車;臺背回填
引言
橋梁與路基連接處的設計及施工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關鍵點也是難點之一,這是由于如果連接處設計或施工不當就會大大降低路橋連接處的質量,尤其是會造成路基沉降、路面平整性降低,成為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這種背景下,對橋梁與路基連接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不斷提高施工水平,能夠有效保障路橋連接處的牢固性、耐久性,避免各種公路行駛安全隱患的產生。
1橋梁和路基連接處設計和施工的意義
橋梁與路基作為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其質量直接影響了行人、車輛的安全,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防止后期出現“跳車”等情況,減少事故的發生。實際情況是,在橋梁與路基連接處經常會發生“跳車”,因此需要相關人員在設計時選取合理的設計方案并不斷改進施工技術,從而減少“跳車”發生的幾率,提升車輛行駛的舒適性,推動公路建設的不斷進步。圖1為橋梁與路基連接處組成示意圖。
2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跳車”現象誘因
2.1橋梁與路基沉降量不一致
在進行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設計時,如果未充分考慮沉降的影響因素,在其長期運營的過程中,就會由于兩側受力的差別,使橋梁與路基之間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這樣連接處的路面就會變得不平整,在行車時很容易出現“跳車”的問題。
2.2排水不及時或填土流失
在連接處設計時,還應當考慮到該處的排水問題,在施工及運營階段如果未設置有效的排水設施,就易造成連接處的排水效果不佳,排水不及時或者填土流失過多造成路基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沉,從而影響路面平整性,引起“跳車”現象。
3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設計中的問題及關鍵點
3.1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設計中的問題
對橋梁與路基連接處進行設計時,相關人員會對臺后路基填土結構、材料、工序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實際施工中往往會出現與設計內容相沖突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連接處質量。有時一些并不完善的設計方案被采納,導致在施工過程以及后續的維護保養環節需要不斷對連接處進行加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橋梁與路基連接處的安全系數,因此在對連接處進行設計時,需要全面考慮各種細節問題,并選取科學的設計方式。在設計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有:①結構問題,常表現為連接處缺乏有效的整體性以及良好的延伸性;②對材料工藝等情況考慮不充分,導致實際施工的技術參數與設計值不相符,這也說明了連接處在設計時缺乏統一的標準;③缺少足夠的細節設計,也容易產生連接處受力不均等問題[2]。
3.2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設計關鍵點
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設計及施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高質量地完成公路的建設,防止因設計不合理或者施工技術的限制影響公路行駛的安全性、舒適性。橋頭與路基連接處經常會發生跳車等問題,因此需要在設計階段就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對橋臺搭板及臺后填土的設計,另外還要結合連接處的實際特點,制訂完善的施工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增強連接處的施工質量,確保行車安全,減少事故發生[1]。在對橋梁與路基連接處進行設計和施工時,首先應當明確其中的關鍵點,即確保連接處的有效性、牢固性、耐久性,因為其是決定橋梁與路基連接處行車安全的基礎。
4具體解決措施
4.1做好臺背回填及壓實處理
在橋梁與路基連接處施工時,還應做好臺背回填以及填料壓實工作。臺后填筑施工是影響臺后路基沉降的關鍵因素之一,對臺背進行填筑施工時,應關注使用材料的質量與性能,在選擇材料時,應以輕型材料為主,包括透水性材料或砂礫等。通過輕型材料的使用,能夠有效控制荷載,規避因材料問題導致的沉降。在臺背回填中應對表面的松鋪程度進行控制,使厚度在合適的范圍內,并且進行壓實處理。一般要求路堤壓實度≥96%,并應按設計做好縱向和橫向防排水系統。大型壓實設備難以在臺背上工作時,可選擇小的壓實設備代替,但應對臺背進行分層多次壓實處理以達到壓實的標準。若遇到小型設備仍無法施工的地方,可以進行人工夯實,以保證填料符合壓實度要求,避免沉降的發生。對于路基易變形的問題,可采用復合路基的方式,如在填土中分層增加土工格柵,從而提高填土剛度,降低路基及橋梁間的剛度差[3]。同時,還需注意臺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與路堤路床同步填筑,橋臺背和錐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進行,一次填足并保證壓實整修后能達到設計寬度要求。圖2為橋臺路基處理示意圖。
4.2設置橋臺搭板并控制質量
為確保橋梁與路基連接處的質量,橋端連接部分設計時,使用搭板實現橋梁與路基的連接,將荷載傳遞到較硬的搭板上,降低柔性地基的沉降,在車輛行駛時可起到緩沖作用,即使臺背填土沉降也不至于產生凹凸不平,從而減少跳車現象。在搭板設置方面,搭板長度一般為6~8m,根據臺后填土高度選取。若填土高度<5m,可采用長6m、厚30cm的搭板;若填土高度≥5m,則采用長8m、厚35cm的搭板,并增加兩道枕梁。為避免不均勻沉降,采用搭板的時候,搭板與填土間應填筑20cm夯實碎石+20cm夯實砂層。為避免搭板滑落而導致橋頭凹陷,可以在縱向上設置栓釘來進行加固。加固時,應使其保持垂直,以避免搭板損壞。如果搭板發生轉動或不穩定,則會嚴重影響路基路面結構。為預防這一問題,可將橋臺上端設置為倒角。搭板與橋頭之間的縫隙,可采用瀝青瑪蹄脂等材料進行填充,以避免雨水滲透。
4.3強化施工養護措施
為了確保橋梁與路基連接處的耐久性,除了要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進行嚴格的控制外,還需要在后期加強連接處的維護與保養,盡可能地保障車輛的行駛安全。
5結語
橋梁與路基連接處是最容易出現問題引發交通事故的關鍵點之一,這些問題的產生一般是由于設計方案考慮不全面或施工質量不合格等因素造成的,其結果會影響行車舒適性、安全性,甚至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為此,在橋梁與路基的連接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注重工藝的合理性及施工規范性,可以有效提升路橋連接處的質量,防止跳車等現象的發生,確保車輛的行駛安全。
參考文獻:
[1]郭采豐,王詩揚.市政工程中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J].交通世界,2018(8):48-49.
[2]劉璐.公路橋梁路基連接處病害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2017(23):39-40.
[3]張培剛.公路橋梁路基連接段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5(29):176-177.
作者:王濟源 李雪婷 單位:云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