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線路設計的問題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洪湖素來就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迄今為止,洪湖的旅游業發展并不可觀,豐富的旅游資源不僅不能給當地創造出合理的經濟價值,而且其高額的維護費用加重了當地財政負擔。為發掘旅游資源潛在價值,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從旅游線路設計的角度出發,根據其旅游資源分布特點,圍繞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對洪湖的旅游線路進行適當調整布局,實現該地經濟生態友好發展。
[關鍵詞]
洪湖;旅游經濟;線路設計
1問題的提出
洪湖市地處江漢平原東南端,有水產之都之稱,以德炎小龍蝦、洪湖清水大閘蟹為代表的洪湖水產名牌在國內外市場都頗具名氣,水產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65%以上的純收入,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而相對而言,目前,洪湖地區的工業基礎仍比較薄弱,與已經劃入武漢城市發展圈的其他近鄰地區相比優勢并不明顯,加之其尤為脆弱的濕地環境也給其工業的發展增加了難度。但另一方面,該獨特的濕地自然景觀卻形成了本地區發展生態旅游經濟不可或缺的旅游觀光資源,同時,著名的老革命根據地也為其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筆者循著文人的筆跡、革命的進程,到碧波蕩漾的二百里洪湖感受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豪邁情懷;到紅色底蘊濃厚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回憶過那些熱血戰場;到現已成林的赤壁古戰場領略過三國時期的荊楚古韻……經過親身的游玩體驗發現該地區整體經濟比較落后但卻具有全方位開發旅游經濟的顯著優勢。那么,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呢?本文試圖運用旅游線路的思路根據洪湖地區現階段旅游業的發展狀況,對該地區的各個旅游景區之間、各景區內部景點之間進行再次規劃連接,以突出各景區的觀賞主題、保護旅游資源的原始性、創造旅游經濟的增長點,充分發揮地區優勢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相得益彰的理想局面。
2相關理論研究
2.1旅游經濟的概念及經濟意義旅游經濟是以旅游活動為前提,以商品經濟為基礎,反映旅游活動過程中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之間按照各自利益而發生經濟交往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總和。它是一種集交通、住宿、購物、娛樂、生活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較高的休閑活動之一,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這類活動進行得愈加頻繁,并逐漸發展成為一類較為獨立的經濟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旅游業還具有很大的經濟增長空間,伴隨著不同氣候、不同地貌、不同風俗等具有區域獨特性旅游產品開發的是不斷增長的當地經濟收入,并且與發展工業相比作為旅游觀光對于自然資源、生態條件的破壞性更小,更具發展的持續性。
2.2旅游線路及其設計的相關概念從旅游產品的角度出發,旅游線路是由旅游經營者或旅游管理機構向旅游者或潛在的旅游者推銷的無形旅游產品;從旅游景區規劃與管理的角度出發,旅游線路是指旅游規劃或管理部門為方便旅游者游覽而在旅游目的地的景區、景點內規劃和設計的游覽線路。陳啟躍(2003)認為旅游線路就是旅游者在游玩過程中的運動軌跡。這個概括相對明了簡潔。旅游線路設計則是指旅游經營部門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內容所進行的時間和空間安排。一個條好的旅游路線設計對于旅客和開發者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設計時眾多學者提出了相應的設計原則和應考慮到的隱性要素。吳人韋(1999)提出了區間協作的原則;閻友兵(2004)認為應堅持需求導向原則、特色突出原則、時間安排合理原則、空間安排合理原則、等價原則;李曉軍(2004)提出了翻新式、新景式、多點式等七種旅游線路創新的方法。楚義芳(2002)指出必須將旅游吸引物(旅游價值)、旅游可達性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旅游成本等考慮進來。王聽(2002)則認為旅游線路設計還應包括旅游服務因子等。
3洪湖旅游經濟開發和路線規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洪湖市的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目前洪湖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既有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又有研究價值高的紅色旅游資源,還有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洪湖市位于東經113°07′~114°05′,北緯29°39′~30°02′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降水豐沛主要集中在夏季,河網密集,氣候適宜,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保持了動植物的多樣性。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成就了洪湖“萬畝荷花,十里飄香”“洪湖野鴨,群舞飛翔”的洪湖自然風光:現已開發的旅游資源有稀世珍寶白鰭豚,經科學測探,長江洪湖新灘至螺山段長為135.5km的河道內共有白鰭豚100多頭;群舞飛翔的觀鳥道,是一條長千余米的觀鳥步道,目前在該島上不僅可以觀賞到大雁、鴛鴦等一般的飛禽,而且還可以遇見天鵝、白鸛等稀有物種;洪湖之珠茶壇島,四面環水,環境優雅,清新自然,是都市人放松心情的好去處。瞿家灣以前就是湖北省內的一條長200m、寬3m的明清古街,街道還保留了許多舊時使用過的農具等古老物件,有著較為濃厚的文化氣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該處又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共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會、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等機關設于此處,現今仍有39處保留完好,還存有湘鄂西烈士革命陵園及烈士紀念碑、烈士祠、元帥的銅像等紅色印記,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革命舊址群。
3.2旅游線路設計在洪湖市旅游業中運用的現狀目前,洪湖各個旅游景區內部已經基本形成了單個景區內的游覽線路。洪湖藍田旅游風景區以原生態的洪湖自然風貌和特色鮮明的人文景觀為依托,構造了一條以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為特征的旅游線路,旨在最大限度地顯現洪湖之美,彰顯紅色文化,頌揚革命情懷。同時還創新游覽玩賞形式,打造獨具特色的洪湖旅游產品。烏林鎮的洪湖夕悅•半島則更符合現代審美,將現代建筑融入自然,打造了一處現代人放松心情的好去處。除了以上兩大旅游綜合景區以外,分布在洪湖市區內的著名革命遺址襄南公學舊址、路易•艾黎舊居、洪湖會堂、廣場以及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等歷史人文景觀,兩兩相隔的距離除了博物館稍遠外,其他的都在500m左右,具有極高的集中程度。最后,由于洪湖市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既與三國赤壁古戰場僅有一江之隔,又和岳陽古樓相望于洞庭,還同古城荊州血脈相連。在設計洪湖旅游線路時,各旅游經營公司往往會不失時機地將一些境外的旅游景點設計其中,使境內境外各景點相互照應,充實游客的游覽內容,豐富游客的玩賞形式,以提高旅游景點的吸引力。
3.3洪湖市旅游開發線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洪湖對旅游業在整個地區的戰略定位并不明確,一直沒有被放在經濟發展核心的位置。在這樣的條件下,地方旅游資源一直得不到合理開發和規劃,于是在旅游線路設計方面也沒有經過精心規劃,不能充分發揮旅游產品的潛力。其次,景區與景區間的道路交通還不夠通暢。一方面,洪湖市目前還沒有鐵路通過境內,唯一一條與境外相連的高速公路建在距離市區約63.6km的新灘鎮,這極大地影響了對外宣傳和進境游覽;另一方面,洪湖境內的道路在規劃過程中忽視了各旅游景區的道路狀況。例如,從洪湖市區到藍田生態旅游景區要經由S214省道后從峰口路段轉到原泄洪分區江堤(堤上為土路,限制通行)上行駛都要花費2個多小時,不僅時間長,而且路況也不好。再次,景區內游覽線路上的基礎公共設施不健全。在洪湖境內的大多數景區我們將會發現,其中供游客中途休息的桌椅板凳都十分稀少并且有許多都已損壞,景區提供的餐飲服務不僅價格很高而且質量也不好。最后,從整體看洪湖市內的景區沒有一個系統的規劃連接,景區與景區之間很少進行交流,也很好和區域外相近景區聯合開發,形成了各自為政的格局。而且,由于該區內的景區多推出以水和鄉村風光為主題的旅游,加之各景區之間缺乏交流,這就導致了各個景區的旅游產品趨同的情況特別嚴重。
4解決對策
綜上所述,在調整洪湖旅游線路時應該在把握線路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即堅持以游客需求為導向的市場原則,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則,堅持生態效益原則,堅持區域網絡配套原則,堅持推陳出新原則,堅持旅行安排的順序與節奏適當的原則,要因地制宜,根據各景區的資源優勢確定其發展的方向。
4.1將旅游景點按空間距離合理分區,創建特色旅游品牌為避免區類相似旅游資源的惡性競爭,可以按照旅游景點的空間距離和資源特色劃分為以下三個區:A區是以洪湖藍田風景區為中心的生態旅游園區,包括的景點有洪湖生態風景區、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青龍寺。B區是以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為中心的紅色旅游景區,包括的景點有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襄南公學舊址以及路易•艾黎舊居等一群比較集中的革命文化、物遺產;C區是以悅兮•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為中心的三國文化游覽區,景點有悅兮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烏林古跡等(如圖1)。
4.2找準景區獨特看點,進行路線規劃
4.2.1對洪湖藍田生態旅游風景區進行除舊革新。對于洪湖藍田生態旅游風景區(以下簡稱A區),由于其開發較早,現已設置了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臺、荷花仙子、百米觀荷長廊等數十處自然景點,而且還包含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瞿家灣革命根據地舊址一處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歷史人文景觀。但多年的使用該區內的許多基礎設施包括觀荷長廊的木橋、連接湖心小島的水上索橋等都已損壞不能繼續使用。而且隨著該區常駐人口的迅速膨脹,當地政府采取了填湖造陸的方式來緩解人地矛盾,湖面急劇萎縮,這就給洪湖生態旅游的進一步開發造成極大影響。因此該區在旅游路線的設計上,應加強對基礎設施維護方面的投入,并應本著回歸自然的原則將景區內可以生態化的設施盡量用自然物品來代替,創新旅游產品的觀賞、游玩形式,保持旅游產品的生命力,最后還要注意控制人口增長帶來的負面效應,打造出水鄉文化革命情的旅游印象。
4.2.2對城中旅游區進行整體規劃。城中旅游區的大多數景點間距在500m左右,可以產生很好的規模旅游效應,但就目前來看,現在保存和管理比較完善的景區只有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和處于市中心的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兩處,而且后者還不完全對外開放。針對這些問題,首先應停止對這些地方的現代化改造,盡量維持好原狀;其次要挖掘革命內涵,將之與其他景區的相關遺產進行整合,借以增加這些景區的觀賞內容,也可以擴大其他景區的影響力,使紅色概念貫穿于整個旅途之中;最后應著手串聯線路的設計,充分發揮景點的集群優勢。另外,由于這些景點都集中在中心城區,大部分的路程都可以通過步行來完成,這一方面給城區道路以及道旁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商機。沿江路是沿著江堤內側向東西延伸的一條幽靜的小道,在大約沿路300m的范圍內就分布有兩個小景區,那么就可以把此處構建為承接江堤內外風景和從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進入城中游玩的間歇點,在這里設茶座、擺流水宴為游客補充給養,還伴之以搭臺唱戲、民間小游戲等休閑娛樂節目,讓游客品嘗農家風味、體察鄉俗民情。等到休息好以后再帶著游客們從沿河東路一路觀賞洪湖境內的一條較長的河流———內荊河,然后經過赤衛路到達貫穿洪湖整個中心城區的宏偉南路,這條路上遍布著具有濃郁都市氣息的各種商店,是洪湖市最繁華的一條街,與江邊寧靜自然的景象形成極大的反差,但是這可能對看慣了城市生活的游客沒有吸引力,甚至會有些厭煩。所以這就需要對這條道路進行適度的調整使該城市表現的氣質統一起來,在保留歷史氣息的基礎上來進行商業的開發,從而讓游客從都市生活中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情懷。4.2.3對烏林溫泉度假區進行合理定位。悅兮•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是洪湖市正在重點打造的景區,該區擁有很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其資源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的內在差異性:一方面悅兮•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是以天然溫泉為核心資源來發展休閑、養生等一系列親近自然的旅游活動;另一方面烏林古跡等景點則是以開發歷史遺跡來發展親人文的旅游活動。所以在該區旅游線路的設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同類型景點間的銜接,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景點的吸引力。這樣,首先可以帶領游客參觀三國戰場的遺址,感受古老而又滄桑的三國文化;然后進入到悅兮•半島國際溫泉度假村中享受溫泉水的滋潤,或者有條件的游客可以要求其它附加的養生理療服務,釋放工作的壓力或緩解前面游覽的疲憊;最后漫步在鄉間小路上,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氣,抑或去農家品嘗鄉野風味,抑或返回度假村享受中西大餐,將悠閑淳樸的農家生活印刻在旅游者的心中。
4.3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實行區內外聯合開發公共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洪湖旅游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道路的不暢通更是讓洪湖市旅游業寸步難行。因而,除了在設計中應注意交通的可行性外,還應該加強對道路建設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例如,雖然B景區與C景區的距離較近,但從A景區到B景區則要沿著洪湖的外圍繞一個很大的圈,這就阻礙了區域旅游資源有效的總體整合,若是加強了基礎設施道路建設,那么就可以在道路設施完善的基礎上將這3個景區有序地聯系在一起,使不同景區相互映襯,融合這些景區中不同類型的特色旅游資源和產品,使之統一于“生態洪湖,紅色之都”的旅游印象中來。最后,道路的暢通還可以方便各個景點與相鄰地區的景區進行合作,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利用,如赤壁古戰場與境內C景區恰好隔江相對,這也正好彌補了該景區旅游資源不知名的缺陷,因而可以加大與赤壁古戰場管理者的溝通,同步進行開發,共同打造長江沿岸生態與紅色相融合的旅游觀光點;另外,藍田生態旅游風景區還可加強與洞庭湖區的交流和溝通,一方面可以借助該景點的名氣來宣傳洪湖市的旅游業,另一方面也可與之共同構建洞庭湖區及沿湖地區的生態旅游業,創造出發揮旅游資源聚集優勢的條件,推動本市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除此之外,按照游客出游的目的、預留時間的長短、偏好的景觀類型以及目前的身體狀況等因素為不同的游客量身打造最適合的精品旅游線路也是為洪湖旅游業發展積累游客資源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張祥.海南旅游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2.
[2]陳啟躍.旅游者對旅游線路的選擇[J].鎮江高專學報,2003,16(2):47-49.
[3]吳人韋.論旅游規劃的性質[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9,15(4):50-54.
[4]閻友兵.旅游景區經營權的轉讓[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31-148.
[5]楚義芳.關于旅游線路設計的初步研究[J].旅游學刊,1992,7(2):9-13.
[6]王聽.關于旅游線路設計的思考[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17(2):34-36.-182-
作者:曾黎君 劉平洋 單位: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