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標準化機構品牌形象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標準化工作在社會各行業中的作用越發凸顯,標準化研究機構肩負著越來越多的使命和責任。一些標準化研究機構在關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推廣的同時,也十分重視自身品牌的形象設計,如設計機構標志、建設機構門戶網站、開通“兩微一端”等。
關鍵詞:標準化;研究機構;品牌形象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標準化工作逐漸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標準一詞也多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近年來,各省市標準化研究機構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益服務和標準技術推廣的工作,在發展過程中各自的業務能力及品牌效應也逐漸拉開了差距。目前國內有大約300余家從事與標準技術相關工作的標準化研究機構,本文選取其中32家,從標志、名稱、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方面探討各標準化研究機構品牌的形象設計情況。
1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品牌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事業單位改革逐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品牌概念的適用主體已不再僅僅局限于企業,還將擴展到個人、社會單位和行業組織。為長遠發展計,一個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或檢驗單位現今也需要打造能夠體現自身組織特性、凝聚核心價值理念、蘊含組織文化的專屬品牌[1]。本文研究的是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品牌建設,對品牌的解釋要跳出企業的范疇,從一個行業的整體性出發,根據行業特點來進行綜合理解和考慮。因此,本文認為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品牌是名稱、術語、標志、設計及其組成的集合,是能使擁有者的標準化產品或服務區別于競爭對手并且帶來增值的無形資產,是社會公眾對擁有者的組織、產品及服務認知的總和[1]。
2標準化研究機構品牌的內涵
目前,國內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的機構主要為各省市區標準化研究院所,本文以3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包括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31家省市區一級的標準化研究機構)為研究對象,簡要探討其各自品牌的建設與推廣。
2.1標準化研究機構標志
從企業品牌的角度來看,品牌最原始的目的就是標志功能,是為了讓消費者通過一個比較容易辨識的方式從而認可某一企業的產品或服務。[1]品牌直接承載主要有符號、文字、圖案等要素,3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的標志使用情況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2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針對各自的機構特性設計了獨立標志,而10家機構則沒有使用獨立標志,其中江西、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個省份使用的標志為質監系統的徽章,安徽、天津、遼寧、貴州、西藏5個省市區沒有使用標志。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作為國字頭的標準化研究機構,從標志上展示了自己全國化、國際化的品牌定位(見圖2)。除本身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品牌信息還來自其下屬的15家研究機構。比如,2017年5月至7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開展了其下屬機構“標準情報研究所”的LOGO有獎征集活動,最終征集到92件作品。征集活動提高了社會對“標準化”和“情報所”的認識,也加深了社會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品牌認知。
2.2標準化研究機構名稱
經調研發現,國內各省市區的標準化技術機構名稱紛繁不一,有的稱“標準化研究院(所)”或“標準研究院(所)”,有的稱“標準技術研究院”,有的仍然與“質量技術監督”緊密結合,而地市級的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名稱就更不盡一致了。過去,有研究人員認為,標準研究機構名稱的不統一,不利于宣傳,也制約了自身的優勢,認為標準化研究機構應當統一名稱,統一宣傳,統一技術服務流程,甚至統一服務品牌[2]。然而,品牌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為了使擁有者的產品或服務區別于競爭對手,并以此來提升競爭力的。近年來,隨著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家質量基礎建設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標準與質量的緊密結合也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一些標準化研究機構正與時俱進,在機構名稱中加入了“質量”一詞,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名稱,以最直接的形式去宣傳其在質量領域開展工作的能力,如安徽省標準化研究院就在2015年更名為安徽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而一些沒有更換名稱的標準化研究機構也陸續開始設立與質量相關的下屬機構,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質量管理分院”、廣東省標準化院的“質量研究中心”等。3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名稱見表1。
2.3標準化研究機構門戶網站
在當下互聯網時代,標準化研究機構無論是相關通知,還是展示工作成果,抑或是提供各種信息和服務,門戶網站都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門戶網站的設計情況也就直接體現該機構品牌的建設情況。按照目前3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的門戶網站設計情況,以名稱的相符性為界,可以將門戶網站分為三類:第Ⅰ類,網站名稱與標準化研究機構名稱一致;第Ⅱ類,網站名稱與標準化研究機構名稱不一致;第Ⅲ類,未建立門戶網站,或網站設計不明確、基本功能較欠缺,或網站訪問不穩定,或難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網站地址等。3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網站分類情況見圖3。第Ⅰ類的23家研究機構名稱與門戶網站名稱一致,在訪問第Ⅰ類門戶網站時,能夠很直觀的在網站首頁看到研究機構的全稱,容易給受眾留下更深印象,對品牌形象的宣傳效果最好。第Ⅱ類的6家研究機構名稱及其門戶網站名稱見表2。顯然,從直觀的角度來看,門戶網站名稱和研究機構名稱的不一致容易引起受眾的混淆,不易使其留下印象。第Ⅲ類的3家研究機構中,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作為網站主辦方建立了“遼寧省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但網站功能較為簡單,尚不能稱之為門戶網站,而貴州省標準化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區標準化研究所均難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相應網站。門戶網站及功能的缺失,直接影響了這3家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品牌關注度。
2.4標準化研究機構“兩微一端”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智能電子設備的廣泛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人們采用移動閱讀的頻率及獲取的信息量越來越大,移動端所占的比例已然超越了PC端,社會上各行各業也都陸續在移動端上為自身的品牌推廣投入了更多資源。公開化、傳播廣的微博,精準度高、互動性強的微信公眾號,粘性高、功能豐富的新聞客戶端,這“兩微一端”成為各類組織機構推廣品牌的首選移動化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8月底,32家標準化研究機構中,已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新聞客戶端的分別有8家、13家和1家,詳見表3。
3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對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品牌影響
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基地)是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的服務平臺,是以標準化助推創新技術和產品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孵化器。在標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通過創新基地建設,搭建標準化創新服務平臺,不僅可以有效整合標準、科技、產業優勢資源,還能使承擔單位借助創新基地的輿論熱潮推廣自己的品牌。在獲批的創新基地中,大部分省市區級的標準化研究機構都參與到了基地的建設工作當中,在開展日常工作的同時也常以基地的名義宣傳自己的標準化研究機構。比如,承擔創新基地工作的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就將“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直接放到了院門戶網站首頁,借助創新基地的名聲,合理有效地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促進研究院品牌崛起。
4結束語
在未來,標準化研究機構想要發展壯大,就必須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增強品牌經營能力,無論是對接政府,還是對接市場,都應該在工作中體現自身機構的獨特性和品牌價值。簡言之,標準化研究機構應以品牌建設為抓手,穩步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為做強做大做優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強.山東省科學院品牌戰略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2]王玉蘭.標準技術機構名稱要“標準”[J].品牌與標準化,2009,(2):1.
作者:涂志明 單位:江西省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