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科院校藝術設計培養教程研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厚基礎、寬知識”為模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新體系
課程結構合理有效的安排,能夠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所接受的知識信息量、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達到人才所規定的標準。要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只有合理有效地優化知識培養結構,改革更新教學內容和措施,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以拓展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手段,適應社會需要為方向,實行課程整體優化,才能完成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各項工作。在課程設置中,應從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關注個性發展來熟悉、梳理、構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科結構。也可根據黑龍江區域文化以及院校自身的獨特教學資源和條件,以多種形式構建相應的課程來填補和加強教學計劃難以實施的課程。
通過改革課程設置、結構和內容、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用性,以“厚基礎、寬知識”為模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新體系,是對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架構以及課程實施與評價的大變革。我們力求在自己的課程發展當中,獨具匠心辦出特色,繼續建立完善有發展前景的,與就業市場相接軌的,與行業的職業標準接軌的,與國際高等教育標準接軌的專業課程體系。
二、以“培養素質人才”為方向,加強基礎課程教學體系
我們應該如何準確把握基礎課程訓練與專業設計課程內在的結合點,從而使基礎課程更好地服務于專業設計課程呢?長期以來,無論是普通高校還是民辦院校大多數都是用培養藝術家的方法培養設計師。傳統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不僅造成了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課程的脫節,也與藝術設計專業探索尋求新的設計發展空間的目標相距甚遠。在過去,我們在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已養成了讓學生在設計上只追求一些形式和美學上的細節,而不去追求創意表現。基礎課程的作業千人一面,無任何新意,其實已經暴露了我們專業設計基礎教學的弱點,因為它在無形地鼓勵學生們照搬照抄,求同棄異,而不是獨立思考,創新尋奇。這些根植于我們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弊端,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靈感被徹底抹殺。
在教學中,要注意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關聯,在基礎課程訓練中,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能力,探索新渠道,讓每個人自由發揮,促使學生自己思考,不依賴條件,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感和作業形式與實用帶來的愉悅,并刺激創作欲,養成創新習慣。我們要改變原有教學方法中存在的程式化、刻板化的問題,摒棄在實際的教學訓練中出現的機械與教條的形式,把構成設計課程的表現形式從固定有限的、統一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要在培養學生獨特的構思、形態美的感覺、構筑方式的認識上加以訓練,將構成學與實際專業設計聯系起來進行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進一步理清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出一套能夠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素質培養需求的基礎課程教學體系。
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隨著社會環境進化速度日益加快,學科和課程的設置及內容不可能長期處于靜止狀態。就設計教育性質而言,其中的實踐環節可以說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設計教育首先需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其次實踐教學環節是創新思維的能力培養與落實的基礎,加大實踐環節教學可以更好的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這是落實設計教育培養學生參與生產,解決實際問題,實踐動手能力的關鍵環節。
學生利用短學期實習,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社會實踐,參觀調研,讓學生接觸社會,真正實踐,在提高專業認識的同時,提高交流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作能力等。實踐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實踐、畢業創作等。通過實踐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育實踐和創作實踐中。專業實踐是培養學生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搜集生活素材、整理生活素材等為畢業創作服務。畢業創作是通過強化練習,使學生學會運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反映生活,是藝術能力的綜合測試。
總之,通過在多年藝術設計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我們逐漸構建了適合應用型本科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和教學網站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總結出應用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新思路。并成功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大大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齊興龍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