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現狀與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其不足之處并且指出了創新改革的新思路。
引言:
近些年來,中國的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教育事業的進步也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育體制改革更是進行的如火如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成為了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而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高校熱門專業,更應該成為我們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現狀
1.1教學手段不夠先進
和一些常規的高校專業相比較而言,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工作顯然具有更高的難度,這主要是因為其涉及到藝術的相關內容,而藝術又是隨著社會進步和時展而持續變化的,因此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必須要不斷的革新,才能跟上時代和行業發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們始終接受最先進的教育。
1.2合作意識不夠強
藝術設計是一項合作性非常強、單獨很難完成的工作,學生們在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基本上都離不開和他人合作進行工作,但是現在存在的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在于,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忽略了學生合作能力、合作意識的培養。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階段就沒有與人合作的經驗和思路,無法和他人取得良好的溝通,也很難合理得體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以后的長遠發展中,這顯然是不利的。
二、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創新思路
2.1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高度融合
想要提升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教學工作者必須要認識到實踐教學結合理論教學的重要意義,將藝術設計理論和實踐環節相結合,提升學生們運用知識、動手設計的能力。舉個例子來說,在進行設計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們以互相合作的方式對現有案例進行分析和探索,另外,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運用設計軟件的能力等等,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在組織學生分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們明確學習的內容,合理控制小組成員的數量,并且安排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能力方向,分配合理的小組任務,在學生們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出他們的疏漏,從而確保學生的分析效果。
2.2提升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行業高度發展、社會分工精細化的時代,每個人的專長越來越細化,承擔的工作責任也越來越詳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想要在畢業之后更加得心應手的進行工作,就必須要學會和他人進行和配合。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設計能力,還要采取多種措施激發他們與人互動的能力和興趣,保證學生的全面進步。上文中我們簡單的提到了小組合作學習法,這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手段,當然特別需要提到的是,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并不是毫無章法的,教師必須要在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恰當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不能為了應用新的教學方法而拖慢課程進度,否則就成了本末倒置,教學工作必定會失去應有的效果,就更談不上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2.3從教職員工入手,增強教學能力
歸根結底來說,教學工作是一項以人為中心、受人素質影響的工作,因此我們想要優化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工作的效果,就必須要提升教職員工的素質和能力,從根源入手,保證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更加科學的引導和幫助。另外,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兩到三年就會有一次大的變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第一時間捕捉到這種變化,才能讓學生跟上時代潮流,所以說學校方面組織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具體來說,可以邀請國內外藝術設計領域的佼佼者作為講座教授,給廣大教師傳達行業內部的變動和發展情況,也可以選派優秀的教師代表到其他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進行學習和交流,這樣一來就能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效果,有利于教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以此為基礎進行彌補。
三、結語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但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影響了學生的長久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分析,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以創新的思路和扎實的改革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馬寧.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創新思路[J].戲劇之家,2019(11):170.
[2]邵燕怡,況麗紅.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9):176.
[3]秦瑾.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的非遺傳承[J].美術教育研究,2018(06):132+134.
[4]王莉,張玲玲.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J].藝術科技,2017,30(02):370.
作者:雷國勝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