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作業設計論文:學生課程作業設計探討與思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陳長豐單位:江蘇省洪澤縣第二中學
因為每個學生對作業都有著獨特的需要、獨特的目的,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特性,弄清學生的興趣點,注意學生的關注點,把握學生的情感點,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巧妙地設置不同層次的自主型歷史作業形式,如歷史材料收集與整理、對家鄉名勝古跡的考察、歷史題材作品觀后感、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小報編制、歷史小話劇演出等等,將過去單一的文本作業改為多元的自主型作業,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主型歷史作業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
例如,學了《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一節后,有一名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作業題:組織全體家庭成員討論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你家的小康生活如何實現的,以及我家以后如何實現全面小康,提出家庭小康的目標與措施。該生回家后積極組織父母、爺爺、奶奶和自己一起討論研究,首先分析歸納小康生活實現的原因,提出了家庭小康的目標與措施。為實現全面小康,第一步是提高家庭成員的素質,建設學習型家庭,并付之實施,要求父母也制訂學習計劃,把原來用來打牌的時間改作學習時間,家長最后也只好屈從,慢慢改掉了陋習。
教師就應利用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點,進行合理的轉換,把題海的枯燥轉換成學生感興趣的自主型歷史作業,考試的艱辛都變成參與的快樂。有了學生真正積極主動參與,我們的歷史學科教學才能產生共鳴互動,才能充滿生機活力。
講求開放實踐可操作建立恰當作業評價機制
歷史教材內容上涉及到古往今來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探究、體驗的機會。自主型高中歷史作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筆者在充分利用和整合教材資源的基礎上,探索多樣化的自主型歷史作業設計模式。老照片、歷史剪報、歷史小制作、歷史劇表演、撰寫歷史調查報告等特別具有開放性、可實踐性的作業形式正在被運用。
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自主型作業中會主動探索、動手實踐,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過去的一些購物票證,如布票、糧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對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的變化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等。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收集材料、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又使學生感到學習歷史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自主型的作業評價方式要與傳統作業評價機制有所不同。傳統高中歷史作業評價機制以教師為主體,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主要標準是考試成績。
顯然這種單一的評價機制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參與評價自己的學習,這就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實現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就必須改革傳統評價機制,建立以學生自主評價為主體的新型評價機制。
總之,我們要不斷嘗試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教學方式和模式,不斷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在教學的各程序上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我們在實施自主型作業時,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同時要思考如何促成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不能將“自主”變成“自由”,要適時跟進,確保自主型作業完成的有效性,如此,我們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都能得以提高,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