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會計目標管理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會計目標一般是指財務會計目標,是會計系統預計在一定時期要達到的目的。對會計目標的研究,美國會計界在20世紀70、80年代就形成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受托責任學派主要從顯性的委托關系出發,認為資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資源,因此,受托方要承擔兩項義務:一是合理有效的管理與使用受托資源,使其盡可能地保值增值;二是如實地向資源的委托方報告其受托責任的履行過程與結果。受托人向委托人的報告義務,就是企業會計所要完成的目標。而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目標是為了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相關的、可靠的會計信息。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目前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而決策有用信息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關于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及相關的信息;二是關于企業經營業績及資源變動的信息。近幾年來,對會計目標的研究吸引了不少會計學界人士,會計目標的決策有用觀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和推崇。然而,會計目標直接與社會環境相聯系,并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就當前我國的會計環境而言,把我國的會計目標定為決策有用論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
一、決策有用觀的主要特征及其局限性決策有用觀是建立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環境的基礎之上的,是以完善的資本市場為依托的。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信息在現在的環境中主要是為決策服務的,會計目標就應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決策的會計信息,它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其特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從會計確認方面來看,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人員在會計上不僅應確認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而且應當確認那些雖尚未發生但對企業已有影響的經濟事項,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績效評價方法有以下特點:第
一、系統性。績效評價過程與生產經營過程、其他管理過程緊密相聯。第
二、全面性。從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出發,短期經營目標結合長期發展戰略,全面考核企業各方面的績效。
第
三、高效性。盡可能減少測評方法與指標,以提高測評效率。第
四、開放型。利于各方交流,從而推動了測評過程的順利實施,并且可以根據公司狀況的變化適時加以調整決策的需要。由此可見,決策有用觀充分強調會計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在資本市場發達的情況下,它可以使會計信息與信息使用者緊密相連,并可以促使會計理論與會計實際的聯系,但是它也存在以下局限:(1)在會計處理上,雖然強調在物價上漲時采用多種計量屬性并行,克服了歷史成本的不足,但其操作卻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缺乏會計信息通常強調的可比性。(2)決策有用觀過分強調以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為目標,而忽略了懷有其他目的的信息使用者,如政府部門、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企業員工等。
二、我國的會計環境與決策有用論經濟社會環境不同,會計目標也應該有所變化。我國日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發展還有待于完善,資本市場還不發達,資本市場尚未在企業籌資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企業的經營活動并不是完全以資本市場為導向的。與此同時,眾多的社會公眾股股東和潛在投資者也僅僅是通過會計信息來初步了解一下上市公司而己,遠遠談不上利用會計信息來進行投資決策。從會計信息使用者角度來看,我國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構成和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關注程度和角度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差距很大。超級秘書網
我國目前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有以下幾個特征:
1、在我國,國家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作為經濟運行的宏觀組織者和指導者;另一方面作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一股獨大”—國家是企業最大的股東。按照決策有用論的觀點,大股東應當是財務報告最主要的使用者,但是,在我國,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其行為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國家作為最大的股東可能會出現兩類問題:一是大股東的所有者缺位問題,從而導致大股東無法產生對高質量會計信息的有效需求;二是會導致政府自覺不自覺的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使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摻人了較多的人為因素,而并不是真正的市場行為。與此同時,國有股不能任意增資與撤資,也使國家關心的并不是如何根據會計信息判斷企業是否值得繼續投資,而更注重的是如何經營管理會計信息,即關注企業的管理是否有效率。
2、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主要分為國有股、法人股和社會公眾流通股三類,其中國有股和法人股的股票是不允許在證券市場中公開流通的,因此也就無法通過資本市場達到資本的自由有效流動和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國由于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國有產權的虛置以及國有股的限制流通,使得大股東(國有股)更加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并對其實施監督,而不關注對投資決策有用的信息,因為即使獲得了這些信息,國有股股東也不可能退出經營業績不好的企業,而投資于業績良好的企業,也就是說他們不能根據財務報告信息做出“買賣股票”的決策,他們所能做的只是繼續留在企業,監督和指導企業的經營活動,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因此,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談會計信息決策有用論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