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線損管理的電子技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線損管理模式的內容
1.1線損管理模式的構建線損涉及計量、抄表、電網建設、運行等多個方面,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為此構建一個合理高效的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線損管理體系由統計分析,查找原因,線損治理,總結分析四個部分組成。
1.1.1統計分析進行線損管理,首先要做的是進行線損資料的收集匯總,這個階段是對報表反映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按照公網、農網的性質,依照線損率的高低進行分類統計排序。這樣做的目的是能直觀使各單位之間所管理的線路線損情況進行對比,明確高損饋路、臺區較多的單位,高損饋路、臺區減少較多的單位及線路、臺區線損不同的變化情況。
1.1.2查找原因線損變化原因查找按照圖2的流程。首先,從理論線損的計算開始。應用專業化的線損理論計算軟件,先對配網線路的線損理論值進行計算,作為管理的參考依據。接下來對比實際線損值。例如結合三年來配網線路的線損值與理論計算值進行對比,查找線損偏高的原因。通過查閱線路圖紙,現場抄表,確定線損偏高的原因是歸結到技術或者管理原因方面。(1)技術原因。a.電網設備損耗配網設備中供電線路長,半徑長是導致損耗大的重要原因。按照理論計算值,參照農網運行管理標準,核對配網線路的長度,對超半徑供電的線路要進行重點治理。對于電網中是S11以下的高耗能配變,要進行分類統計,列清安裝位置、投運日期和運行時間。通過計算配變損耗,確定損耗在整條線路中的占比,為更換配變提供依據。b.表計故障。由于歷史原因,現有的電網設備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表計損壞,計量不準的問題。要查出這一類的問題,需通過現場查驗表計運行情況,檢查表計校驗周期的方法進行。(2)管理原因。在日常經營中,管理線損占統計線損的主要部分。集中體現在:抄表中存在估抄、漏抄及提前抄表,與上級電網抄表不同步的等方面。通過到供電所查看臺賬、現場進行跟蹤抄表,核查相關單據,查找原因。
1.2線損治理在查找清楚線損偏高的單位和原因之后,就要制定措施進行治理。線損治理時,要對饋路、臺區線損呈現出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治理。對于高損饋路臺區要根據分析的原因,進行重點治理。若為技術原因,則采取技術手段進行治理,例如如饋路供電半徑較大,則采用分網、加裝無功補償裝置進行分段補償進行治理。若為管理原因,則下達整改通知書,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檢查,使降損措施落到實處,形成工作上的閉環。對線損偏低和變化較大的饋路臺區,要找準問題癥結,制定相應措施,進行治理。
1.3總結分析通過對不同原因的引起的線損不正常的饋路臺區進行治理,總結各類原因引起的問題。按照不同的原因進行分類,總結線損管理中已發生的各類問題,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杜絕類似單位問題發生。
2取得的成效
某公司共管理線路呈現供電線路長、半徑大,山區線路占比大的特點。以2011年10KV線路的線損值為例,農網線路中線損率超過12%的線路達16條,占比達11.03%。線路損耗大,收益率低,線損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非常突出。按照管理模式構建標準,首先對全地區的配網10KV線路線損數據進行分類統計,找出高損、線損波動較大的饋路、臺區及相應的管理單位。然后依照線路參數進行理論線損計算,再進行原因分析。對于技術原因,積極與相關管理部門聯系,對線路進行改造、高耗能配變進行更換,對于管理原因,下發整改通知書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同時實行月度通報制度,在每季度的經營分析會上將線損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提高基層單位降損意識,降損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某縣公司的10KV饋路1由于線路供電半徑長,支線、分支線較多,運行時間長導致線損居高不下。通過于110KV某變電站新投運10KV間隔,對饋路1進行分網,使得饋路1的線損由11.6%下降到9.79%,年節約電量21.7萬KWH。
通過線損管理模式的構建,按照管理程序和方式方法開展工作,該公司所管轄的地區12%以上的線損饋路下降到1條,占比僅為0.68%,高損臺區占比從5.8%下降到1.2%,節能降耗效果非常顯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作者:楊曉峰單位: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公司寶雞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