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子商務物流特點與發展方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論述電子商務物流的特』奴與趨勢入手,在分析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并借鑒美國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基拙土,提出我國現階段電子商務物流的可選模式,并指出我國當前發展電子商務物流急需解決認識、人才和制度環境3大問題.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現狀;模式;發展
0前言
從電子商務活動的過程看,它是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4者的統一。商流、資金流、信息流都可借助計算機網絡所構成的虛擬環境順利實現,而物流涉及面更廣,解決起來更為復雜。國內幾年來的實踐表明,當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嚴重滯后,已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此,探索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對推進我國電子商務有著重要的意義.
1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與趨勢
一切商務形式都離不開物流,一定的商務形式要有一定的物流與之相應。電子商務是網絡經濟時代的商務主流,跟它相適應的物流表現出如下鮮明特點與趨勢:(l)高度信息化。物流過程信息化包括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采集的數據庫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等。借助GPS信息系統和各種功能強大的數據庫系統,企業可以清楚地了解在運商品的各種信息(地點、品種、數量等)和目前所處的狀態。物流過程的信息化將極大地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保持物流企業的低成本運作.
(2)自動化。各種物流作業工具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將能極大地擴展物流的處理能力,提高物流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減少物流作業中因人為因素而導致的差錯。物流自動化的設施主要包括:條形碼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GPS系統等.
(3)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企業突破以往簡單的僅提供倉儲、運輸服務的功能,代之以在整個流通領域內,從涉及物流的各個方面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如增值流通加工、配貨、門到門的配送等.
直接堆碼或普通貨架存放,人工或機械進行物料的搬運或裝卸。這種物流管理和作業模式遠遠不能滿足用戶多品種、小批量的需求,更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對物流系統的要求,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大障礙.
2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現狀
我國現有物流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中央直屬的專業性物流企業,即專營生產資料的物資儲運總公司和外運總公司。倉儲主要針對系統內部,因此商流與物流分離,受行政控制。②地方專業性物流企業,即地方商業系統的儲運公司及糧食倉儲系統,完全受當地行政領導。③兼營性物流企業,即集物流與商流為一體的物流企業,比重大,且數量正在不斷增多.
從電子商務配送方面看,目前我國社會公用物流系統(如郵政快遞185和其他眾多速遞公司)滿足了某些特定商品配送(主要是網上購物BZC形式)的需要,但由于各自為政,業務割據,相對來講,業務量較小,物流系統的運行成本過高,從而使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也較高。在最容易取得利潤的BZB電子商務領域,我國的配送體系和物流設施還非常落后,基本上還沿用傳統的倉儲和運輸模式,即人工帳冊庫存管理,貨物3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可選模式配送中心。一是將老式的倉庫改為配送中心;二是引進電腦管理網絡,實行標準化操作;三是連鎖店共同組建配送中心。美國連鎖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種,主要有批發型、零售型和倉儲型3種類型.
物流快遞。UPS代表著世界運輸和速遞業務的最高水準。它運用先進的物流和計算機技術建立起一個覆蓋世界各地的發送中心網絡,擁有詳細的計劃,實施聯合作業,經營指導思想由運作的效率和可靠性轉向顧客導向,將每位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傳統企業物流?;轄柶止窘鉀Q物流管理問題的辦法是委托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建立的是同盟關系,雙方作為實現產品價值的活動鏈中的不同環節,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物流上共同管理。這種新型的合作關系,強調聯盟,突出物流功能不可分割的特征,保障物流管理的效率.
電子商務企業物流。Amazon公司作為典型的網絡公司,在創業初期并沒有自己的物質基礎,因此在倉儲、配送上一直借用第丫方力量。隨著業務拓展和公司實力的增強,Amazon開始自建實體支持基礎設施,例如大型倉儲中心。但在“門到門”的配送卜,Alllazon自始至終都堅持外包.
我國現代物流的建設剛剛起步,物流體系的基礎跟美國等發達國家比,還存在卜大的差距。因此,在現階段,我們應該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摸索能滿足當前實際需要的物流配送模式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方式是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可選模式:(l)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可與普通商務活動共用一套物流系統。對于已經開展普通商務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銷售系統,同時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資源,承擔電子商務的物流業務。國內從事普通銷售業務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制造商開展銷售的傾向在20世紀90年代表現得比較明顯。從專業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業務是商品開發、設計和制造,但越來越多的制造商不僅建立龐大的銷售網絡,而月_還擁有覆蓋整個銷售區域的物流、配送網。國內大型制造商中,生產人員可能只有
三、四千人,但營銷人員卻達萬人以上的不在少數。制造企業的物流設施普遍要比專業流通企業的物流設施先進,這此制造企業完全可能利用原有的物流網絡和設施支持電子商務,開展電子商務不需新增物流、配送投資。對它們來講,比投資更為重要的是物流系統的設計、物流資源的合理規劃。而批發商和零售商應該比制造商具有組織物流的優勢,因為,它們的主業就是流通.
(2)新型電子商務企業可以自建物流系統或利用社會化的物流、配送服務。最早開展電子商務的,是那些與傳統企業完全不同的新型電子商務企業。對于他們來說,解決物流和配送問題的辦法主要有2種:一種是自建物流公司因為國內的物流公司大多是由傳統的儲運公司轉變過來的,還不能真正滿足電子商務的物流需求,因此,新型電子商務企業考慮自建物流公司,今后將會有一批為電子商務服務的物流公司以這種方式出現。對于國內的企業來說,在決定采取這種方式的時候,應該十分慎重。因為電子商務的信息業務與物流業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業務,企業必須對跨行業經營產生的風險進行嚴格的評估,新組建的物流公司必需按照物流的要求來運作才有可能成功.
另外一種做法是外包給專業物流公司.
將物流外包(ollt、u。】ing)給第=方物流公司汀}irdPartyLogistiesServieeprovider)是跨l司公司管理物流的通行作法。按照供應鏈的理論,將不是自己核心業務的業務外包給從事該業務的專業公司去做,這樣從原材料供應到生產,再到產品的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各種職能,都是由在某一領域具有專長或核心競爭力的專業公司互相協調和配合來完成,這樣所形成的供應鏈具有最大的竟爭力因此,ComPaq和Dell分別將物流外包給Exel和FedEx,AoaZon在美國國內的電子商務物流業務由自己承擔,但對于美國市場以外的業務則外包給UPS等專業物流公司在中國境內的跨國公司在從事電子商務業務時,物流業務一般都外包給中國當地的第丁方物流服務商。可以認為,將物流、配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是電子商務經營者組織物流的可行方案〔〕但中國的第二方物流經營者要適應電子商務的需求變化還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新晨
(3)第=方物流企業建立電子商務系統.
區域性或全球性的第丫方物流企業具有物流網絡上的優勢,它們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想將其業務沿著主營業務向供應鏈的上游或下游延伸,向上延伸到制造業,向下延伸到銷售業。比如,1999年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這家世界最大的快遞公司決定與1家專門提供BtoB和BtoC解決方案的Intersh叩通訊公司合作開展電子商務業務。FedEx一直認為自己從事的不是快遞業而是信息業,公司進軍電
子商務領域的理由有:第一,已經有覆蓋全球211個國家的物流網絡;第二,公司內部已經成功地應用了信息網絡,這一網絡可以使消費者在全球通過因特網瀏覽服務器跟蹤其發運包裹的狀況。該公司認為,這樣的信息網絡和物流網絡的結合完全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電子商務服務。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畢竟物流服務與信息服務分屬不l司的領域,需要專門的經營管理技能,第二方物流公司涉足電子商務的銷售和信息服務領域要慎重4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發展急需解決的3個問題(1)樹立對物流和配送的止確認識〔雖然國內對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學術界和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物流和配送的認識都在不斷提高,但就全社會而言,對物流和配送的認識還非常模糊.
因此,我們急需學習發達國家的物流配送理論與實踐經驗,加強劉一現代物流理論的研究,同時,必須花大氣力宣傳物流配送知識,以樹立全社會對物流和配送的止確認識.
(2)培養物流、配送人才從國外物流和配送的發展經驗來看,企業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從業人員具有相當的物流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因此,國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培訓非常發達,形成廠比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訓系統〕他們的做法:一是在相當多的大學和學院中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并!’一泛地為工商管理各專業的學生開設物流課程;二是部分商業院校設置廠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和學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統;州是在各國物流行業協會的領導和倡導下,全面開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職業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職業教育是培養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經濟的方式。許多國家的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獲得從業資格后,才能從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
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物流和配送方而的教育還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設物流專業和課程的并不多見,研究生層次教育剛剛起步,職業教育更加貧乏,通過委托培訓方式培訓員工的企業也不多見)(3)物流和配送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深化改革。物流與配送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也就是企業開展正常經營活動的制度環境或市場環境,主要是指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場準人或退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制度方而的改革,目前還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經營的需要,也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涉及到各種物流資源在企業內部和企業與市場之問的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業根據經濟合理原則對物流資源的再配置就會受到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