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電子商務的成本粘性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統的成本形態理論中,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可以簡單理解為,當業務量增加1%時,成本增加a%;當業務量減少1%時,成本也相應減少a%。但由于成本粘性的存在,業務量上升時的成本增加量會大于業務量等額回落時的成本減少量。比如,業務量上升1%時成本增加10%,而業務量下降1%時成本只下降6%,那么成本的邊際增加量10%大于邊際減少量6%,即成本呈現粘性。我們給出成本粘性的完整定義是:成本隨著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時,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業務量上升時的成本增加量會大于業務量等額回落時的成本減少量(即增長率大于減少率)。其中成本的邊際增加量與邊際減少量之間的差額表示粘性程度,即上述成本的邊際增加量10%與邊際減少量6%之間的差額4%,表示粘性程度為4%。通常,成本粘性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普遍性。由于宏微觀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市場的非完全有效,成本粘性的存在是必然,同時也是普遍的。第二,反轉性。即企業在持續經營的過程中,成本粘性與時間有關,隨著時間的延長,成本粘性反而會減少;第三,反向性。成本粘性的產生與業務量變化有關,而且隨著業務量變化的幅度不斷增大,成本粘性反而會減少;第四,行業性。成本粘性的大小與行業相關,不同行業的成本粘性不同,一般傳統的制造型企業和依賴固定資產生產經營的企業成本粘性相對較高。
1.1成本粘性的影響因素
1.1.1宏觀層面
成本粘性宏觀層面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外部環境和行業因素。首先,企業的戰略決策與外部宏觀環境密不可分,尤其是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一種不可分散的系統風險,必然對成本粘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經濟總量處于持續增長期,企業管理者會擴大投資規模來獲利,從而導致成本上升;而當經濟業務量開始下滑時,降低成本卻很難。其次,不同行業的成本粘性不同,而且影響所處行業不同成本粘性的決定因素也不同。研究結果表明制造業相對于商業、服務業成本粘性最大,其原因是制造業更多依賴于固定資產經營。
1.1.2微觀層面
成本粘性微觀層面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公司屬性和管理者行為。國內外學者都認為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會導致成本粘性現象的出現。如管理者對未來企業發展預期良好,那么他不會因為短期內的業務量下降而調整企業的運營成本,此時就出現了成本粘性。又如所有者“缺位”或“虛位”的現象導致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也使得企業的成本不能隨業務量的下降而得到相應的調整。公司治理的各類因素諸如董事會規模、董事會獨立董事比例、股權結構、公司資本結構等,都對成本粘性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認為,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夠減輕成本粘性的程度,因此,加強公司治理是解決成本粘性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
2降低成本粘性的對策
我們從成本粘性的影響因素出發,給出降低成本粘性的對策建議,旨在為企業做出正確的成本管理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2.1加強企業外部環境建設
雖然外部環境對企業而言不可改變,但是國家可以通過宏觀調控來進行調整,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也有利于降低成本粘性。一方面,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建立一個完善的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得市場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最有效的配置;另一方面,穩定政治法律環境。通過制定和不斷調整各種法律、法規和行規來穩定外部環境,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督約束,減少管理者的機會主義。
2.2股權結構合理化
股權結構是指公司總股本中,不同股份所占比例以及剩余索取權的分布狀況,具體包括股權構成、股權集中度等要素,其中股權集中度是否合理影響著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進而影響到成本粘性。不同的股權結構下,企業的成本粘性存在差異,適度的股權集中度,是優化股權結構的要求,有助于解決成本粘性問題。
2.3完善公司資本結構
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充分發揮資本結構在加強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我國資本結構總體上存在效率不高、資源浪費的問題,企業應該以實現最大利益為行動指南,明確職能,完善資本結構,降低資源消費,進而對企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謝旭單位:河海大學江蘇南京